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二战以来,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大部分国家长期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本文从经济增长速度、贫富差距程度、城市化发展、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等四个方面,对比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两类国家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内在原因,为我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镇江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镇江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市区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为基础,结合运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数理统计模型,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镇江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建设用地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显著正相关性,与一二产业产值呈负相关性,对外交通用地、居住用地与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绿地与地区生产总值、三产产值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一份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经济发展的布局问题,对中国如何有效地和公平地从低收入国家转为中等收入国家,将起关键作用”。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用了25年时间,跟踪和监视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发表了题为《90年代中国经济困境:改革、现代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报告。其中谈到中国改革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区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中国和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如何以"一带一路"为契机解决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人民币汇率和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视角,探讨二者是否存在相关性,同时探讨该相关性针对不同地区是否具有差异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人民币汇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带一路"沿线省市的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人民币汇率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人民币汇率越高,当地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越低;同时,人民币汇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各个省份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正努力建设成为生态城市,保护并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文章运用1978~2006年森林覆盖率、林木采伐量等代表性指标,分析了北京市森林资源指标随地区经济发展变化的特征,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探讨了森林资源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无疑来会增长,但是能否实现"中等收入转型",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关键是要看其经济结构特别是需标结构、产业结构能否顺利实现调整和升级,本文以世界典型国家日本、韩国、巴西三国的"中等收入转型"经验教训为例,分析了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的压力和需求结构调整的困境,并提出了化解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须做到创造条件让经济不断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同时改革完善市场体制,平衡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从二战到现在,接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上陷入了"低收入陷阱"或者"中等收入陷阱",真正打破这个陷阱的国家和地区非常少.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持续增长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在于能否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市1996-2005 年数据,从耕地、建设用地的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角度探讨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表明:①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一产产值均与耕地面积变化呈显著负相关;②地区生产总值、非农增加值与建设用地面积耦合关系均呈极显著正相关;③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用地面积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④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只是历史上某一时期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表征之一,是土地利用集约和节约的水平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9.
据人口资料显示 ,2 0 0 0年底 ,大连市的城市化水平为 4 9 9% ,比全国总体水平要高出近 2 0个百分点 ,横向对比处于较高水平 ,仅有深圳、上海等少数几个城市高于大连。略高于同时期为 4 6 %的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 ,低于中等收入国家 5 8%的城市化水平 ,远低于高收入国家 78%的城市化水平。如果仅以目前国际上较通用的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指标 ,那么大连市与中等收入国家的差距大体为 5年左右 ,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大体在 2 0年上下。这与大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总体而言 ,大连市的城市化在国际上基本处于中…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积累使得中国由低等收入国家一跃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在"一带一路"的战略驱动下,中国经济从需求结构、人口结构以及产业升级方面进行转型升级。本文就中国目前的转型之路进行详细剖析,为相关机构提供经验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amines evidence of the effects of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on rural resource degrad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principal resource effects of concern are processes of land use change leading to forestland conversion, degradation and deforestation. The main trends in globalization of interest are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economy-wide refor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have 'opened up' the agroindustrial sectors, thus increasing their export-orientation. Such reforms have clearly spurred agroindustrialization, rur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but there is also concern that there may be direct and indirect impacts on rural resource degradation. The direct impacts may occur as increased agricultural activity leads to conversion of forests and increased land degradation from 'unsustainable' production methods. However, there may also be indirect effects if agroindustrial development displaces landless, near-landless and rural poor generally, who then migrate to marginal agricultural lands and forest frontier region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s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and agroindustrialization on rural resource degradation both generally, plus through examining case study evidence. The paper focuses in particular on the examples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Ghana, and maize sector liberalization in Mexico under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  相似文献   

12.
