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实行,决定了同一文化背景下存在两种不同的专利保护制度。而专利法律制度的不同,直接导致两岸间专利侵权纠纷数量激增,严重影响经贸往来,因此有必要研究两岸专利侵权判定的异同。对两岸发明、实用新型(新型)要件及侵权判定原则比较,指出大陆应借鉴吸收台湾地区的有效规定,立足实际情况,加强自身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2.
由于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实行,决定了同一文化背景下存在两种不同的专利保护制度。而专利法律制度的不同,直接导致两岸间专利侵权纠纷数量激增,严重影响经贸往来,因此有必要研究两岸专利侵权判定的异同。对两岸发明、实用新型(新型)要件及侵权判定原则比较,指出大陆应借鉴吸收台湾地区的有效规定,立足实际情况,加强自身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审计侵权民事诉讼中,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认定采取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会计师事务所需就其不存在过错进行举证证明,因此,在此类案件中诉讼时效制度安排尤其重要。本文在分析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等对于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提出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民事责任案件(特别是影响巨大的证券审计业务民事责任案件)设置特殊诉讼时效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豪 《民营科技》2012,(7):212-213
我国法律关于民事诉讼时效期间计算的表述为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当侵权行为持续存在,而权利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后超过两年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如果简单机械地适用诉讼时效计算规则,将不利于制止侵权行为的存续发展,导致权利人的权利一直处于被侵害的状态。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针对持续性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将其分割为不同的阶段分别适用诉讼时效规则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5.
<正>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不行使自己的权利持续到法定期限届满,就丧失了要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法院也应受理,但在查明无延长时效的理由后,应以时效届满驳回起诉。也就是说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免除了受法律强制履行义务的责任。但是,义务人自愿履行义务的法律并不限制。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在现实生活中,债权人或者疲于经营,或者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使得债权超过诉讼时效的现象时有发生。债权超过诉讼时效时有什么补救措施呢?通常的做法是重新达成还款协议。那么,超过  相似文献   

6.
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具有修法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特色,《商标法修正案(草案)》针对商标申请程序、商标抢注、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罚等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但对商标法立法宗旨、互联网中的商标使用和侵权以及商标权利与相关权利的冲突等问题关注不够。因此,此次商标法修改应本着国际视野、中国立场,时代步伐、中国现实,战略发展、中国目标的指导思想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的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的民事法律制度。诉讼时效起源于罗马法。依罗马市民法,诉权不因时间之经过而消灭,但审判官所与之的诉权,则原则上必须于一定期限内行使,于是就有了所谓的永久诉权与有期限诉权之分。诉讼时效届满,涉及到诉讼时效的效力。诉讼时效的效力,是指时效期间届满后所发生的法律后果。目前从世界各国民法关于诉讼时效的效力规定来看,可分为三种:一是实体权消灭主义,即将诉讼时效的效力规定为诉讼时效届满后直接消灭实体权。二是诉权消灭主义,即时效届满后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诉讼时效”是罗马法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概念,其客体的界定也经历了一个从诉权到实体权利的发展过程。根据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理论划分标准可以看出,将请求权作为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是最为合理的,而且目前也已在学界和立法界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各种请求权的适用问题应当区别对待,具体分析。债权请求权应当纳入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除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外,其他人身权请求权均不宜适用诉讼时效。而且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物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也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9.
