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失信已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分别抽取失信企业和守信样本,并对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守信企业和失信企业之特征区别。笔者认为本文对政府职能部门有效进行事前监管具有较好的实际操作性,同时对于研究失信企业的行为和原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出现了大量严重的失信行为和现象,如违约、欺诈、蒙骗、做假账、造假数、生产和销售伪劣商品、赖账赖债和逃税漏税等等,它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相悖的,它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由于失信付出的社会经济成本数额惊人,其中逃废债务1800亿元,合同欺诈55亿元,假冒伪劣损失2000多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财务费用约2000亿元,合计我国每年因失信而造成的损失约6000亿元。相当于全国年财政收入的37%,国民生产总值每年至少降低2个百分点。社会诚信度的普遍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主要障碍,这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  相似文献   

3.
简论企业信用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军 《经济前沿》2003,(11):53-54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或信用经济。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而我国企业目前的信用状况不容乐观,不守信、不讲信誉的行为时有发生,企业信用的缺失远远超出了一般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失信范围,已经达到了信用危机或失信泛滥的程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正  相似文献   

4.
5月18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市长在浙江省湖州市共同发表了《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长三角宣言”将携手对区域内的偷逃税款、恶意违约、拖欠债务、商业欺诈和假冒伪劣等行为,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制约体系,要“对守信用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在长三角的城市中给予最大便利,  相似文献   

5.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背景和发展 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薄弱,管理权限失控,舞弊行为时有发生,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和国家财产严重受损,阻碍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在已发现的绝大多数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手段的欺诈事件中,薄弱的内部控制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政府行为不规范是企业失信的温床。这表现在:干预经济,政企职能不分,降低企业借贷还贷的责任感;朝令夕改,政府政策不稳,削弱企业良好预期的归宿感;地方保护,官员执法不公,冲淡企业失信后果的危机感。要规范政府与政府官员的行为,必须政企分开,确保政府作用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政务公开,供给企业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官员表率,铲除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7.
虚假广告、浮夸数字、违约合同、商业欺诈……经济生活中的失信现象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8.
失信的成本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而我国由于目前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作为市场最重要的主体——企业失信现象相当普遍,诸如合同欺诈、逃废债务、偷税漏税、走私骗汇、虚假信息、黑幕交易、价格陷阱、伪装上市等现象频繁出现,这些行为不但给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混乱,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而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诚信缺失造成的损失高达5855亿元。  相似文献   

9.
姜荣萍 《经济论坛》2004,(15):107-108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失信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负面影响的不断增加,诚信问题开始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企业失信的原因很多,其中法制不完善、缺少制约作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依法冶理企业失信问题已是当务之急。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健全和完善的信用法律制度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维护市场秩序,还可以预防和发现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0.
企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制假售假现象猖撅,恶意负债行为频频发生,合同违约和欺诈屡禁不止,偷税、骗税大量存在,虚假广告充斥生活。因此,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是克服诚信缺失的路径选择,为此,必须加快立法,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企业征信制度、信用评估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失信惩戒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诚信的经济价值及其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良好的企业信誉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企业而言,诚信蕴涵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它不仅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而且有助于消费者树立企业品牌的忠诚意识。提高企业领导者诚信理念,加大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与构建社会信用信息系统等,是企业诚信建设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扈红英 《经济论坛》2003,(15):94-94
信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成熟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生活中的违约、造假、欺诈等现象较为普遍,这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为此,信用规制势在必行。信用本是一个道德概念,意味着诚实、守信、恪守承诺、不撒谎。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发展,信用逐渐被主流经济学界所接受而成为一个经济学概念。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信用包含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即守信和失信。守信意味着信守合同、履行承诺,不制假、造假和不缺斤短两等;而失信则意味着违约、欺诈和背信弃义。在涉及到信用的交易活动中,前…  相似文献   

13.
信用忧思录     
不该出现的信用失常现象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历史悠久的“诚信为本”的商业传统被一些人不断地损害着,企业三角债、商业欺诈、合同违约、假冒伪劣商品等现象层出不穷防不胜防,经济失信已经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现象之一:三角债成为企业最头痛的问题前不久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良好的公司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平台,然而。目前我国不少企业似乎不关心自己的声誉,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欺诈行为随处可见,已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旨在剖析我国企业不注重信誉建设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它不仅为我国社会的各个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让传统企业的诚信伦理问题成为了社会市场关注的重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小到个人还是社会的企业,抑或大至政府部门,失信问题频发让整个社会的信任度不断下降。尽管社会各界都对失信行为深恶痛绝,但这并没能减缓失信行为向社会日常生活各个层面不断渗透的速度。长此以往,不仅仅会影响到社会工作和生活,甚至会严重阻碍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所以,立足于新时期的发展需求,从我国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诚信伦理机制的建立入手,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背景和发展 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薄弱,管理权限失控,舞弊行为时有发生,会计信息失真,单位和国家财产严重受损,阻碍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仪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在己发现的绝大多数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手段的欺诈事件中,薄弱的内部控制是重要原因之一。现实工作中,一些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非法目的,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相似文献   

17.
对企业信用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企业来说,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信用资本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但在现实中,一些企业对信用建设、信用资本未能给予足够重视,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经营的基本目的,不择手段地追逐利润,甚至靠制假售假谋取暴利。这些失信之举,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一、造成失信的原因分析造成失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以下两方面。1.思想根源。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的思想观念泛滥,使得一些企业产生短期化行为方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经济活动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在已发现的绝大多数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手段的欺诈事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薄弱的内部控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人们迫切要求企业规范会计行为,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目前我国处在市场经济初期,法律制度不健全,管理效能低下,市场主体信用失信问题十分突出,市场的真实性、有序性和公平性受到挑战,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现就企业信用失信的主要表现和治理对策做以下探讨。一、企业信用失信的主要表现1.虚假注册,主体信用失信。企业主体信用不实的表现为:一是有的企业和中介机构联手,虚构注册条件,伪造注册资金,拼凑虚假实物注册资金和不确定的技术注册资金,抬高身价,骗取信任。二是有的企业从一诞生就存在短期行为,注册后很快变为“三…  相似文献   

20.
何新易 《经济前沿》2008,(12):40-44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厂商面临的国际贸易欺诈案件时有发生,除了现有国际贸易资质欺诈、合同欺诈、价格欺诈、信息欺诈等几种形式外,还出现了外商故意实施的质量讹诈。质量讹诈是外商在国际贸易间业务中以无中生有的质量问题为由,辅以威胁恫吓的手段,强行向货物生产经营商索取经济赔偿的行为。针对外贸质量讹诈,中国受害厂商可以采取资信调查、严密合同质量条款、寻求救济、成立行业协会、建立网上预警平台等方式,应对和防范质量讹诈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