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VECM模型,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线性与非线性信息溢出,并检验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发挥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线性信息溢出方面,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只有线性均值信息溢出,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只存在线性方差信息溢出;非线性信息溢出方面,两个市场之间不存在非线性均值信息溢出,不过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方差信息溢出;沪深300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不过不同于成熟市场中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方面居于主导地位的结论,我国股指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方面占主导地位,而期货市场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2.
从2006年的模拟股指期货交易到2009年9月中金所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如何?从量、波动率和分布方面来说,股指期货推出后,现货市场产生了显著变化.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方面,很多研究人员对不同时问段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综合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和2011年的数据的实证检验,从实证的结果发现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在增强.A+H等特有股本结构对结果影响不大.本文研究了年际间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相互影响的发展趋势,旨在提供一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文章利用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近2年来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与沪深300股指指数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在一定滞后期范围内,存在着从沪深300股指指数到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的单向因果关系,即沪深300股指指数是股指期货价格变化的原因,前者对后者有单向的价格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内股指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推出.本文采用间隔为一分钟的日内高频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了国内沪深300股指期货对市场信息的反应更迅速.随后运用互相关分析法进一步研究得出了国内股指期货领先沪深300指数0-5分钟的结论.本文同时还结合我国市场研究了股指期货日成交量对股指期货和现货指数领先滞后时间的影响.最后,结合国外的研究结果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股指期货领先现货股指的原因,并就领先滞后关系的存在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意义做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沪深300现货指数和当月沪深300股指期货连续合约的1分钟高频数据为样本,将数据分为上涨与下跌两个阶段,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VEC模型对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的引导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下跌阶段期货指数领先于现货指数,对现货指数有很强的引导作用,而期货指数的变动更多来源于自身滞后期的波动。在上涨阶段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两个指数之间存在很强的协同性,相互之间都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选取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具有相似基本面、相同走势的区间数据进行分组比较,并利用GARCH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在短期内由于投资者结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现货波动增大,但很快又急速变小,开始显现稳定股市波动的作用.此外,股指期货的引入导致噪声交易增多,价格所包含信息减少,但同时也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相似文献
8.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联动性及引导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借助计量经济学平稳检验、葛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及自回归向量误差纠正模型(VECM),对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时间序列数据作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现货市场波动相互影响,互为葛兰杰因果关系;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之间呈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作用均较大;沪深300股指期货是现货下跌的引领者而非推动者. 相似文献
9.
10.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与波动溢出效应——基于十五个月高频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用成分股的实时交易数据构造指数价格,采用1分钟高频数据分三段估计VECM-GARCH-BEKK(ECM)模型。结果表明: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短期波动溢出效应以现货市场为主;持久性波动溢出效应在不同时段的表现不同:上市初期以期货市场为主,其后现货市场较大,2011年期货市场的持久性波动溢出明显增强;误差修正项对市场波动性有显著影响,且在不同时段的表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10年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在我国证券市场不能进行套期保值、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机制就此结束。本文在对股指期货特征与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和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10年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在我国证券市场不能进行套期保值、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机制就此结束。本文在对股指期货特征与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和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以及期货和现货指数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在价格发现中起主导作用,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期货领先现货7分钟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信息传递与波动溢出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关系是监管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采用我国股指期货上市以来1分钟级高频数据,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多元T-GARCH等,考察期现两市信息传递、波动溢出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尽管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之间短期内存在相互引导关系,但股票市场价格变动更多来自于自身影响,起主导作用,而且两市长期均衡收敛也是以股票市场占主导地位;两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强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两市场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效应,期货市场对坏消息更为敏感,而现货市场对好消息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讲,期货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股指期货的价格是市场上的交易者对股票指数价格的预期,是股价指数的先行指标,期货的英文就是"Futures",期货价格显示了交易者对现货价格未来走势的看法,领先于现货价格或对现货价格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沪深300股指期现货为研究对象,采用2012年4月16日—2014年3月20日的1分钟高频交易数据,通过构建多元DCC-VARMA-GARCH模型检验了我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大于期货市场,而均值溢出效应仅表现为期货市场向现货市场的单向传递。这说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已具备基本的价格发现功能,发挥了稳定股票现货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证券市场上的系统风险,并起到了显著的作用.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标志着中国股指期货时代的到来,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将推动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风险,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证券市场上的系统风险,并起到了显著的作用。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标志着中国股指期货时代的到来,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将推动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风险,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股指期货功能的发挥建立在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形成有效互动、引导关系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相关性检验和基差序列单位根检验得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实现了有效互动;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解结果发现,前一期现货价格引导期货价格,而股指期货价格在价格发现中贡献度较低,在偏离均衡的动态调整过程中对现货价格的引导作用不明显,其价格发现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最后,根据所得结论给出提高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信息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