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耿永芝 《糖烟酒周刊》2005,(37):B0024-B0026
江苏中糖德和酒业销售公司:江苏省内最大的酒类专业经营公司之一,销售规摸两亿,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厂的江苏特约经销商;先后是五粮液一马当先、仰天长啸、五粮液熊猫瓶型酒、百鸟朝凤、锦绣前程等高档礼盒酒的江苏总代理商,销售业绩居全国前列。公司洋酒经营品种齐全,是人头马、轩尼诗、马爹利三大国际品牌洋酒公司授权的江苏省一级代理商。下设5个茅台专卖唐和1个五粮液专卖店;五粮春南京餐饮终端渠道商拥有完善的客户网络和较强的品悼运作实力。  相似文献   

2.
《糖烟酒周刊》2005,(3):B033-B035
面对众多白酒在终端的围追堵截,名酒劲旅五粮液、茅台一反保守的常态,公开表示加大对终端的力度。在2004年度销售大会上.五粮液再次强调“三个转变,四个贴近”。强调“经销商销售产品要从一般的批发、分销模式为主转变到以抓终端、抓直销上来”。与往年不同的是,五粮液还调整了返利政策以促使经销商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3.
王正坤 《糖烟酒周刊》2005,(2):A018-A019
上期杂志中《五粮液、茅台直奔终端!?》一文提到,五粮液、茅台2005年的一个“工作重心”是要加强对终端的运作力度,业内认为,这种提法对整个高档酒市场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一些刚在市场上成长起来的高档酒品牌将会面临巨大压力,对于这些品牌来说,只有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将要到来的老牌名酒的冲击,才有可能在高档白酒市场上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4.
《糖烟酒周刊》2005,(19):18-18
包括五粮液、茅台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白酒企业都在强调要与经销商加强合作,但这种合作显然也是一种厂商之间的博弈。不可否认的是,白酒厂家所做出的每一次渠道网络的调整,都将涉及到经销商的利益和对经销商价值的重估。  相似文献   

5.
李博 《糖烟酒周刊》2006,(19):48-52
延安:酒店终端强势 品牌格局:延安人在高档酒消费上比较传统,品牌限于五粮液、茅台等老名酒,主要消费群体为高收入阶层、政商会务以及团购、送礼等。据当地经销商介绍,近年来五粮液年份酒系列比较受欢迎,销售额的年增长率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6.
靳林林 《糖烟酒周刊》2005,(37):A0040-A0041
甘肃高档白酒市场上,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稳坐江山。地产酒在中低档市场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地产酒名目繁多,品牌各异,占据着餐饮、商超和流通的各个销售渠道。他们有的上市一两年后,在广告失效、促销玩尽的情况下.“摘下”牌子,“脱下”包装.换上另一套“行头”重新粉墨登场,犹如在玩变脸戏法儿。外来品牌难以冲破当地严密的壁垒封锁.地产酒通过买断经营、终端肉搏等手段相互拼杀.不知此现状还能持续多久……  相似文献   

7.
朱浪 《糖烟酒周刊》2007,(22):60-61
品牌和渠道,是酒水产品生存的两大基因。对于茅台、五粮液、张裕、长城这些酒水大牌而言,悠久的历史文化加之高密度的广告轰炸,使得其品牌知名度在华南市场家喻户晓,拥有庞大的忠实消费群和极高的终端自点率,最终做到了“挟消费者以令渠道”。而对于那些品牌知名度有限又没有更多的财力大力度推广的产品而言,选择合适的渠道模式,  相似文献   

8.
白酒业这几年的发展提出了不少的渠道运作模式,而且每种提法都有相应的佐证,如终端为王有小糊涂仙、小酒店模式有黑土地、盘中盘有口子窖、商超主导模式有郎酒、婚宴渠道模式有今世缘、专卖店模式有五粮液和茅台等。每一种模式的诞生都有它的市场背景,同时也在市场环境的变迁中淘汰更新。  相似文献   

9.
王旋 《糖烟酒周刊》2007,(34):90-91
自从中国劲酒开辟了“餐饮之路”以来,餐饮终端已经成为保健酒产品的主要营销渠道之一。众多保健酒品牌纷纷推出了定位餐饮市场的保健酒产品,目前表现相对突出的产品除了中国劲酒之外,还有椰岛海王酒、五指山酒、致中和每日养身酒、宁夏红、古岭神、无比古方酒等,新兴餐饮保健酒产品还有上海华佗酿酒药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初推出的得力劲酒、五粮液保健酒公司推出的第三代雄酒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黄佑成 《糖烟酒周刊》2004,(50):A032-A033
年终是兑现返利的时刻,2004年快要划上句号了,大家的神经可能都绷得较紧,尤其是经销商。从五粮液、茅台年度经销商大会的情况来看,五粮液出台的2004年以返利取代奖励政策以及茅台拟在2005年推行模糊返利在商家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议论。给经销商发点“压岁钱”的岁未返利原本是一件厂商双赢的好事,如今却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名酒企业的返利政策。  相似文献   

