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周期主要是关于经济危机的周期性,马克思认为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包括制度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利益关系的冲突是经济危机产生周期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9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一个社会,只要其主要生产资料属于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所有,周期地发生经济危机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挟其雄厚的财力,采取大规模的“反周期”措施,虽然因此经济周期有所变化,经济危机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但经济危机仍然不时发生。在80年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周期在战后的特点的基础上又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我们将以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这些新特点为依据,对9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周期作一些分析。一。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与危机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金伯富整部资本主义经济史就是繁荣与萧条相互更替的历史。在经历80年代中后期代价高昂的经济繁荣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90年代初相继进入了一轮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萧条之中。本文试图对这一轮经济周期的待点、成...  相似文献   

4.
战后科技革命的兴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以及建立在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基础上的生产国际化,给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这种影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反映在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危机和周期的若干新特点上。  相似文献   

5.
正当苏东各国纷纷放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恶果付出沉重代价。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跌入战后第八次经济危机的深渊,生产萎缩,失业剧增,企业倒闭,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处在一派萧条之中。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市场、资本  相似文献   

6.
张玉刚 《特区经济》2010,(7):269-27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阐明了生产过剩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历史存在暂时性的确定证明,它将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目前正在发生的金融经济危机仍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方报刊认为,战后日本经济出现了两个奇迹,第一个是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二个是日本比其他国家更好地渡过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第二个“奇迹”的问题。石油涨价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更加激化,使资本主义经济更加陷于困难之中。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矿业生产,毫无例外地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下降;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各个国家的工矿业生产都下降了,唯有日本例外。1980年日本的工业生产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保持了65%的高增长率。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8.
自1982年底美国经济摆脱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进入复苏以来,美国已经历了长达95个月的经济扩展,创下了举世瞩目的和平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展记录。但这个较长时期的经济扩展进程极不稳定、极不平衡。经济扩展屡经波折,几度濒临衰退边缘,却又几度避免危机实现了“软着落”美国经济这次长期扩展及其呈现出的新现象、新特点向传统的经济周期和危机理论提出了挑战。分析和研究80年代美国经济周期扩展的特点及其变形,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美国经济及西方经济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此题要说的问题有:(1)经济危机周期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有哪几个阶段?(3)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什么?(4)二次大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爆发的。所谓周期,就是说每隔若千年就爆发一次,好像一年四季的自然更替一样,它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必然的无法逃脱的合规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他们十分重视投资效果,通过种种措施和手段保证了投资效果,发展了经济,壮大了实力。战后以来各个时期的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都高于欧、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1.
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世界。当今世界最明显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今世界的发展,会看到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着这么几层关系。一、西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减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造成的社会危机,逐步加大了资本主义国家自我调节的力度和广度。这种调节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还涉及政治和化领域,不仅影响到国内,而且还影响到国外。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减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方面最引人瞩目的做法是,使其社会化生产越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世界上高消费的国家,笔者拟对美国高消费政策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高消费政策的基本内容、高消费政策对美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危害作些初步探讨。一、高消费政策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首先,战后美国推行高消费政策是以生产的较快增长为前提的。战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首先在美国发生,大大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同时,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战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政府利用庞大的国家资本对经济进行的干预与调节,无论从其深度或广度来看,都远远超过了战前水平,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战后恢复时期建立起来的财政投资贷款制度(以下简称财投或财投制度)。一、财投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二次大战结束后,由于战争的长期消耗和严重破坏,日本经济几乎濒临崩溃。生产下降,粮食危机,物质匮乏,通货膨胀和大批失业接踵而至。当时摆在日本政府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尽快恢复生产,使经济从崩溃的边缘摆脱出来。为此,在美国占领军的干预下。  相似文献   

14.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生最重大的变化之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日益国际化,以及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国际化的主体跨国公司获得空前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日益越出民族国家的狭隘范围,加速了生产各要素在国际间的交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随之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上海集体经济》2009,(4):36-37
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人们思考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危机,进而想知道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由于次贷危机爆发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力,因此对其爆发原因和必然性的探讨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尝试从全新的角度出发——以经济周期理论为依据,从开放宏观的视角,对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必然性做出更合理的新解释。首先,通过对战后美国经济结构演变的分析,探究其经济周期的演化逻辑。其次,分别从短、中、长周期的角度和国际经济格局演变的角度研究次贷危机的爆发原因与必然性。最后,指出美国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才是减轻经济危机破坏性与频发性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广东经济学会为促进对世界经济状况和发展规律的研究,以适应我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于去年12月24日成立了世界经济研究会,并在广州举行了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各大专院校、研究部门和实际部门共80多人出席了这次大会。大会共收到论文20多篇。会议着重讨论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8.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是一个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较多的国家。政府干预对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战后日本政府在干预国民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却时时遇到来自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思想和行动的抵制与抗拒,这是因为在日本企业经营者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讨厌政府干预的思想。这种思想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不仅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经济法是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从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的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国家开始用现代经济法干预经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大,包容了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和领域,也包括了国内和国际经济关系。从各资本主义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情况看,资本主义运用经济法进行宏观经济调节已经成了其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1.世界经济新潮流与长期计划的兴起战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结构也相应地出现了很大的变动.从六十年代开始直到七十年代中期,这个过程持续了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的就业人数与五十年代相比,往往以几倍的增长速度扩大.到七十年代中期,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就业人数都达到了全国就业人数的一半以上.日本国民经济长期计划(即《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是在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进入急剧变动的时期制订的.六十年代初日本已经感到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性.《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1970年)指出;"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国民经济长期计划的"极大课题."该计划设想:在把第二次产业的扩大作为经济发展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次产业.计划规定,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第三次产业(商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