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莹  黄轲 《当代财经》2022,(2):41-53
财政治理和审计治理皆为政府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以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为契机,研究了财政治理和审计治理两种政府治理方式对地方政府财政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提高了县级政府财政违规金额,但该影响会在5年内逐渐衰减直至消失。机制分析表明,改革在短期内引起的审计监管放松是县级政府财政违规金额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审计监管环境趋严和审计技术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约束其财政违规行为;缺乏证据支持财政激励是改革影响县级政府财政违规行为的渠道。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也会提高地级市政府财政违规金额,但其影响机制主要是不参与县级税收分成和丧失财政截留机会而产生的财政激励。因此,建议平衡政府间财政分权关系,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独立性,重视财政体制改革和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2.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没有引起研究重视。首次利用“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准自然实验,借助“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负债”敏感度方程,实证评估了“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多期双重差分结果显示,“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显著增强了固定资产投资对流动负债的正向敏感度,表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加剧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该结论在经过排除同期政策影响、处理效应异质性讨论、其他稳健性检验与安慰剂检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加剧了政企融资竞争,显著降低了企业长期融资的可得性。异质性分析显示,影响效应在改革强度大与经济财政实力弱的地区以及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更为突出。结论的政策启示是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要兼顾市县利益,处理好简化政府层级与微观经济运行风险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 纵观全局,我国的财政改革正沿着“供给型”转向“效益型”;“管理型”转向“经营型”;“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守财型”转向“开拓型”的路子逐步推进,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陷入困境的财政,需要在深化改革中既要走出低谷,又要全力服务于改革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一)观念要更新,在全国的某些区域,长期以来,受限于地理、交通和历史之故,闭关锁国,自然经济,因循守旧,安于乐道,“挖个坑坑,吃个窝窝”的思想,仍然是推进改革的障碍,我们  相似文献   

4.
一、财政改革必须适应经济体制的转变国家财政是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赖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政策支柱.然而,改革以来,我国财政的宏观调控功能,却因缺乏必要的集中性财力作后盾而日渐弱化,长期处于一种心有余而“财”不足的被动状态,一些最起码的“刚性”很强的基本支出需要都难以满足,大大降低了国家财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可见,五中全会提出的“振兴财政”的战略性要求,不但是为了解决财政一时的困难,更是转变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我们认为,主要是着力于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是公共经济的“心脏”和“血液”,是国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政策工具。然而,公共财政有效发挥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作用的必要条件,不仅在于它自身机制的科学和健全,而且还依赖于与时俱进地推进财政改革与创新。因此,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都应当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不断破除财政体制机制障碍,为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6.
财政改革始终内嵌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财政理论缺乏将中国改革作为一个特殊过程、从改革发展全局视角对财政改革的逻辑进行探讨,导致关于中国财政理论基础的讨论缺少相应的实践对照和改革语境。探寻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财政逻辑,是构建和发展中国财政理论在方法论层面的有益探索。本文以40年改革实践的特殊过程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财政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回答"财政在中国改革发展中的贡献"为理论命题,总结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工具为改革进程承担成本和提供发展激励的实践逻辑。这种归结形成了中国财政理论认知区别于既有财政理论的特殊性,有助于进一步阐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和财政关系的实践形态,有助于客观评价40年财政改革绩效、展望未来财政改革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财政观的继承与发展,是构建契合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财政理论基础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基本手段。对地方而言,由于金融调控权主要集中在中央,财政更成为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对财政调控手段重视不够,实际运用很少,同时财政运行中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影响到财政宏观调控功能的发挥。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运作,加强财政宏观调控。一、抓好财政改革措施的落实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经济强省的需要,立足于解决财政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去年以来,我省认真研究谋划,确立了以“…  相似文献   

8.
当前绿色财政改革已成为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改善环境质量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由过去的行政管制转向现在的财税手段,希望通过市场机制的经济引导功能,更有效地实现产业“绿化”的目标,并产生改善环境质量和减轻财税制度扭曲的双红利效应。本文探讨了西方绿色财政改革的内涵与动因,并对环境税的基本理论和绿色财政改革的实质进行了扼要的评介。  相似文献   

