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倡向农民学习——基于农民经济理性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民也是经济人 ,他们的选择充满着经济理性。全社会必须建立一个信念 :学习农民、尊重农民。我们要学习农民的勤劳、忠厚、老实、精明和自律 ;我们要尊重农民的经济理性 ,认识农民所处的环境 ,理解农民的选择意愿 ;我们要以农民乐意接受的方式来诱导农民的行为 ,并由此提高农民的预期收益 ,扩大农民的选择空间 ,改善农民的生存质量。这些应该成为各级政府制订各项农村政策的基本思路与规范政府行为的基本指南。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基于土地流转的养老保险产品可以有效保障老年农户养老水平和提高农地的使用效率。基于土地流转的养老保险产品主要涉及农民、农业公司和保险公司三个参与主体,构建这三个主体之间的两两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发现:加大政府对土地流转和基于土地流转的养老保险产品的补贴,提高参保收益,降低农业公司和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减少土地流转和该保险市场的信息成本等效率损失,有利于三方向共同合作的状态演化。  相似文献   

3.
市民化中的农民与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民市民化的界定出发,初步考察了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行为模式后,发现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关键问题在于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市民的动力不足.在对市民化过程博弈双方(农民与城市政府)的成本一收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行为博弈方法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市民化政策的博弈结果就是民工化.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改变当前博弈条件(政策)、加快农民市民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地方政府意志主要表现为以最低成本实现政绩最大化,农民意愿则表现为以最低成本改善居住生活条件,两者存在一定博弈关系。两者之间博弈状况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地方政府的违规挂钩行为造成农民的损失、农民的抵制成本、地方政府违规挂钩行为的收益与成本等因素。地方政府发展理念不科学、地方政府违规挂钩行为造成农民的损失较大、地方政府违规挂钩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是目前地方政府意志与农民意愿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促使地方政府树立协调的发展理念;重构增减挂钩机制,细化增减挂钩步骤;完善增减挂钩中监督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推进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全面实施,作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没有多少农民不参保,但是多数人都会选择最低的缴费水平。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双曲贴现函数的增量贴现效用模型来描述农民的参保决策过程,在对农民的时间偏好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模拟了不同特质的农民的参保行为。结论显示农民的时间偏好和收入高低会影响他们的参保决策,这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差别化缴费补贴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农保"的实施效果取决于农民的参与行为,研究农民参保决策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已有文献对于部分存在于农民群体内部的社会因素以及农民之间、农民与政府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根据内生互动影响理论、信任—合作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并基于CGSS2010数据建构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旨在研究社会互动、信任对农民参与"新农保"行为的影响,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揭示标准控制、信息公开、事后惩罚等上级政府干预手段对农民—地方政府征地博弈及交易成本的影响,为科学设计征地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博弈实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强势政府模式下,农民违建、政府强征、农民维权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60.8%、42.3%和39.2%,交易成本约相当于土地总价值的15.7%,土地增值收益的17.4%;(2)单一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或内部的地方政府最低补偿报价、单一加大对地方政府强制征地行为的事后惩罚将显著增加征地交易成本;(3)将农民与政府价格谈判空间控制在较小区间可以减少交易成本;(4)要求地方政府事前了解农民补偿意愿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研究结论:从减少征地冲突、降低交易成本出发,不能单方面"声援"农民或对地方政府征地行为实施高压;制度设计应着眼于提高征地信息透明化,增进不同主体对土地增值收益公平分配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建立农民和企业合作经营土地的演化合作博弈模型,研究不完全契约条件下团队生产对农民和企业合作策略选择的影响。演化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农民和企业合作经营土地作为一种不完全契约形式的存在,农民和企业均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与双方合作经营土地的收益系数、进一步深化合作意愿系数和相互间的信任系数正相关,与双方合作经营土地的合作成本系数、交易成本系数以及风险系数负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励农民和企业通过签订不完全契约开展合作经营土地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碳交易市场林业碳汇供给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博弈模型,探讨了地方政府碳汇供给政策与林业经营者行为之间的博弈关系,并量化分析了双方行为变化对彼此收益的影响和最终均衡收益。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购买林业碳汇积极性、地方政府林业碳汇供给扶持政策都对林业经营者碳汇供给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出全面制定林业碳汇供给扶持政策和积极构建林业碳汇需求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制定全面的林业碳汇供给扶持制度,积极构建林业碳汇需求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对林地流转中不同类型农户的林地流转决策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研究方法: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建立林地流转中双方利益博弈模型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农户总预期收益函数构建林地流转双方决策行为博弈模型,对不同类型农户的林地流转决策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研究结果:当同时存在一组满足林地流入方和林地流出方林业经营收益最大的劳动、资金和林地投入时,双方共同认可的流转租金价格为流转双方达成博弈的均衡解,即林地流入方和林地流出方实现(流转,流转)的策略,流转行为得以发生。研究结论:现实中通常会存在一些因素制约林地流转中均衡策略的选择,政府等有关部门应针对不均衡因素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以使林地流转均衡策略得以发生,达到促进林地流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全球共识,通过对农业补贴等政策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政策性农作物保险通过改变农户农业生产的预期收益,会引起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行为的调整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文章基于对福建省稻农的调查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对现行政策性农作物保险与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增加化肥的投入数量会提高其参保意愿,增加农药投入量会降低其参保意愿;相对于未参保的农户,农户参保后其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增加了6.21%,而单位面积农药投入量降低了1.82%。