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思进 《金融博览》2013,(19):74-75
在北美生活了二十多年,但时至今日,我都不敢说自己了解透了西方文化。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对各个地方的人进行归纳下结论,并非仅仅是中国人的“爱好”,北美人也喜欢这样,这似乎是人的本能。  相似文献   

2.
现实仿佛已经让很多人丧失了微笑的能力,一旦有某个人似乎没有理由微笑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有些不正常了。而曾经,我便发现了这样的一个人:一个走路微笑的人。当他微笑着,很自我的微笑,从我对面走过的时候,蓦地,我只是感觉他似乎和别人不一样,他牵制着我的眼球,同时也令我惊讶:他居然是微笑着在走路的!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独自走路脸上还带着微笑的人。也许他刚刚接了他心爱的人的电话?或者在这喧嚣的闹市里,他正沉浸在美好的回忆里?或是工作上得到了他人的赞许和领导的肯定?……我内心对他的微笑充满各种好奇的猜想,总想为他独自走路时的微笑找出一个合适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我曾在上海和广州各生活过几年。入乡随俗,在上海我老婆称我为先生,我称她为太太;到了广州,老婆叫我为老公,我也就唤她为老婆了。 一声老公、老婆;一声先生、太太,反映出广州人和上海人在文化上的特征和性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奖我一张信用卡吧。”这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访问研究员”纳什在听到获奖的消息之后的第一个反应:“我希望诺贝尔奖可以提高我的信用值,因为我太需要一张信用卡了。”纳什曾经被严重的精神病折磨了30年,获奖的时候已经大大好转。在美国这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信用已经渗透到每个角落。一个没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人,一个偿还能力被质疑的人,一个行为能力不健全的人,尽管发行的信用卡是满天飞,但谁也不会把信用卡发给他。  相似文献   

5.
深夜,寺里一人一佛,佛坐人站。人:圣明的佛,我是一个已婚之人,我现在狂热地爱上了另一个女人,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佛:能确信你现在爱上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唯一的最后一个女人吗?人:是的。佛:你离婚,然后娶她。人:可是我现在的爱人温柔,善良,贤惠,我这样做是否有一点残忍,有一点不道德。  相似文献   

6.
17岁那年,我认识了3个德国人:卡尔·马克思、隆美尔和叔本华。卡尔·马克思,大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德国人吧!(大家可能会想到希特勒。他出生在奥地利。听德国人讲过一个笑话:说奥地利驻外大使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让其所在国相信,希特勒是德国人,贝多芬是奥地利人。)  相似文献   

7.
17岁那年,我认识了3个德国人:卡尔.马克思、隆美尔和叔本华。卡尔.马克思,大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德国人吧!(大家可能会想到希特勒,他出生在奥地利。听德国人讲过一个笑话:说奥地利驻外大使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让其所在国相信,希特勒是德国人,贝多芬是奥地利人。)  相似文献   

8.
会计人之痒     
陈湘鹏 《会计师》2006,(3):60-61
我开始讨厌每年一度的同学聚会了。本来是在一起开开心心吃东西、喝啤酒的时间,谈一些更high的事情,例如谈谈《大长今》之类的,但事实上,这两年情况开始相反。一眨眼,那些在职业上拼了十年的同学都陷入了一种矜持状态。有的人默默不语,有人深沉得像阴谋家。可是据我体会,这是一种迟钝迷离的反省状态,虽然那看上去饶为矜持,但事实上,他们只是在欢乐的日子里陷入了痛苦的状态。尤为不幸的是,其中两人都是会计。由于胸怀人道精神,我还是耐心地察看了这个咬噬灵魂的职业。刘亮的愤怒十年来,我亲眼所见刘亮是怎样变成一个激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者的…  相似文献   

9.
感受会计人     
听朋友的推荐,我怀着多少有些懒散的心情翻开《会计师》杂志。长久不阅读的我决定先挑故事性的职场人生看看,友人说有的故事很有启发性......于是,在随手翻开的第四期中我认识了梁春,了解了“诚信筑就成功”不仅仅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立业之本,它也与一个事务所董事长“一信二义三取利”的工作、生活准则不谋而合。每个人的成功都那么来之不易。正当我准备感慨之时,职业规划中仿佛身边同学同事的“小人物”的经历让我真正感到了会计人的鲜活。方华、安和,这也许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名字,平和中带着股积极向上的韧劲,正如她们的经历。那些经历我仿…  相似文献   

