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爷爷去世时,我9岁。记得那天,爷爷大张着嘴,大声喘息着让父亲挪开屋地墙角的大水瓮,用锹在那里挖出一个小瓦罐。瓦罐里掏出一团油纸包着的东西,父亲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爷爷挣扎着翻过身子,把油纸包打开,哗啦一下,一堆圆圆亮亮的东西展现在全家人的眼前。爷爷费劲地将那一堆被人称作“白洋”(银元)的东西分成三小堆,分给姑姑一堆、父亲一堆。剩下的那一堆,爷爷吃力地抬起手,指着我说:“这几个留给咱家大孙子,你们都没意见吧?”姑姑和父亲含泪点着头说:“听你的,没意见。”  相似文献   

2.
我参加工作已二十个年头,但从事会计工作才仅仅几年的时间。在师傅退休的那天,师傅说过这样一段话:自己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的中专毕业生,做会计几十年了,得罪过领导,得罪过同事,得罪过朋友,到退休了都不能“混”上个会计师,很冤!但想想自己在会计岗位上几十年,没有报销过一张不合法的发票,没做过一笔假账,没填过一份含“水份”的报表。于人于己,于国家于集  相似文献   

3.
干了20多年企业会计的父亲于1996年退休了。作为一名会计,父亲善于精打细算,是一把理财的好手,是颇有名气的“铁算盘”。对纳税的事儿,他也是“铁”出了个样儿:该缴的,一分也甭想少。他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干了大半辈子会计,你爸的彩就出在了诚实纳税上。”  相似文献   

4.
我考注会说起来真的有点偶然,我不是学会计的,也从来没做过会计.2000年中专毕业后在杭州一公司做质检员,一干就是4年多.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会计专业出身的学生,2014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家国有企业工作,自此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在企业工作3年多后,又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了4年。7年的职业生涯,也可以说是7年的会计生涯,我熟练掌握了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做账、报税、预决算等一系列会计实操。一直抱着“会计是做账,审计是查账”认知的我,于2020年进入鹤壁市审计局工作,参与审计工作一年多来,完成了我从会计到审计的职业生涯转换,同时也改变了我对审计的传统认知。  相似文献   

6.
人的一生中,可以没有很大的 名望,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不可以没有工作的乐趣。马克思说过:“生活便是工作,而工作便是斗争。”;恩格斯说过:“工作、生活,青年人的勇气,这就是真正要紧的地方!”托尔斯泰说过:“生活不是享受,而是很辛苦的工作。”;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便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  相似文献   

7.
二十三 会计名词的规范化与科学性实用性 阎达五教授曾经提出过会计名词,术语规范化,使大家有共同语言的意见,我很赞同。所谓规范化,当然不能离开科学性。缺乏科学性的会计名词谈不上规范化的。从这个要求,来衡量目前虽已通用的有些会计名词是值得探讨的。例如帐户和会计科目,是会计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但两者的关系如何,有无异同?过去有的文章说:“帐户的名称。……叫做会计科目(《会计研究》1980年第2期)。“帐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和实际需要设置的”(《商业会计》1980年第4期)。《经济大辞典》“会计卷”中说: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会财会》2004,(4):54-54
再买一个小孩心爱的鸟死了,很不高兴,他父亲说:“再买一只活的吧!”过了几天,邻家死了一个人,许多人围着他哭,小孩子忙跑过去说:“没什么,我父亲说过,死了,再买一个活的就是啦!”(碧海)外形不对哈吉先生开车去郊游,不慎轧死了一只母鸡,他立即下车去问附近的一个小男孩:“这只母鸡是你们家的吗?”小男孩瞧了瞧母鸡,然后肯定地说:“不,不是我们家的,我们家没有这么扁的母鸡!”(碧海)一个一个宰星期天小王来到集市卖活鸡活鸭的小摊前。小摊前有很多人在挑选,宰活鸡要排队,小王只好说“您给来只三黄鸡,给收拾完了,一会儿我来拿。”“行。”………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父亲从村支书位置上退下来,一时闲着没事,便寻思着做点什么事情。当时,我大哥在一所地区棉纺厂子弟学校教书。那年暑假回家,父亲便问我大哥:“老大,你能不能从你们棉纺厂里批发点布回来?”大哥问:“要布干什么?”父亲说:“做生意。”大哥说:“你都60岁的人了,还做啥生意?再说,  相似文献   

10.
召唤     
在我的家族,传承着一种声音,那就是亲人的召唤。记得小时候.奶奶和父亲都跟我说起过爷爷的一段经历:抗战时期,爷爷在外面做事情,一天晚上.他从郑州回老家探亲.老家在河南林县(现在的河南林州)太行山区的刘家洼。  相似文献   

11.
爷爷的宝贝     
每当我捧读新出版的《中国金融》时 ,我都会想起爷爷的宝贝。我爷爷是 1937年入党的老党员 ,解放前当过党的地下交通员 ,解放后先后在县、乡任过职 ,其中时间最长的是在农村信用社信用站任职或兼职。这样算来爷爷也算得上是个“老金融”了。就在我也成为金融战线的一员的那一年 ,爷爷从原岗位上退了下来 ,正式地中断了他的金融生涯。当时乡领导、村干部和乡信用社的负责同志给爷爷买了好多礼物 ,但爷爷一样也没拿 ,只是拿回了他多年积攒下来的一大摞《中国金融》杂志。在县里当干部的父亲想把爷爷接到县城 ,但爷爷却执意不肯 ,他舍不得离开…  相似文献   

