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区域人口分布状况受制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的影响逐渐变小,而更多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在一定区域的集聚会带来城镇的发展,城镇发展同样会带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增大,从而进一步导致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的变动.简言之,影响区域人口分布合理性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2.
巴基斯坦人口增长势头迅猛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人口问题研究中心最近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人口急剧增长不仅使巴基斯坦的资源受到威胁,而且也阻碍了该国的经济发展。这份报告说,虽然巴政府最近采取了行动,为改善人口状况带来了一些希望,可是巴国妇女在教育和计划生育方...  相似文献   

3.
实现我国的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做到人口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快发展经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总量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将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看,从长远看,它必将对人口控制和其它人口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同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省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调整的不断深化,失业问题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笔者在2005年6期《辽宁经济》上,从经济发展、人口规模控制、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进行长期治理的建议,控制失业人口比例对社会的影响。本期则从完善社会就业保障机制上促进失业人口再就业,以缓解由于失业问题带来的社会矛盾,同时要加大对失业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为促进全省经济高速、有效、平稳增长,为打造平安辽宁、和谐辽宁进行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毛南族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明显的遏制。然而,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现象的突出,教育状况不乐观以及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制约了毛南族人口的发展。文章从人口结构比例失调、教育质量不高以及经济发展欠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毛南族人口、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即人口因素会对经济增长的方式和速度产生影响,同时经济增长的结果也会影响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结构.人口增长过快、分布不均、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是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障碍,而新疆南疆三地州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人口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主线,从南疆三地洲人口的数量、人口的文化素质和人口的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促进南疆三地州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人口这一关键因素对于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适当的人口规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过大或过小的人口规模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本文研究了京津冀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分布状况,从而为其经济保持健康的增长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林  吕磊 《发展》2008,(5):39-40
一、引言人口发展既是制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中长期区域发展规划本身应该研究的重要内容。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是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结合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00-2005年人口与经济发展概况,从多个经济指标分析和探讨凉州区的主要人口经济问题,并研究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自始至终离不人口结构作相应的发展和变化。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文章结合玉溪市的区域背景,根据人口普查和统计资料,着重分析玉溪市人口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民族结构变动对玉溪市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空间结构优化整合,提出人口、经济发展战略措施与对策,把经济增长同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玉溪市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和经济具有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民族人口的增长决定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又能促进或延缓地区经济的发展。只有民族人口与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推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宏观环境分析1、自然地理环境———县域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每个县(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也千差万别。特有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县域特有的产业发展方向。当前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似乎都面临共同的自然环境危机:一是土地退化严重,可耕地减少。由于人口急剧膨胀,各县(市)均面临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局面。二是全国各地森林覆盖率逐年下降,年均递减2000万平方公里,这将极大影响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甚至会带来灾难性后果。2、社会经济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力量。从县域经济内部讲,与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  相似文献   

12.
从资源、物质积累、人类发展水平、地区发展潜力指数构建人口发展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合肥经济圈内31个县级行政单位的统计数据资料,采用因子分析对各地区进行多维度测量,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对合肥经济圈人口发展功能区进行分区。依据研究结果,将合肥经济圈划分为人口集聚区、人口稳定区、人口发展区和人口限制区,进而探讨不同类型区未来人口布局与经济发展方向,这对实现区域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智勇  张车伟  连鹏灵 《山东经济》2009,25(4):140-147,153
人口的空间分布以及区位优势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两种因素的交织既能够促进也可能会阻碍地区经济的发展。只有当两者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够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本文以江苏省2000—2005年期间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来说明人口、区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表明,人口的聚集既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后果,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会通过人才密集度、就业结构和劳动年龄人口等几个因素来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位优势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良好的区位是一个地方经济得以快速成长的基本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甘肃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甘肃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口因素对甘肃经济发展的影响。现阶段甘肃人口因素对居民平均经济水平的负面影响不明显,相反,对地区整体经济水平及产业密集程度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得出总体上人口有益于甘肃经济发展的结论,并基于此提出促进甘肃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分配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有关我国城乡差距问题日益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对于影响人力资本长远发展的医疗卫生资源的城乡分配差距却关注较少。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口健康状况的改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供给,促进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的健康状况总体上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却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迅猛增长,大量的外籍人口开始涌入中国。特别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给中国带来许多高素质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风险隐患。广州市作为中国南部沿海省会,经济发展迅猛,吸引了众多国内移民的同时,也是目前外国人进入中国的最首要的选择之一。广州市是目前来华外籍人口聚集众多的城市之一,因此其也是当前外籍人口聚集风险隐患最突出的城市。外籍人口在广东省有其自己独特的分布规律,不同的风险问题也逐渐凸显。广州市乃至我国大部分省市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移民政策以及外籍人口管理制度,因此为了改善目前外籍人口聚集地的风险问题,必须从制度建设、信息服务、社区治理等多方面入手,促进移民城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口的年龄、城乡和产业结构对天津经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地区投资、消费等一系列的经济因素,进而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研究天津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热点话题,利用计量模型探讨天津市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与人口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天津市经济发展带来人口结构角度的参考.结果显示,相对于劳动年龄人口,少儿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带来的消费需求对GDP拉动作用明显,而城镇人口比例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同样能有效提升天津市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早在60年代后期,菲律宾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促进了经济发展。70年代,该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以年均6%的比例快速增长。但到了70年代末期,经济结构出现了不平衡,明显需要进行调整,而且外债负担日益加重,最终导致了80年代的经济大滑坡。 80年代初期,菲律宾政局动荡,债台高筑,给经济造成了严重创伤,而菲律宾邻国的经济在80年代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使该国被远远抛在后面。菲80年代的经济衰退,成为其80年代末、90年初展开经济  相似文献   

19.
2000年中国农村流动人口新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城镇人口达到了4559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6.09%,同1990年人口普查城镇人口比重26.23%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普查数据显示了90年代是我国城镇人口发展的最快时期。城镇人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镇发展带来了挑战。由于第五次人口普查全部数据的录入汇总工作尚未完成,目前缺少详细流动人口资料,本文使用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从人口结构和经济活动特征方面,对我国从农村向城镇流动的人口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面临的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存在着不少深层次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扩大等,给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无论从组织上、规模上、效益上、技术上、生产手段上,当前的经济发展中最需要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和难点在农业。应根据我国的实际,不断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不断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