11.
相比几年前.现在高档名酒的利润可谓是跳跃式地前进了一大步。从市场上了解,五粮液、茅台均实现顺价销售而且市场利润有明显增长,特别是茅台经销商获利更多,利润从2002年、2003年每瓶2~10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每瓶100元之多,这是许多人所想不到的,估计厂家也没想到竟然有此好年景。忆苦思甜不在话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茅台将会像抓专卖店一样抓好酒店建设”,在2005年12月末的南宁经销商大会上,茅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乔洪宣称,2006年将重点发展直销酒店。直销酒店作为茅台贴近终端最重要的举措,在那次会上被谈论得比较多。茅台计划在每个重点市场建立10个直销酒店,在非重点市场建立3~5个。  相似文献   

13.
炎樱 《糖烟酒周刊》2005,(18):A004-A004
自从去年底茅台和五粮液在经销商大会上提出要做终端之后。关于名酒做终端的话题突然升温,笔者耳边“聒噪”着各种关于名酒要不要以及怎样做终端的观点。概括起来不外是名酒必须做终端;而具体怎么做,则不外乎要“与时俱进”,就是学习一些流行的终端操作方法。这些方法大体包括在终端加大能见度和促销力度。在笔者看来,这些说法一方面显得粗糙,一方面不免狭隘。  相似文献   

14.
品牌     
《糖烟酒周刊》2006,(35):40-41
五粮液系列产品数量趋于稳定;古井贡产品线逐步清晰;河套酒业确立“白酒”主业目标;每日养身酒打造养身文化;金六福荣膺“亚洲500最具价值品牌”;水井坊否认有外资收购;酒鬼酒股价走强,业绩疲软;茅台针对餐饮开发专用酒;太白由法律渠道获评驰名商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市场周刊》2014,(9):53-55
如果今年亏损3亿。昔日白酒明星企业一水井坊将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第一家ST公司。一度“逆袭”行业老大茅台、五粮液的水井坊。不仅没有顺利成长,反而成了行业的落跑者。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品牌上存在“伪高端”嫌疑,在产品体系上过于单薄。在渠道上忽视经销商利益,在团队管理上缺乏稳定。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场葡萄酒的竞争主要依赖于经销商的实力。代理王朝的百汇源,和安徽的百川商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当地的渠道和网络非常健全。而且经销商的品牌影响力也很强:2006年.张裕尝试对经销商进行了局部调整,整合了一些主渠道在商超的经销商,也将一些在餐饮终端具有优势的经销商纳入到自己旗下。比如兴武商贸和华康商贸等;  相似文献   

17.
尽管高档酒越来越多,不可否认的是,茅台与五粮液仍然是当今中国高档白酒市场上最具号召力的两大品牌,而两家一直也是白酒行业最吸引眼球的“欢喜冤家”。这里先看一段关于五粮液、茅台在团购领域竞争的文字材料。最近一段时间,在军队系统团购业务占据主导地位的茅台公司,在很多地方开展了一系列“献礼建军八十周年”慰问活动。  相似文献   

18.
熊莉 《成功营销》2009,(6):21-21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2009年正成为五粮液的转型之年。新近在北京成立的五粮液事业部正在将五粮液产品的触角伸向团购渠道深处。以团购市场为主的酱香型白酒也将首个市场选在北京,由新近在港IPO的五粮液经销商银基集团担纲总经销。  相似文献   

19.
《糖烟酒周刊》2007,(2):96-96
2006年12月23日.刚刚参加完杭州经销商会议的茅台股份公司总经理乔洪.匆匆忙忙地踏上了去山东济南的航班.准备出席茅台系列酒2006年度山东经销商联谊会暨1000ML茅台迎宾酒的上市推广会。在会上。乔洪总经理说:“贵州茅台集团的发展战略是一品为主.多品开发。现在,围绕市场需求,提供优质产品,开发个性化产品是茅台酒股份公司2007年的工作重点。”茅台领导人的讲话带给了参会经销商极大的鼓舞。1000ML茅台迎宾酒作为山东市场第一款单支大容量酒.因卖点独特而备受参会经销商关注。  相似文献   

20.
《糖烟酒周刊》2006,(30):28-28
2006年,五粮液、茅台竞相提价,经过几轮的上涨,两大白酒巨头的产品价格差距逐步缩小,茅台的出厂价已经从去年的268元涨到308元,过了300元大关,它的终端零售价也到了360元以上,与五粮液的380~400元之间的价格已经非常接近。接下来,两者的价格竞争还将继续,此时业内对它们的价格变化也格外关注。其中,茅台价格有没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越五粮液?我们姑且在此做一番大胆预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