9.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税费改革极大地影响着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收入规模及其投资规模和结构,使义务教育投资更依赖于县(市)级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而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县级财政收入非常有限,县级财政无法承担义务教育投资与财政收支、经济同步增长的重大责任。因此,伴随着税费改革和农村经济政策改革措施的实施与落实,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措施应该是改革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将义务教育发展责任上移,实行建立以中央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分税制改革的实行,是我国的财政从“行政眭分权”走向“经济性分权”,逐步形成了我国的分税分级的财政体制框架。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财政权力高度集中,而地方政府只是中央在地方的行政代理机构,自己没有相对独立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财政形势与财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肯定积极财政政策成效的基础上,可将我国当前财政政策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概括为五个方面:高经济增长和低就业并存,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因素并存,市场化进程加快与行政性体制复归并存,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与结构严重失调并存,财政收入高增长和高风险并存。关于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改革的政策取向,可概括为:“做大一个蛋糕、调整两大存量、完善三项制度、推动四项改革”四个方面。“做大一个蛋糕”是指要保持财政经济协调发展,在积极推进税费改革的同时,也要充分挖掘非税收入的潜力,力争财政收入每年增长10%以上,使本届政府5年任期内财政收入总额达…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改革的总体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虹 《经济师》2006,(4):14-15
“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改革的总体设想是,以满足基本公共需要为目标,优化收支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强化财政监管,通过实现政府预算的公共性、公开性、完整性和明细化,建立与市场经济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与财政改革基本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国家财政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改革财政:构建以人民为主体的财政理论;按公平公正的原则改革税收体系;以全体公民的福利为重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和政绩考评体系;以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构建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财政改革的进程中,有两大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是如何彻底地解决财政职能的缺位和越位问题,以及全方位地实施公开预算或阳光财政。有鉴于这两个方面有紧密的关联,特别是在此方面国内鲜有较为成功的改革个案,因此本文拟以广东顺德、河南焦作为例,就它们财政改革的有益探索作逐一分析,以期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财政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吕建锁 《生产力研究》2005,(6):104-106,F0003
企业改革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与政府财政改革相辅相成。一方面,通过重新构造企业制度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营运主体,以改变政府财政状况和促进公共财政模式的建立;另一方面,政府财政通过规范内部运作方式、明确支出范围和完善监督机制,以推动企业发展。两种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制度与财政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孙静  魏小梅 《经济师》2004,(8):190-190
发展要有新思路 ,改革要有新举措。山东东营市东营区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是针对现行国库管理体制存在财政资金入库不及时 ,拨付不到位的种种问题 ,从深化财政支出管理与监督的实际需要出发 ,既巩固财政“收”的成果 ,又对同等重要的“支”进行改革尝试。文章就此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7.
当前,集中讨论一下财政和银行关系问题,很有必要。它对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做到既有明确分工,又同心协力,为国家管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改革财政银行体制的障碍长期以来存在的“大财政、小银行”的分工思想,是目前改革财政银行体制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到财政和银行性质范围和活动领域的问题,也关系到如何处理财政、银行、企业三者关系的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讨论清楚,不用说财政与银行分工协作问题难于解决,就连改革企业管理体制也  相似文献   

18.
经过9年的改革,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比较过去那种“统收统支”的模式有了显著的变化。尽管如此,与实现改革目标模式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就体制本身而言还有不少缺陷。概括起来是,各级财政收支范围按行政隶属原则确立,企业无法摆脱政府机构的干预;财政经济调节职能残缺,保证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预算管理尚未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形成不了各级财政自我约束的行为机制;中央政府掌握的财力比重过低,与其承担的职能任务极不相称。这些都为下一步改革建立一个完善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强和深化财政的各项职能,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本文拟就深化财政改革和强化财政职能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中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指示,还是省委“深化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改革”的决策,都要求对现行财政企业政策进行改革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财政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洁 《经济论坛》2004,(18):119-119,126
日本财政无论是国债依存度、长期债务,还是财政赤字指标,目前都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最坏的国家之一。这样的财政状况使日本国民对政府产生了强烈的改革现行财政制度和财政结构的愿望和要求。基于这种认识,小泉内阁在2001年6月推出了经济财政运营和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把财政结构改革作为总体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支柱,指出日本今后财政结构改革的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