The forest transition is a concept used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the transition from a dwindling to an expanding forest area in a given region or country. Three main explanations of the forest transi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first i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h to the forest transition”, which contends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trigger rural-urban migration and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leading in turn to the abandonment of marginal farmland and eventually to a forest recovery. The second is the “forest scarcity path to the forest transition”, which argues that the scarcity of forests is a major factor that encourages commercial tree plantations, reforestations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woodlands. A third explanation has been advanced in certa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explanation, referred to in this paper a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ural livelihoods path to the forest transition”, holds that rural households must adjust to outside forces, including globalization and neoliberal economic policies, and that those adjustments marginalize smallholder farming, allowing for the expansion of forests.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explains the onset of a forest transition in the Mixteca Alta UNESCO Global Geopark, in the state of Oaxaca, Mexico. Based on qualitative fieldwork and the analysis of official statistics and land-use/cover maps, we contend that the three paths to the forest transition overlap in our study area. This implies a fuller and more complex explanation of the forest transition, which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expansion of woodlands in other regions of Mexico and the developing world.  相似文献   

13.
首先界定了木材可追溯性的概念和内容,然后从政府、环保组织和企业三方面总结了国际社会各界的反应,最后分析了木材可追溯性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以环境贸易立法的形式提出的木材可追溯性的强制性要求越来越明确和具体,沿着林产品供应链向纵深方向发展,已成为林产品国际市场准入的一个新标准;木材可追溯性得到了国际社会各界的纷纷响应,正从世界主要林产品消费国向木材供应国发展,全球范围的木材可追溯体系即将形成。中国作为一个长期的林产品贸易大国,在世界林产品贸易格局中处在中间加工国的位置,必须客观分析木材可追溯性标准的影响,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木材可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14.
林产工业产业集中度低以及结构上的不合理,导致了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对森林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根据世界林产工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我国林产工业结构应该加以调整的方向和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技术水平提升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地关注木质林产品出口"数量"的增加并不能清晰地反映出"质量"是否得到提升,也很难说明林产品是否实现技术升级。鉴于此,选取2005~2014年39个国家木质林产品出口数据,采用ESI指数和产业复杂度指标对世界各国木质林产品的技术水平进行测算和横向比较。结果显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林产品的出口复杂度均有所提升,但发达国家林产品出口技术含量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出口技术水平低于其人均收入的匹配值。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主要林产品贸易国林产品比较优势动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示性相对贸易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世界主要林产品贸易国的林产品比较优势并运用马尔可夫链方法分析其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世界主要林产品贸易国整体林产品比较优势的演变较为稳定,呈现收敛趋势;资源密集型林产品比较优势演变程度较高,以向弱比较优势演变为主;劳动密集型林产品比较优势演变程度最高,以比较优势减弱的趋势为主;资本技术密集型林产品比较优势演变程度最低,以比较优势增强的趋势为主。中国劳动密集型林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资源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林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整体林产品比较优势呈现增强趋势。因此,中国提出培育林产品比较优势;提高林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林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作者认为,丰富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内会在促进一国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但一味依靠资源的经济肯定无法取得长期的、稳定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单纯资源丰富会成为严重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劣势。文章在列举发展中国家单纯资源丰富的五大劣势及其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办法。并针对具体国情指出我国在这方面应采取的三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实施全球化资源战略,是由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加工制造中心,中国向世界提供重要的产品和服务,也必然要求利用全球资源,这也是由新时期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业务分工决定的。目前,在利用全球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精细化的战略,加强"走出去"管理和制度建设,确保我国全球资源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EKC模型的山东省森林资源变化与人均GDP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以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山东省调查结果为基础,运用库兹涅茨基本模型,对山东省森林资源变化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人均GDP变化对森林资源影响的滞后性。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与人均GDP的复相关系数均大于0.9,说明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和人均GDP存在相关关系,相关性较强;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对人均GDP的响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效应,森林覆盖率的滞后年份为2年,森林蓄积量的滞后年份为7年。该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林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森林小镇"理论进行解读;其次,简单介绍广东省城镇的情况;接着,分析广东山区欠发达城镇存在产业类型单一、空间建设分散等问题;最后,提出"农林+新型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径,形成"微、生、小、环"的森林小镇空间发展路径,为大多数偏远山区城镇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