12.
杨会计名谁?1933年6月18日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暗杀于上海的爱国著名人士杨杏佛先生是也。先生年少留美,在哈佛大学攻工商管理,学成归国。为求专业对口,于1918~1919年间在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谋得一个会计席位。大概是受美国资本主义工商管理的影响,他看不惯铁厂不把工人当人的封建专制管理方法,一年后即辞职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书。(见四川《龙门阵》1992年第1期,杨小佛:《怀念父亲杨杏佛》。) 以人为鉴,由杨会计—杨杏佛先生的“辞职”使我想到了:  相似文献   

13.
(一)帕斯卡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因而,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死亡让生命有限,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超越死亡。面对有限的生命,我们不能不思想。面对21世纪会计职业消亡的预言,我开始思考会计如何超越职业的消亡而获得永恒。海德格尔说,“在我们说世界没落时,世界指的是什么?世界总是精神性的世界。当人们用智能代替精神,用知识代替对存在的把握,存在就不再存在,精神也就沦丧了。”又说,“存在的遗忘,就是精神的沦落”。(二)在技术化的分割中,是难以把握会计本身的,甚至在这种技术化的分割中,会计自身也可能被遗失。可以说,如果会计仅仅是以建立技术性的数字规则为己任,会计将陷入绝境。会计不是数字。阿尼昂曾说,“今天,一个受过良好训练和有经验的会计师,并不是一个只注重数字的人,相反,他是一个注重事实和真理的人。数字属于从属地位,而且它只能作为一种表达事实和真理的手段。”但我们现代会计人却忽略了阿尼昂百年前的忠告。(三)当听到“锻造中国会计精神”的宣言时,我不由地惊喜。因为有了精神,人才活得更深刻;因为有了...  相似文献   

14.
我年已四旬,两哥一姐.记得12岁那年的一个晚上,村干部领着几位农信社的同志来到我家.那时家里很挤,一个房间放了两张床,我睡在外面床上,大人们说的话我听得清清楚楚.农信社同志让我父亲到村农信站工作.我母亲不同意,说是家里子女多又在上学,做了这份工作怕是要耽误家里的农活,再说做了也没几个钱,人家都不愿意做啊…… 不知何时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也不知什么话打动了我母亲.从此我父亲多了一样工作,那就是农信站的农信员,第一代“信合”人.  相似文献   

15.
我在跑企业了解情况的过程中,曾经碰到过这样几件事:有一次到砖瓦厂,厂长一见我就说:“你来总是要了解财务上的问题啰,不巧,会计不在家。”又一次到农机厂,这个厂的会计说:“你来是了解资金问题呀?我们厂的资金需要银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五一年我高小毕业后,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参加了银行工作,并且在党的教育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加入了共青团。从一九六一年到现在一直做外币兑换工作。牢记阶级苦永远听毛主席的话一九六一年以前,我认为自己出身好,放松了思想改造,曾一度计较工资待遇,在生活上和人家比吃比穿,学习不积极,工作不安心,常常发生差错。组织上一再帮助我,我却认为是对我要求过高过严。达一年,我请假回家,父亲看到我很高兴。但是从我的言谈中,他察觉到我有些不太安心做银行工作。老人很生气,严厉地对我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旧社会象我们这样的人,别说在银行里工作,就是银行的大门也摸不到啊!……父亲的话,引起了我沉痛的回忆。  相似文献   

17.
曾长山 《金融博览》2009,(15):66-66
1981年,那时我正上小学。一天,父亲让我放学后去趟信用社。我不懂为什么。父亲强调说:“你别问这么多,放学后,你去乡政府找冉会计,把我的私章交给他就行了。”放学后,按父亲的安排我在乡政府一问仅有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找到了冉会计。层子里仅有一张木桌子,靠桌子的那面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登记簿,地板坑坑洼洼的。  相似文献   

18.
也许大家和我都有过同样的经历,在遇到困难时,总是很没信心地对同伴说:“我没有那个能力,我做不到!”这是多么怯懦的一种表现啊!朋友们,今天,我能站在这个讲台上,要真诚的感谢一个人,是她在我决定放弃比赛的时刻鼓励了我,她对我说:“你还没有尝试,怎么可以放弃,不要轻易对自己说,我做不到!如果今天你不能勇敢地面对比赛,以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还会遇到许多类似的问题,在你一味的逃避之下,将成为永远的失败!”她的话使我警醒了。  相似文献   

19.
爷爷在世时还没有电视机,没有电灯泡,点上煤油灯火,要么伏案做作业,要么催爷爷讲故事。记忆中爷爷不干农事,可与书生的形象也不太靠谱,爱吸水烟,好织鱼网,静坐在床,一坐就是一整天。别看他书没读一册,连自已的名字也不会写,唯一写过一个“人”字还像“入”字,可他脑海中装着许多故事,真的很佩服他的记性,说起来如数家经,说话的语气、节奏、声音又恰到好处。我虽不是大孙,可我秉持了他的厚道与和善而备受他的喜爱。  相似文献   

20.
幽默与笑话     
《中国工会财会》2005,(1):55-55
买 火 柴 有 个 人 打 发 儿 子 去 买 一 盒 火柴 ,临 走 时嘱 咐 说 :“挑那 能 划 得 着的 ,买 回 来要 是 划 不 着, 当 心 我 揍你 。”儿 子 点了 点头 去 了。不一 会儿 ,火 柴买 回 来了 。 这 人接 过 火 柴 ,问 儿 子 :“这 火柴 好使 吗 ?”儿子 说 :“好 使 ,根 根 都划 得着 。 ”这 人 摇摇 头 ,不 相 信 儿 子的 话,儿子 一 急,大 声说 :“我 一 根 一根 都试 过 ,全 划得 着。 ”(李平 ) 理所 当然 太 太埋 怨 丈 夫 说:“以 前 你 每 天送 我一 束 玫瑰 , 怎 么 现在 连 一 朵 都不 送我 了 ?” 丈 夫说 :“我 问 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