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财产法的视阈下,土地权利体系非物权法体系甚至民事权利体系所能涵盖.土地公法财产权与私法财产权的二元分野是土地财产权体系的基本架构.我们将土地财产权分为公法上的土地财产权(国家地权)和私法上的土地财产权(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继承权等),这对解释土地权利运行的各种法律关系和澄清土地权利的诸多理论误区具有积极的意义.土地财产权二元体系应当作为我国土地权利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具体内容上规定了诸多股东享有的权利及保护股东权的措施。然而,由于我国在公司法方面理论和实践的长期滞后,使得该法对股东权的保护并不周全,实践中损害股东权的事件也屡有发生,对我国公司制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加强股东权的法律保护是现代社会权利本位思想的必然要求。以“权利本位”代替“义务本位”,是现代法制观念的重要进步。私法色彩浓厚的公司法,理应把股东权的保护放在首位,唯如此,方能使股东…  相似文献   

3.
股东知情权并不是一项具体的私法权利,而是实现股东对公司运营中内部信息和经营活动知情的保障性权利的总称,有学者称之为信息收集权,并将之分为财务报告查阅权、账簿查阅权和检查人选任请求权。股东知情权是指股东为获取公司经营、决策、管理的相关事项而享有查阅权、质询权等一系列权利。  相似文献   

4.
对沉默权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是被告人的防御权、人格权,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本试图对沉默权若干基本理论发表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李静 《现代财经》2008,28(2):71-75
狭义的平等就业权是指公民不受歧视地获得劳动机会的权利.平等就业权从本质上说属于私权利,因而应该具有权利救济程序.<就业促进法>实现了平等就业权由虚置的宪法权利向具体权利的转变.但<劳动法>以及现行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制度与该原则不匹配,形成对该救济权的限制.因此应该通过扩大劳动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同时改革我国传统诉权理论,确立利益主义诉权原则,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以实现对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6.
私法与公法的二元划分,其最基本的价值论意义就在于揭示了保障权利和限制权力二者之间的法治状态。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作为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进路,为公法和私法的界分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在现代法治理念之下,私法自由和国家强制的划定,都需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人们的自由领域应当获得优先确认,若要对该领域施加强制,则必须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予以正当化论证之后才能确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私法自治与国家强制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吴锐 《时代经贸》2011,(8):27-28
空间权问题是一个融合了公法和私法、法律技术和实践技术(建筑、城市规划)的问题,目前对于空间权的研究在我国尚且进展不深,多是针对空间利用的强大需求。目前对于空间权法律的构架应该从最基本的如空间权产生的基础、空间权的概念、性质等先进行界定,为以后空间权法律制度的构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郭艳芳 《经济师》2007,(10):69-70
地勘成果权因其客体的知识信息性质,应当归入知识产权,它与探矿权有着本质的区别。地勘成果权是一个权利群,要分别不同情况受到众多类型知识产权的共同保护。同时,在权利归属、权利取得方式以及商业秘密保护等方面,地勘成果权又存在着相当的特殊性,需要加以特殊规范。  相似文献   

9.
黄善明 《经济论坛》2010,(5):202-207
雇员治理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自发产生并发展的情况非常罕见。传统观点认为发展雇员治理的目标就是追求雇员成为股东,但是本文认为这一主张没有看到雇员与股东这两类主体的差异所在。论文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所有权概念,即企业的要素所有者对于所提供要素基于所提供的要素以及其生产过程的贡献而拥有对企业收入的索取权,以及为了保障此索取权相应的控制权,包括决策制定权。基于这一所有权概念,本文认为股东与雇员都各自拥有与其要素投入特征相适应的所有权,作为某一类企业专用性资产的提供者,他们的权利主张都伴随着构成所有权的一系列权力束,但是其决定因素各不相同,实现方式存在差异。基于这一所有权概念之上的雇员治理与股东治理可以实现共存。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理论自1982年问世以来,已形成了以灰色模型GM为主体的完善的模型体系和以灰色过程及其生成空间为基础与内涵的方法体系,在应用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气象,经济,管理等领域,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西方前沿的法金融理论指出,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会导致代理问题,这在大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以及法律对投资者权利保护不足的情况下就更为严重。我国上市公司一般都由大股东所控制,并且独特的二元股权结构导致大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发生分离,而法律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也严重不足,这些都加剧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目前进行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改革应公平对待流通股股东、同时应加强法律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以及建设一个强大和独立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体现了诉讼地位,诉讼地位的正确定位又影响着律师的权利大小。目前我国的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过低直接影响着执业的权利及其我国刑事诉讼后续阶段的控辩平衡。因此必须在刑事诉讼法中直接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辩护人”的法律地位和赋予律师相应的执业权利,比如律师在讯问时的在场权和调查取证权。  相似文献   

13.
汤鹏 《时代经贸》2008,6(7):47-48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近代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这样一种新型的权利,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争议。对于该项权利的客体,更是难以采用罗马法以来的客体物的理论做出诠释的。本文仅从域名权与形象化权两个问题的角度对知识产权的客体作一些评述。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法律体系仅在社会集体层面上界定环境主体,不赋予居于自然主体地位的当地居民具体的环境权利,致使我国环境保护与环境资源开发中出现了“为谁保护.为谁开发,为谁发展”等有关环境主体缺位的“公地性悲剧”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的深化。本文指出,只有赋予当地居民环境权,真实反映环境与自然主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形成环境区居民主导环境保护的新模式,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公地性悲剧”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宏观调控与宏观调控法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长健 《经济师》2005,(5):26-27
宏观调控法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核心,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认和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法律地位的基本法。文章对宏观调控的概念与要素、宏观调控法的概论、特征、理论基础、体系理论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更好完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域名是一种智力成果和无形财产,是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客体作为一个名词,域名的权利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域名应为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将其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创设为一种具体的权利,如域名权或网域名名称权等,将更有利于理清域名和其他知识产权的关系,减少纷争的出现,更好地保护域名持有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我国现阶段五项重大改革内容之一, 并呈现出现实的紧迫性。如何界定和处理政府、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责、权、利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关键。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定位取决于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和程度, 这个范围和程度又是由社会保障的层次性和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社会保障的程度又受制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现阶段我国进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温饱型的社会保障体系, 决定了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主体地位, 从而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政府责任、法人义务、部门职能、个人权利的责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该文根据投保人结构中组织体占优、保险产品信息分布不均匀及投保目的具有综合性、弱势地位判断的信息占有标准等保险消费特征,界定保险消费者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社会和个人相互关系的研究范式,提出保险消费者权利分别具有人权属性、经济法属性和私法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保险消费者权利保护的法律路径包括私法路径和经济法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不歧视原则是人权平等在就业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平等就业权的核心内容。不歧视原则为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证成和最充分的现实依据。农民工不平等就业是我国当前不平等就业问题的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对劳动者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负面影响是全局性的。走出我国农民工不平等就业困境的关键,是重构农民工平等就业权保障的制度体系,并着力解决好三个主要问题:依法确认农民工平等的劳动者身份;建立健全农民工平等就业的权利内容;完备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曹婧  施放 《经济论坛》2011,(6):183-186
本文认为,商标与企业名称间权利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商标与企业名称同质,商标与企业名称登记管理体制严重分离,法律对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的确权规定存在缺陷。据此提出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间权利冲突的途径是将企业名称权纳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改革现有的企业名称登记制度。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名称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