10.
陈晰 《金卡工程》2009,13(2):230-230
这一个神话一句诗和一首佛偈都反映了其文化所认为的人的理想状态,这种状态不但包括人自身的状态,还包括人的理想境遇,有圆满的人和天堂两者.耶儒释三家各有其天堂各有其圆满,三家各有千秋,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文化特质和取向.  相似文献   

11.
<正>“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这是时下对小资们生活方式的调侃,却也是相当程度上的事实。这家在20年前连美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咖啡馆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氛围,像美国流行的快餐文化一样快速蔓延到全球各地,如今在世界上已经拥有了6000多家分店,并正在向10000家门店冲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咖啡连  相似文献   

12.
大度读人     
《金融队伍建设》2009,(7):70-70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7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相似文献   

13.
现在,各单位及有关部门都在研究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我觉得,在新形势下,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是加强群众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我时常梦想当一名播音员,让我的声音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我也曾梦想成为一名歌唱家,用我的歌声抒发人间最美好的情怀。可命运在旋转中行进,长大后,我却与农行结下了深深的情缘,我成了一名农行人。我没能实现儿时的梦想,可我更钟爱现在从事的这份职业。农行,对我来说,是个亲切的名字,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以自己是农行人而骄傲,而自豪。教师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而在我心中:农行这份职业也是天底下最神圣的。  相似文献   

15.
Tony 《投资与合作》2009,(9):98-98
在台湾,有一位创投界的人士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我为他做造型设计。因为他的工作比较专业,接触的客户以日本为主,他希望做出来的发型既能够衬托他的专业,又使他看起来很沉稳。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一个人的专业程度是靠自身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而不是用发型去体现,发型完全可以是时尚、活跃的。他接受了我的建议,发型做出来以后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对四个第一怎样才能落实的问題,展开了讨论。我对人的因素第一问題的理解,还不大清楚,在生活中也碰到一些问題解不开。我对人的因素第一的理解是:你对业务技术掌握得愈熟练,工作就做得愈好;你对银行业务技术又熟又精,就是一个出色的银行干部,你起的作用就大。我是一个会计员。我感到沒有业务技术吃不开,只有熟练的掌握了业务技术,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因此,我就埋头鑽研业务,很少参加政治活动。几年来,由于我在业务技术上下了不少  相似文献   

17.
我,名叫陈松,今年32岁,太原人,来到日本已经十多个年头。在日本是一位专业制造指甲剪的“职人”。“职人”在日本是褒义,专指那些在本职工作中有着优秀素质和能力的人。我的“职人”信条是:职务有高低,职业无贵贱。只要能把自己手中的事情做好,你就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近日我被国内某大型国企高薪聘请为技术总监。  相似文献   

18.
朱红良 《金卡工程》2008,12(10):119-119
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似乎永远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近邻.在<马关条约>以来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几乎每一步都留下了日本的巨大印记.为了更好的理解日本,本文选择日本人自杀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从论述日本人自杀的特征入手,得出其崇尚自杀、为信仰而自杀、集体自杀的特征.进而分析其自杀的文化和观念背景即自杀背后的生死观和审美模式、耻感文化及集体意识.最后指出研究日本人自杀现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化之魂     
戴景春 《黑龙江金融》2005,(1):63-63,64
11月10日午后,我接受市电视台采访,话题是谈论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提出一个问题,要求我用一句话概括出对《文化苦旅》的感受。我说,读这本书能够使人感受到文化之魂。后来仔细推想,文化之魂是什么?它无边无际,无形无息,空空灵灵,让人感到有些虚无缥缈;又使  相似文献   

20.
杜艳丽 《中国外资》2009,(10):189-189
道德本质上起源于社会生活。当今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今中国社会变革最为深刻的领域就在于社会经济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中国人所坚持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理所当然也应该发生变化,那么在众多的道德原则中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