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手段和工具,通过调控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和结构,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传导过程。基层央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是贯彻落实货币政策,但从区域情况看,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与政策预期之间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尤其是边远欠发达地区信贷结构不合理、不平衡等情况仍然存在,严重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国中央银行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都在致力于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而理性预期、信息不对称和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构成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基础。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央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调控目标,但是,此轮货币政策在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的传导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央行货政策的实施,欠发达地区应加强政府,央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M2增长率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度量指标,运用ARIMA预测方法,首次将货币政策分解为预期和未预期的两个部分,进而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沪深两市的影响。结果表明,股票收益率与未预期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而股票收益率与预期货币政策基本不相关。基于各行业股票指数的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个结论。我们还发现,不同行业对未预期的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有所不同,并且这种差异不能用CAPM来解释。  相似文献   

5.
从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角度出发,采用德格鲁特模型构建货币政策一致性预期,以2015年1月—2020年9月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月度数据为样本,研究货币政策预期管理能否抑制商业银行资金同业空转。实证结果表明:央行对公众和研究机构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均能有效抑制商业银行资金同业空转;随着央行逐渐增加对公众和研究机构的预期管理力度,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抑制商业银行资金同业空转的效果分别是增强和减弱的;在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力度较大的情况下,央行对公众进行预期管理能更有效地抑制商业银行资金同业空转。  相似文献   

6.
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现实背景下,基于公众对大宗商品价格和货币政策操作的双重预期构建多部门BGG-DSGE模型,探讨双重预期对宏观经济波动以及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公众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有效预期有助于平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而对货币政策操作的预期则会降低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削弱政策调控效果,这与理性预期理论的结论基本保持一致;但在双预期共同交互作用下,公众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预期能够强化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说明改善和培育市场主体风险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政府货币政策调控能力。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相对于数量型调控政策,价格型调控政策更为有效,当然创新性的公开市场操作政策最为有效。因此,需要重视公众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预期和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预期的联动,发挥公众对大宗商品价格合理预期的正向效能,加强对货币政策操作的预期管理,进而优化宏观经济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胡一帆 《证券导刊》2009,(38):15-15
美国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向好,市场一致预期衰退见底。从根本来说,这反映了市场信心的恢复。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通胀的压力仍然遥远,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延续至2010年第三季度。  相似文献   

8.
杨小军 《上海金融》2008,37(6):33-37
现代货币政策理论特别强调预期在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中的核心作用。在对有关经典预期理论进行探讨之后,借助标准的新凯恩斯模型分析了预期对货币政策操作结果的影响,认为公众预期会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使得政策结果偏离目。标水平,而且在把“Brainard不确定性”纳入分析框架之后,预期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将更大,即政策结果完全由预期决定,同时对预期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在对全文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公众预期与货币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松 《上海金融》2004,(6):19-21
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一个重要的微观因素,公众理性预期行为必然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从而影响货币政策成效。基于各自的预期假设,西方不同的经济模型里货币政策效应不同。在理性预期条件下,构造简单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均衡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只会影响通货膨胀率而真实产出不变。  相似文献   

10.
朱小能  周磊 《金融研究》2018,451(1):102-120
经济理论和各国经验表明,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反应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媒体数据对货币政策预期和未预期部分进行了分解,应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未预期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探索了该影响的经济机制。分析表明:(1)未预期货币政策对沪深股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1%的未预期降准会引起上证综指上涨0.806%,深证成指上涨0.831%。未预期基准利率调整的影响略大于准备金率调整;(2)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宽松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大于紧缩货币政策;(3)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预期未来超额收益实现。  相似文献   

11.
李衡 《证券导刊》2011,(21):13-13
短期来看,通胀问题仍然是决定货币政策取向的主要因素。如果5月CPI涨幅超出市场预期的5.5%的水平,那么加息窗口很可能提前至6月14日经济数据公布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同业拆解利率数据构建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冲击指标,在区别股票市场高低波动的情况下,基于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研究未预期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指标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负相关但具有非对称;与低波动区制相比,高波动区制下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的作用效果更大;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价格的非对称性影响受到宏观经济周期作用,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在经济衰退时期的作用更大;最后,替换加权平均利率及控制存款准备金调整等因素的稳健性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股票收益率的非对称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科技》2012,(1):54-55
2011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朝着"软着陆"的预期方向发展。2011年中国经济仍然增长较快,而物价上涨势头得以遏制;农业实现"八连增"而民生得以改善。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联邦基金期货数据计算美国货币政策非预期调整,进而建立TVP-GARCH模型,研究美国货币政策非预期调整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时变冲击效应。实证结果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受到美国货币政策非预期调整的显著性影响,在2000年之前非预期的联邦基金利率上升会导致中国股票市场收益显著下降,而2000年之后非预期的联邦基金利率上升会导致中国股票市场收益显著上升(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除外)。本文还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在金融危机期间受到美国货币政策非预期调整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刘朝晖 《证券导刊》2011,(22):18-18
由于全面通胀的迹象开始显现,上周,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从金融系统大量回笼资金。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未来央行的上调频率可能会有所减缓,但是,建议对货币政策仍然不要抱太大的放松的预期。  相似文献   

16.
陈建斌 《金融纵横》2011,(10):15-20
通胀预期是指对未来通货膨胀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事前主观估计,它的形成取决于公众能够获取的信息、将信息转化为预期的模型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通胀预期对物价稳定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具有重大影响,有效管理通胀预期对于抑制通货膨胀、保证货币政策操作成功极为重要。管理通胀预期的关键是通胀预期锚定,需要综合采取设定货币政策锚、强化中央银行可信度、加强与公众信息交流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波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基于固浮利差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分解,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并探索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波动影响的传导途径。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波动率有负向的影响;第二,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变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三,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对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溢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四,准备金和政府债券的流动性溢价在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因为市场预期对货币政策操作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待市场预期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开始重视市场预期。中央银行除了通过与市场交流了解和识别市场预期之外,更注重引导和利用市场预期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在引导和利用市场预期方面,目前最主要的趋势是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中国中央银行也开始在这方面努力,但在识别和利用市场预期方面,未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9.
马理  何梦泽  刘艺 《金融研究》2016,434(8):19-33
适应性预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存准率调整作为货币政策的代表,构建了一个多维变量自治系统,通过高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极限解的技术方法,研究了基于适应性预期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理,并对其传导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以存准率调整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在直接冲击货币供给曲线的同时,可以通过改变市场参与者的适应性预期,来引导市场变化与宏观经济发展;货币当局恰当地选择存准率调整的时机与力度,能够强化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低成本地实现预期目标,并为将来的货币政策调整提供更宽松的运作空间。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上半年,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下,货币市场利率冲高回落,总体平稳,利率中枢下移,波幅收窄,6N份关键时点没有发生大的市场异动。这主要得益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稳定市场预期,以及金融机构完善流动性管理措施。此外,交易所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差异性仍然存在;境外货币市场利率走势背离于境内市场,利差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