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机关不可动摇的生命线。2014年12月21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在全国公安机关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公安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建设法治公安。2015年3月,公安部印发《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建设法治公安的决定》,抓住当前公安执法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  相似文献   

2.
交警执法有技巧交通岗有的交警既严格执法,又风平浪静,甚至赢得称赞;有的交警既没有完成好任务,还闹得满城风雨。显然,这里有个工作技巧和恰当的语言表达问题。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所以,交警执法中没有固定不变的工作模式和完全统一的规范语言。例如:有的...  相似文献   

3.
证人保护不力是证人保护机制的缺失所致,制定“良法”,构建完备的法律框架,是实现证人保护“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不仅能从法律制度上让人看得见,给人以安全感,增强人们对“法治”的信任,而且有助于切实保障执法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日常执法活动中常常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执法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的职权、义务不够明确,缺少应有的法律知识,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理解不深,掌握不准。有的执法人员则执法不懂法,不学法、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法规缺乏适应能力,习惯凭经验办事。也有的受特权思想的影响,不遵守法律的权威,错误使用法律、滥罚滥捕,违反法定程序,动辄使用各种强制措施等,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上述问题主要是缺乏执法意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路运输》2006,(5):38-38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 《行政许可法》和《道路运输条例》施行一年多来。我们严格依法行政,取得了较好的执法效果。但是,在实践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对法律、法规理解不清的问题。如《行政许可法》和《道路运输条例》都规定以工作日计算行政许可期限。不舍法定节假日。我们特向编辑部请教。行政许可期限是否应将星期六和星期日计算在内?请答复为盼。  相似文献   

6.
随着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法治越来越人性化,执法越来越文明,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法治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法律就是建立在尊重人性、敬畏生命的理念之上的。作为法治状态下最重要的社会企业主体——交通企业,也将过去那种机械式、制度式、条例式、家长式的管理逐步向人性化的管理改进以适应新经济的要求,这是交通企业制度在法治背景下所提出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是公安执法工作服务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而作为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执法工作,把和谐理念,和谐目标,和谐要求真正贯彻落实到执法工作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瞽民关系,来实现对法律负责与对党、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实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实现严格公正执法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本针对目前公安队伍中存在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问题,提出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一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抓队伍建设的针时性、主动性.坚持真抓、早抓、主动抓;二是以“三讲”教育为动力.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端正执法思想;三是针时公安执法活动中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四是在防范和治本上下功走,健奎、完善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机制,实施强有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警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一方面作为国家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的成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行使职权、完成职责;另一方面他们也是一些活生生的人,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也有成败荣辱、增损得失等人之常情,这就构成了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他们实际上能做到的之间的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了一系列规范警察行为的条款,甚至警察在执勤中该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都有明确的规定。同时江泽民总书记还提出了“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具体要求。据此可知,你指出的后一种情况,即交警执法不公的问题肯定是存在…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维护完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他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在我看来,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中国建构现代国家宪政民主制度的前奏。其基本思路是:先立规矩,再行民主,扫荡专制残余,最终把我国建成一个以奉行宪政民主为基础的现代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证据规则从其适用的范围看,可分为原则性刑事证据规则与例外性刑事证据规则。原则性刑事证据规则重在保障人权,例外性刑事证据规则重在打击犯罪。刑事证据规则是否和谐,主要体现在能否恰当地处理原则性规则与例外性规则的关系上。和谐的刑事证据规则不仅有利于证据准确适用,而且有利于诉讼和谐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从铁路司法实践中最为棘手的路外伤亡案件入手,在对《侵权责任法》和新司法解释相关条文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相关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分析研究,重点提出针对铁路路外伤亡赔偿纠纷案件的具体法律适用方法和意见,以对正确处理铁路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对现行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担保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中有关物权的规定中的共性问题以及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做出了重新规定,明确了对物权如何保护。其中与铁路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很多,如强化了对国有财产的保护;对公共利益和征收补偿作出了相关规定;对担保物权的规定突破了担保法的内容等。这些内容是今后和谐铁路建设中必须遵循的,需要铁路行业倍加关注。  相似文献   

14.
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涉及诸多相关法律问题。从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所涉及的铁路运输企业与货主企业外部法律关系变化的角度,探讨了铁路承运人经营资格、铁路运输行为的法律规制、铁路货运合同的内涵变化以及铁路货物损害赔偿等法律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铁路货运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从侦查基本理论范畴所具有的意义出发,“纯粹侦查学”和“刑事司法系统”为两种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区分事实和法律两个范畴,“纯粹侦查学’’的研究视角认为侦查主要解决事实问题,“刑事司法系统”的研究视角对侦查的功能进行了新的界说。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古代法观念在法的本体、法的状况、法的价值、政体形式、治国方略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的文化选择造成的,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不同文化土壤培养出了不同的法观念。  相似文献   

17.
就7·23温州旅客动车事故赔偿法律适用、限额赔偿、保险补偿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铁路旅客列车事故赔偿的法律适用、限额赔偿的制定方式以及完善旅客保险制度的建议,供完善铁路立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现代意义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与现代法治要求相契合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已成为当代中国实现法治的关键。本文从探析法律职业共同体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我国法律职业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9.
结合西班牙铁路政策的变迁,分析西班牙铁路的经营及其财务状况,在较低成本回收率的线路接受了大量的公益性运输的补贴,尤其是市郊运输和地区运输。从西班牙铁路基础设施的投资来看,西班牙政府相继推出了“2000-2007年基础设施规划”、“2005-2020年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战略规划”等,出于政治需要,加大铁路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2003年铁路法还对铁路融资做出有关规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On the 24th of August 2014 the state of Kerala announced that alcohol will be progressively banned through different phases, with a plan of implementing a complete ban by 2025. The ban was eased in July 2017; yet, it sparked heated debates about its impacts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which highlighted the strong nexus between alcohol and tourism. Despite animated discussions continued online for months after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ban, there have not been studies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he ban on tourism/tourists. Through a thematic analysis of online texts published on TripAdvisor, this paper explores tourists’ perceptions and opinion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ry Law’ in Kerala. Moreover, this work also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ban discouraged potential tourists to visit Kerala. Overall, ou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ban did not discourage potential tourists to visit Kerala, although many regarded the possibility of having moderate amounts of alcohol on holiday as pleasant. Importantly, our study also contends that the narratives about the ‘Dry Law’ produced and propagated online were often representative of political structures of power, which linked tourism to alcohol irrespective of the real impact of the ban on tour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