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前召开的2011年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前,上海市已经将今年要推进的金融领域的相关工作分解为130多项具体任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这130多项工作涉及到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金融中心形成和运行的因素,依据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运行具有较高相关度的原则,构建了包括经济环境、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四方面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4年东京、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七个城市的数据,依据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这些城市所处的层次进行定位:北京、广州和深圳成为一类,为金融中心的初级阶段;上海成为第二类,为国内金融中心阶段;香港和新加坡成为一类,是区域国际金融中心;东京处于最高阶段,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最后对这些城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李扬  余维彬 《中国金融》2007,(22):20-21
在金融学的理论文献中,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在实践中,多数人都认同这样的说法:所谓国际金融中心,指的是国际金融活动发生的中心地;它既是各国金融机构高度集中的地方,也是国际金融资本的来源地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葛静  王山 《福建金融》2013,(6):55-57
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聚集地,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的外在表现。从20世纪90年代初被确定为国家战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颁布以来,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值得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定位与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件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权威观点     
《中国金融家》2009,(7):9-9
周小川:中国需要培育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在“2009陆家嘴论坛”演讲中表示,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中国需要培育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近期,《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正式明确,要把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这不仅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确立了中长期战略目标,也体现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个共识。  相似文献   

7.
论金融生态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通过时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具有相对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适合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又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不成热、金融文化缺失,金融及相差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总量、健全的法律信用制度、发达的配套专业服务等基础环境.以便利金融机构的生存.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改善金融生态,一方面安完善金融业自身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改善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体系、会计审计制虚、支付清算体系、征信体系、融资结构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为实现从经济大国朝经济强国转变,打造中国国际金融中心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方针.本文从国际金融中心成立的主要条件出发,就香港、北京、上海三个城市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面临挑战与机遇展开评析,最后指出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应认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数的研究中涉及北京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北京金融中心的建设虽然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但在国际的排名却稳中有降。北京自2003年以来,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机构云集,金融资本不断聚集,但与"有影响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2008年始自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作者通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说明当前不但不能放缓金融发展的步伐,相反要加快北京建设"有影响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使金融业的发展成为促进北京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胡俊华 《银行家》2011,(2):80-83
2009年3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给在沪商业银行特别是上海本地法人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当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一、外汇市场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践表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是有多少金融机构,有多少优秀的金融人才就可以实现的,必须有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和可兑换的货币作支撑。构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相关条件在什么程度上可以促进国际金融的发展,这恰恰是我们在下一步发展战略中要深入研究讨论的。作为金融市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外汇市场,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可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增加了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与国家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3.
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国务院港澳办公室港澳研究所研究员卢受采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特征战后香港由单纯转口港发展为工业城市又发展为国际贸易、金融、交通运输中心的整个过程中,金融业始终是整体经济的重要支柱,表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征:第一、金融机构高...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从外延来看,上海要成为金融机构集聚的中心;从内涵来看,是上海各类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延伸。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理应发挥着主导作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在沪商业银行特别是上海本地法人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视角,结合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实际情况,从政策制定、机构建设市场发展和产品创新等多层面,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抓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契机,不断提升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竞争力,加快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国际金融多中心是中国布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选择,国际金融多中心可顺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助于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竞合效应的发挥,符合中国主要城市金融实力格局。选定上海、香港和北京作为布局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城市,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利益,与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现状是相适应的。布局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总体政策取向是:中央政府总体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布局、加大金融软件设施环境的建设力度、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金融机构、探索培养和吸引金融人才的长效机制、加强具有实际需求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6.
王山 《甘肃金融》2008,(4):26-28
21世纪初,人类社会已经迈入知识经济的大门,人力资源在一定意义上已超过自然资源和其他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第一动力和不竭源泉.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上海在金融基础设施、交易规模(200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5万亿)、金融机构体系建设(2005年底,上海金融机构总数达到610家)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金融人才建设总体上显得比较滞后,人才已成为制约上海金融业竞争力提升的最大瓶颈.上海要实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必须抓住关键战略机遇期,全面实施金融人才发展战略,超前发展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7.
《大众理财顾问》2007,(11):18-20
上海印象 随着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基本累积、国际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重地,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海内外的金融机构,在蓬勃发展的金融市场中异军突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8.
四、路径依赖、蝴蝶效应与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发展 19世纪上半叶,纽约取代费城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之后的纽约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尽管经历了1929年的经济危机,依赖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30年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大批金融机构聚集于纽约,使纽约迅速发展成为先是与伦敦并驾齐驱而后超过伦敦的全球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9.
王家辉 《上海金融》2012,(12):99-101,123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上海金融业取得长足进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但与伦敦、纽约等五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经济总量、金融业增加值、市场交易量、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从业人员和其他软实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上海要紧紧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利机遇,加快经济发展,调整金融结构,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机构集聚度,增强金融市场影响力,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20.
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金融集聚和扩散的动态过程,反映了金融中心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拥塞效应、金融安全、追随客户、地区竞争以及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等方面解释了金融扩散的原因。针对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集聚和扩散的现状,结合静安寺、淮海路商圈总部经济和金融机构集聚度较高的状况,提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规划布局中“1+3+1”,即“一主三副”和一个灾备中心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