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不仅要保护蕴含人类智慧的传统村落建筑风貌等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传承应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传统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内涵,加大对传统村落各类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整理和宣传,破解保护传承、村民权益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借助文旅融合发展契机,推动区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旅融合"是历史必然,更是发展大势。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西文化资源优势魅力独特,文化基因强大厚重,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可或缺。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实现从文旅资源大省到文化旅游强省的历史性转变,必须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全力以赴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3.
关于无锡地方文化标识的确立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地方性文化的解码需要从大的时空尺度探寻其内在的推动力.解码无锡地方性文化的特质,应探寻在其文化基因中具有共同特征的属性,无锡的文化基因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受到水的润泽,而在水乡泽国起重要的沟通作用的是运河,正是运河的存在,无锡得以兴起并走向发达兴旺.因而,在无锡地方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运河旅游资源的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与特尔菲法(Delphi法),建立了针对这种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得到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分值及综合评分值,最后对其资源进行等级划分,实现了淮安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以期对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推动大运河文化的发扬和继承。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复兴的时代语境下,探讨吴文化的旨意,不仅是仰望其灿烂的过往,更多是注目其所呈现的历史与现实的脉动.吴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注塑了当下区域社会发展的模式和风格,以及民众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从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实践来说,各地的区域历史文化多呈现在本土中小学阶段,甚少走出"本土"之外的高等教育领域,且多囿于教职人员的研究.如何突破这种情形,使之成为广大青年学子的精神给养?近年来苏州大学所推行的"吴文化课程群"建设就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笔者将自己参与此项课程改革的实践,以案例的微观形式,予以阶段性思考和分析,以期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广州来说,显然有必要树立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发展目标,并据此制订相应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目标就是建设大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都市,能够与香港、深圳并驾齐驱,共同引领珠三角、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再创新的辉煌。关于从化、增城由郊区改成市区的事情,实际上已经酝酿了15年时间。人们普遍认为,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将对整个广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化、增城撤市设区,有利于广州市统筹发展战略,整体考虑和高效落实整个都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创新的成果,它影响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也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和企业文化相融合以及启示等方面进行探索,为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航空公司企业文化与客舱文化的关系,以及目前航空公司客舱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为客舱文化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福建省投资理财领域人才需求现状,根据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去向,课程组提出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投资理财课程群建设来促进专业发展的思路.本文从投资理财课程群的构成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及目标的整合优化、实践环节的整体设计、教学团队的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建设研究.实践证明,投资理财课程群的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及... 相似文献
10.
要充分利用淮安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将其打造成千亿元级淮安第一主导产业。必须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总体思路、重点目标和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传承闽都文化打造旅游品牌——促进福州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发展旅游业来说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现代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及其旅游价值的开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以闽都文化四大品牌为例,分析了福州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基本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名城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怒业院校培养的是“符合现代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推进高职校企文化融合,构廷高职特色学校文化,是提升学生职业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就业,提升办学竞争力的必然需要。为此,本文着重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期为进一步培植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打好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制约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突出,要富民强桂、赶超跨越,又要保持和发展"山清水秀生态美"的核心品牌,必须放弃传统粗放型增长的老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因此广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明确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地 相似文献
15.
满足广大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需求是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要义之一。文章在对东、中、西部三个城市的残疾人公共文化消费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揭示了当前弱势群体在文化权利上面临的困境。研究表明,既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没有惠及广大弱势群体,当前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消费水平十分低下。其中,个体地位结构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策倾斜性配置水平以及无障碍环境是制约残疾人这类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消费水平的显著因素。文章认为,要确保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政府必须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性配置,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坚持服务为本的逻辑,构建弱势群体的参与机制,并试点向弱势群体发放文化消费补贴。 相似文献
16.
天长市图书馆以地理位置的区位优势,利用特色阅读点建设推进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文章介绍特色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运营模式,分析和总结发展经验,提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一个区域的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的好坏,是该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文章旨在通过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三重螺旋理论研究,引入了科技基金的理念,创造出一个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四融合模型,并介绍了该模型的发展趋势以及各主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的极大丰富,也内含精神的极大满足。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和创造新的增长点,浙江采取了特色小镇发展措施。特色小镇的形态“小而美”和产业“特而强”的要求契合了共同富裕的要素需求。特色小镇建设通过文化导入和产业融合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增长水平,为探索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探索了一条新路。推进文化与产业跨界融合,注入差异化文化,培育创业创新文化,提升文化品质,加快文化导入与产业融合,遵循了共同富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顺应社会形势进行了调整.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提上了日程,其中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融合成为了核心任务,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在此,文章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融合措施,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