高俊英 《价值工程》2012,31(11):298-299
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环境侵权越来越频繁。救济环境侵权损害的权利需要理清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我国理论界对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颇有争议,从我国关于环境侵权构成要件的立法趋势、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以及环境法的发展来看,抛弃"行为的违法性"之一构成要件是大势所趋,同时对其他要件也要予以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权利技术和侵权构成存在种种关联。无论权利技术还是侵权构成,都具有保护利益和限制自由的功能,在立法上两者不可偏废,又不可过于强调其一。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制度在赋予权利人专有的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对该权利给予相应的限制,这是知识产权的立法宗旨所决定的。本文试用经济分析法学的理论来研究知识产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版权作为权利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特殊性;网络世界的复制权、发行权和传播权需要法律予以规范;网络版权与传统知识产权相比,存在知识产权专有性与网络传播公用性、知识产权地域性与网络传播无国界性等矛盾;网络版权制度构建必须考虑构建理念、侵权救济原则、刑事救济制度等问题;我国网络版权立法的方向和原则是:既要保护作者的利益,又要有利于促进网络的发展;我国网络版权立法模式的选择应是摆脱民法的附属地位,成为一独立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活动中,自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的专利产品、专利方法被别人仿制,专利权人往往表现得非常愤怒,一经发现有侵权行为就到处告状,甚至采取极端手段,试图查封、没收别人的侵权产品,但处理结果却难遂人愿,常常因为证据不足,或自己的专利不具备专利性,或对方根本不侵权给自己造成被动以致更大损失,失望之余又抱怨专利没有用。究竟专利权有没有用呢?我们说专利是专门用来保护发明创造的法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这种制度,只有依法主张权利,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和财产权利不受侵害。一项专利是否被他人侵权,首先要查明构成侵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法典对时效制度应采取分别主义立法体例,将取得时效规定在物权编中;在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上,应当将已登记的不动产纳入其适用范围;在构成要件上,应明定和平占有作为必备的构成要件之一;应顺应立法体例的要求,改变将诉讼时效届满作为取得时效起算点的立法模式;在中止中断事由的规定上,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两者应分别详细地规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大国,近年来汽车行业迅速发展。随着汽车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了很多关于汽车外观专利侵权的问题。文章运用了案例分析法及对比分析法,研究我国汽车行业外观专利设计权侵权案件的侵权标准和判定,发现了我国汽车行业外观专利设计权侵权的标准界定模糊及判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汽车外观专利设计权侵权标准和判定的建议,以期填补我国在汽车外观专利设计权方面侵权问题的漏洞并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护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业秘密查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 社会竞争中保持优势的"秘密武器"。近年来,我国商业秘密立法有 了长足的发展,但尚存在诸多缺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商业秘密 侵权案件时,暴露出法律规定可操作性差的弊病,极易陷入一些误区。 结合执法实践,应采取三种对策:明确商业秘密侵权认定的原则;明 确侵犯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明确侵犯商业秘密的具体表现形式,并 进行相关立法,以促进我国商业秘密行政救济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医药技术领域的特殊性和公众利益的考虑,国际上的一般做法是运用Bolar例外(Bolarexception)原则为临床试验的专利实施行为提供豁免。我国现行专利法并没有引入这一原则,导致仿制药商在法律上面临专利侵权的窘境和立法与司法实践严重脱节。我国的社会经济现实也要求立法上予以回应。时值专利法修改之际,我国确有必要在专利法修改中引入这一原则以补充和完善限制药品专利的法律规则和措施,促进药品仿制业发展和增加公众医药福利。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的适用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无效合同的确认是否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确认合同无效之后的财产返回是否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及返还财产请求权诉讼时效起算点的确定。但我国法律对于上述问题均没有明确的规定,司法解释也未就合同确认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作出说明。笔者认为,应从实体法上的权利和诉讼法上的权利去区分权利性质,从而得出是否适用于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19.
<正>法律的出现是为了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功能和权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更多方面因素的冲击。因此,有必要通过具体的制度来规范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造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失衡,以保障该功能的应用,诉讼时效制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诉讼时效概念存在争论的几种现状在我国民法中,诉讼时效概念争论的关键点在于诉讼时效是否是在消灭时效,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点。诉讼时效和消灭时效的争议源自于古罗马时代,存在一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济》2014,(11):184-188
互联网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个人网络隐私数据信息被泄露,侵权现象严重,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面临挑战。而要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进行有效法律规制,首先得把握网络隐私权权利属性、法律特征,了解网络隐私权的侵权状态、侵害原因和其他国家的规范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以一种尽量全面的视角视角,采采取"立法规制为主、行业自律为辅、自我提升为本"的综合保护模式,实现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权利保护,达到网络隐私权维护和网络产业发展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