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面向21世纪的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巨大转变,从它们掀起的逐浪推高的购并狂潮中充分体现出来.这一狂潮在2000年达到顶峰,标志着业已历经多年的跨国公司合纵连横之势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尽管进入2001年,这种购并大潮呈现十分明显的降温趋势,规模在上百亿美元的购并事件已十分鲜有,但是,毕竟这种跨国公司购并浪潮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它的影响也在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目前,通过购并实现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实行战略扩张的首选方式,而同时,中国企业也已经开始运用购并来对外投资,向海外市场进军.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探讨我国出口企业如何运用购并方式有效规避反倾销壁垒.  相似文献   

3.
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跨国购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跨国公司要在世界经济中取得相应地位,跨国购并是进军世界经济重要形式与策略。如何进行跨国购并,进行跨国购并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曲面曝光技术在异形曲面高精度线条制造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外资是中国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势不容乐观,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导致我国利用外资下降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我国传统的引资方式与当今世界主流的利用外资的方式——跨国购并不符,大大降低了外商在华的投资积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购并已成为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中国已经加入了WTO,跨国公司在中国必将掀起更大规模、更大力度的购并浪潮。跨国购并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也将逐渐加深。如何制定相应的对策,兴利除弊,是本文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在现代科学技术、全球经济变化中具有重大影响。在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经营管理形式已经成为全球的主要趋势。特别是欧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所以,为推动我国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高地位,本文对欧美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特点进行分析,并阐述对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跨国公司为加强其国际竞争地位和推行全球经营战略,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收购与兼并浪潮。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银行业就发生了数千余起购并,金额空前巨大。2000年全球跨国购并价值达到11438亿美元,跨国购并在世界FDI流量中所占比重从1987年的52%上升到2000年的91.7%,跨国购并成为FDI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大型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这些国际企业的并购重组具有真正世界性质,它遍布世界各地,囊括了几…  相似文献   

7.
全球范围内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浪潮早已席卷欧美发达国家并类似于制造业向资源更廉价的地域转移,服务外包也转移向劳动力成本更廉价的发展中国家。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意义除了彰显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资本量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服务业人力水平与掌握外溢的核心技术。但现阶段我国服务外包在国际贸易中的逆差状态与服务业国内整体发展水平,以及服务外包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也亟需认清并提出相应策略来实现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在我国的健康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并已成为近年经济领域中的热点,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采用的一种重要手段。放眼当今世界,几乎每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发展过程就是进行购并活动的过程。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购并活动也越来越多,国有企业也开始注重通过外部扩张的方式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快速发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企业并购前、中、后全过程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跨国公司是欧美跨国公司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实力强大的工业制造业跨国公司成为美国跨国公司的主体.自二战以后一直领先世界跨国公司的潮流。对美国跨国公司培育的研究,会对我国跨国公司的培育提供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刘胜军  蒋芳 《北方经贸》2005,(8):114-115
中国加入WTO后一系列引入外资政策的放宽,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相应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合资企业已失去统治地位,独资企业的重要性在增长,中国越来越欢迎外商直接投资,而跨国购并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跨国购并中企业文化整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购并正成为我国企业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战略手段。早期日本及国内的若干案例表明跨国购并的绩效并不乐观,而文化间差异是导致跨国购并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根据购并公司文化包容性与购并双方业务相关性的不同匹配状况提出了四种企业文化整合策略,并提供相关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促进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的特点首先,中国跨国公司产生于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跨国公司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后发展型的跨国公司。同时也决定了中国跨国公司成长的基础在于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广大的低成本劳动力。中国跨国公司可以充分利用本国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和国内市场优势,再走出去参与国际的乃至全球的竞争。也因为如此,中国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比一般国家跨国公司低。中国跨国公司在安排全球经营网络时,往往把制造加工环节留在国内。第二,中国跨国公司成长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  相似文献   

13.
购并新趋势 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9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发生很大变化。在经济日益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以强化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国际购并异常活跃、高潮迭起。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统计,199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达到6440亿美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跨国公司开始对中国进行投资,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但跨国公司所带来的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效应,本文通过探讨港台投资与西方投资的不同,得出欧美先进国家的投资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分析跨国公司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论证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是有限的,甚至对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着抑制作用,得出要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是要依靠于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购并国有企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全球购并热潮与跨国公司在我国的购并行为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董事长约翰·里德和旅行者集团首席执行官斯坦福·韦尔在纽约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向公众宣布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两家银行将合并成为新的花旗集团,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机构。新的...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现状分析及中国企业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艳 《商业研究》2000,(3):140-141,155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已经如火如荼,跨国公司为我国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它们抢占国内市场份额,打击民族企业,尤其对国内企业的冲击非常严重,使得我们有必要对跨国公司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分析,并据此制定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建勋  刘黎 《财贸研究》2013,24(1):55-61
从网络关联和组织演化两个方面,通过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欧美跨国公司的成长经验进行归纳和理论梳理。研究表明:在网络关联方面,欧美跨国公司的成长表现为网络广度的不断扩展与深度的不断加强,并且作为网络中心的母国或母公司在加强网络深度时更侧重于对发达区域的投资;在组织演化方面,欧洲和美国的跨国公司的组织模式选择存在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与发展现状,从网络关联程度与组织模式选择两个方面提出中国跨国公司成长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陈伟  王伟 《国际经贸探索》2005,21(Z1):80-84
文章从欧美跨国公司(非金融机构)的货币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入手,详细分析了它们在管理包括交易风险、汇兑风险和运营风险在内的货币风险的实践.根据欧美跨国公司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涉足海外经营企业的货币风险管理现状,为我国企业提出了一些货币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欧美、日本、韩国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显著,由于对市场理解和自身背景不同,这些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思维和在华市场战略呈现出较大差异,表现在对华整体战略、投资战略、人才战略以及本土化进程等几个方面.通过比较研究欧美、日本、韩国企业在华市场经营战略的特点,进一步探讨跨国公司在华持续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庄礼伟 《大经贸》2001,(7):80-83
跨国购并增强综合国力近10年来国际经济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企业跨国购并(TransnationalAcquisition)的广泛发生。企业之间的购并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并不鲜见,但范围之广、金额之大、跨国案例的比例之高,都只是近期国际经济关系中才出现的特征。这是全球化进程的逻辑结果。跨国购并是全球化时代企业经营的一个常见模式,是企业实现自身增值的战略手段。全球化时代经济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跨国界的大规模经营不仅非常必要,而且获得了充分的技术支持。跨国公司为扩张市场、降低成本、利用一地资源和增进左右行业市场的能力,都纷纷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购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