再以农户耕地规模为分类标准,对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制度与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的关系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规模农户参保后其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比普通农户降低了3.41%;在农药投入上,规模农户比普通农户降低了4.13%。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应针对农户"低碳型"与"高碳型"农业生产技术实施差异化的补贴和保障方案,使政策性农作物保险的补贴和保障水平设计更精准化;应积极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托管等方式实施适度规模化经营,从而发挥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制度潜在的生态环境效应;应建立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利益诱导机制,引导农户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个体对群体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分析林业合作组织与林农的博弈行为,研究了合作形成的条件和违约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的长期收益、对长期收益的认可程度、合作的当期收益、合作外部性的影响、合作的风险、监管与处罚是影响合作双方博弈行为的重要因素;丰富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合理制定利益分配方案、加强对长期收益的宣传力度、培训营林大户提高其管理水平、实施公益性补偿、加强技术支持、提高政府监管力度等是促进合作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碳汇发展过程中政府与林农之间的博弈关系,结合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农户经济理论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理论,构建政府监管和林农行为选择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博弈收益。结果表明:政府采取监管、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碳汇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碳汇市场体系等措施,林农会选择执行监管政策;反之,若政府不实施相关政策,加之林农对森林碳汇认识不够,参与森林碳汇储备意愿不强等,林农会选择不执行监管政策。因此,急需建立健全碳汇交易市场体制机制、完善碳汇林补贴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创新政府监管模式,以期有效推动森林碳汇储备,从而加快森林碳汇项目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6年夏季山西省西北四县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民最想做的事情进行调查分析。农民选择最想做的事情的出发点是以生存保障的“避免风险”的选择;体现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表现出农民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或行为。“环境资产的产权赋予农民”、“确定政府与农民的交易量”和“政府给予农民的补偿必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落实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最想做的事情的三大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一种制度创新和有益探索,对于促进社会公平,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农民作为新农保的需求主体,其参保行为对于整个制度的运行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制度需求层面出发,根据2012年江浙地区新农保试点实地调查数据,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农民参加新农保的缴费档次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更倾向于选择较低缴费档次,制度信任、政策认知对农民的缴费档次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则呈现"U"型线性作用关系。基于此,文中提出完善新农保的制度设计、提高政府补贴力度等政策建议,以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实现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增收形势依然严峻,加强对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成为增收的主要对策之一。但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不容乐观。单向外溢性、非对称性、高风险、低回报是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主要特征,投入资金少、低水平是当前农民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选择。这种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的矛盾,源于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人力资本本身的水平和种类、相匹配的物质资本、资源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相关的制度和体制、政府与非政府性垄断力量、生产生活的交易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农民人力资本收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必须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料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政府主导型监管行为与收益的“弱相关、不规则相关”、第三部门监管行为与收益的“强相关、正相关”和市场监管行为与收益的“强相关、负相关”;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监管模式,实现监管行为与收益的“协调、可持续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运用CGSS2015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居民受教育程度对社会与商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受教育程度对社会与商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大于商业养老保险。本文从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养老保险的认识更客观全面且风险规避性越强两个方面,解释了受教育程度与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正相关的原因;而对两种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差异性,从个人、保险行业、政府三个层面进行了解释,最后对缓解我国养老金财政支付压力、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分析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在土地征收上的三层博弈关系,探讨土地征收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方向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图示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使博弈主体在各自行为上非理性选择.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应该使得地方政府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少;地方政府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大;违法征地引起冲突的惩罚成本于地方政府变大,于农民变少;合法征地因被征地农民抵制引发强制执行的成本于政府变少,于农民变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疆1726户棉花种植农户调研数据,借助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户参保决策行为的关键因素,深入考察导致农户实际行为与参保意愿差异化的原因。结果显示,农户风险偏好是影响农户参保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农户年龄、文化程度、种植年限、社会经验及城乡距离等农户禀赋因素对其参保决策行为的影响更加显著;其次,影响农户参保意愿和参保行为的因素大同小异,由于保险公司制度不健全、参保激励措施存在弊端等原因导致部分农户的实际参保行为与最初参保意愿出现偏差。鉴于此,提出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农业保险供给侧创新、增设多种具有优惠政策的保险类别、改革激励农户参保机制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