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徐悲鸿先生的奔马绘画风格独创一派,无人能与之相比肩,甚至成为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徐悲鸿的马是中西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极为成功的。在这幅难得一见的《群马图》中更是表现得格外突出。画中群马形神兼备、跃然纸上,其奔腾之势、破空之力不稍减,而远山近树层次分明,色彩丰富而不轻浮,笔痕历历而不凌乱,确实是一幅旷世杰作。悲鸿先生早期的画马技法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但时至抗战爆发,  相似文献   

2.
画廊     
张大千有云:凡画.“人物最上.山水次之”。徐悲鸿亦有“求真难.不真易:画人难.画鬼易”之语。足见人物画在中国绘画中所处的地位和创作之不易。尤其是写意人物笔墨随意性与人物准确造型的冲突.传统技法与现代创新的矛盾.更令许多人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3.
《理财》2012,(1)
12月5日晚.北京保利拍卖公司举行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夜场拍卖专场。徐悲鸿重要作品《九州无事乐耕耘》以2.32亿元落槌,加上佣金以2.668亿元成交,刷新其作品拍卖成交价世界纪录。据悉,《九州无事乐耕耘》是徐悲鸿专门为郭沫若创作的。此画曾藏于郭沫若纪念馆,后流入民间,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4.
当谈及即将在中贸圣佳秋拍上亮相的徐悲鸿大师的这两件珍品时,今年82岁高龄的徐夫人含着泪说:“我已经老了.本想将这两件感情的寄托带进我的坟墓,让它们伴我永远沉睡。但经过多少个难眠之夜,我终于有了新的想法。我的生命可以结束,但它们不能永远沉睡,因为徐悲鸿的艺术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徐悲鸿的民族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5.
沈明 《金融博览》2011,(15):78-79
早就听说中国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金融培训学校副校长于广生不但喜欢绘画,而且擅长画人物画。起初余并不以为然.没把这位“业余”的“大书画家”怎么当回事。然而,当朋友将”于校长“的画作予以展示时,余顿然感叹:东北吉林确实是”藏龙卧虎”之地……其人物画笔道老健.画中有物,物中有韵.韵中有味:既有技法.也有内涵.更有境界.颇具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6.
《金融博览》2011,(17):20-21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这幅画现在分做两段:前一段.纵31.8厘米、横51.4厘米,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名为《剩山图》:后一段.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叫做《无用师卷》。  相似文献   

7.
画家的感悟     
有一位画家想画一幅人见人爱的画。画完之后.他将画拿到市场上去展出.并在画旁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做记号标出。晚上,画家取回画,发现整幅画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相似文献   

8.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一匹幼马昂首而嘶,鬃尾抖动,前蹄不停地踏着初春泛青的草地,卷起缕缕薄尘;早春的烟柳合着悠悠马鸣,于徐风中婀娜地摇曳着。这是春天里生命蓬勃的序曲。1943年(农历癸未年)夏,悲鸿作此画于磐溪。此一时期的磐溪对于美术大师徐悲鸿来说,具有非凡的  相似文献   

9.
《金融博览》2011,(23):78-79
昔宾虹老九上黄山.而画中不知:海粟老以黄山师友相交.行程十数.遂使黄山绚烂至极:而董寿平公黄山一觑,乃成巨擘。  相似文献   

10.
李军 《金融电子化》2006,(12):107-107
在融合中超越 2006年9底,中国IT业界一年一度的盛会“东软解决方案论坛”在沈阳东软软件园拉开帷幕。一向引领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趋势的东软,在本届论坛上隆重推出了“解决方案的融合之道”的大会主题.提出中国信息化建设应该“在融合中超越,在发展中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鸡的歇后语     
民 国元 老 、著 名 书 法家 于 右 任 经沧 桑 沉 浮,却 一生 淡 泊 荣 自 安。 常 有友 人 问 及 他高 寿 的 养 之 道, 他 总是 指 指 客 厅墙 上 高 悬 那 幅字 画 ,笑 而不 语。 那 是一 幅 写 意 的莲 花 图 , 旁 是 一帧 对 联— 上 联:不 思 八九 ; ——联 :常 想一 二 ;横批 :如 意 。 常 想一 二 ,意味 着 用 心 感恩 、幸 、珍 惜人 生 中 那如 意 的 十 之一 二不 思八 九 ,意 味 着 人 生不 如 意 事 有 八 九 ,对 “八 九 ”应 “不 思 ”之 。 之 ,倘 若 心 为 物 役 、患 得 患 失 ,就 会 被悲 观 、绝 望 …  相似文献   

12.
一直很喜欢朋友家客厅里挂着的那幅水墨山水画,虽然自己不很懂绘画.但总觉得这幅画看上去酣畅淋漓,仿佛用浓墨淡彩将千里江陵移到了眼前.恍惚间如人在画中。朋友便打趣说:“既然如此,干脆把你的股票抛了.拿钱买画吧.你没听说现在收藏艺术品更保值吗?”  相似文献   

13.
男女三七开!     
七画是“男”.三画是“女”,“七”加“三”才是十全十美。  相似文献   

14.
昔宾虹老九上黄山,而画中不知;海粟老以黄山师友相交,行程十数,遂使黄山绚烂至极;而董寿平公黄山一觑,乃成巨擘。游人看山,见山是山;画者看山,见笔见墨,阴晴雨雪,入眼存心,皆成生机点线。黄山幻化,海老得之;黄山气象,董公得之。而缶  相似文献   

15.
求责论     
曰:求责.免责也。 责,责备、惩罚也。如《史记·项羽本纪》载曰:“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其后为责任.如《韩非子》载曰:”主道者,使人臣有必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青年画家中.石迦无疑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实力派后起之秀。石迦崇拜传统,但又不妄自菲薄。他喜画传统题材.但不泥古.画面中又总能寓意当代人的精神于其中。  相似文献   

17.
提起徐悲鸿,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他笔下的奔马。徐悲鸿对于马的形象从写生到绘于纸上的功夫非常深厚,他对马的骨骼、肌肉,以及神态等都有过长时间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以至在具体创作时,根本无须考虑其结构而成竹在胸,下笔时笔墨酣畅,奔放处不狂狷,精微处不琐屑,气势磅礴。画马,已成为徐悲鸿的精神寄托和自我写照,其笔下的马,超越了动物的一般自然属性,不仅形神兼备,而且使其人格化,并提升到坚强不屈、奋发图强的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8.
论品牌垄断     
李光斗 《金融博览》2013,(21):61-61
“垄断”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公孙丑章》.其中有“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等语。  相似文献   

19.
疯狂的赝品     
冯云国 《理财》2011,(11):70-70
曾经在今年北京九歌春拍上拍出7000多万元的徐悲鸿的一件作品,被人质疑为非徐悲鸿本人作品,有关人士称此系徐悲鸿学生的习作,一时间市场闹得沸沸扬扬,我相信,孰是孰非自有公论。本文无意去讨论该件作品的真伪性,因为本人既非徐悲鸿的研究者,也非徐悲鸿作品的鉴定专家,真伪性是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应该交由社会公认的公正的权威专家来...  相似文献   

20.
周文翰 《投资与理财》2014,(20):102-102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等等,都是拍卖公司和报章文豪爱说的亮点,也难怪,民间口耳相传的也就这么几个形象了。可真见了画,一个个看下来,也就那样。可真有人为了这名声花大价钱买马买虾,似乎钱烧得慌,好在,当代各国通货膨胀是常态,以后说不定还能赚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