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广东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县域经济是广东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当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经济强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隆阳区二届一次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二0二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两番,达到120亿元以上,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尽快实现小康,是隆阳80多万人民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3.
兵团农牧团场的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新疆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兵团党委提出了新世纪头20年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上,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0亿元,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左右,比2000年翻2.5番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00美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粮食部门如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这是我们粮食系统职工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中首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粮食部门肩负的担子更重了。根据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粮食部门应重点抓好八个体系建设,即:建立粮源供…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发展,严重影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现;选取了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及人均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等8项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对全省11个地级市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揭示了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并强调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求“国家要加大对粮食生产区的扶持”。这充分表明党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要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依据经济发展规律,紧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探索和实践金融创新与服务创新,是农村信用社增强发展动力,提升竞争实力的关键,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金融服务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为我们勾画出了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认为,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更是与农业,农村、农民紧密联系的一个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只有农村和农民全面实现了小康,我国社会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实现小康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只有农村的千家万户都实现了小康,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目前,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正处…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面对土地资源匮乏和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的现状,要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在于推动土地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积极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围绕思维、机制和体制、载体以及工作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大力推进农业企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尤其难在中西部的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时代特征,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扭转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有效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之路,最终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城乡财税统筹问题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这是城乡经济社会统筹战略的继续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创新精神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 《浙江林业》2008,(10):14-15
创业创新、兴林富民,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扎实推进创业创新、兴林富民,加快推进林业创新,林业产业是重点发展的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林业的经济实力,离不开林业产业的主导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显著,各地区在存在地理环境、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等差异的影响下,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或将出现不均衡发展的局面。本文结合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理念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评价体系并使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新农村建设成效进行综合分析。实证结果验证了上述的各地区新农村建设开展不均衡的论证,可基于各经济带的发展背景和经济实力针对性提出诸如重视西部地区发展、重视中部地区农业发展质量、加大东三省的产业调整力度、遵循农村发展的演变规律等建议,以规范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节奏和发展步伐,进而为我国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作出这个重要判断,是有充分依据的。——从综合发展指标看,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18年经济总量9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合约9770美元,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位居前列。从人类发展指数看,2017年在世界189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排在第86  相似文献   

18.
发展粮食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通过发展粮食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通过发展粮食产业保障城乡居民粮食供应,维护粮食安全。发展粮食经济要依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平台,为粮食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发展粮食产业的要求看.当前,发展粮食产业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是全面贯彻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是沈阳市县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快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对当前沈阳市县域经济进步速度减慢,综合实力不强,创新意识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及加强政策支持等一系列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程度深重、扶贫难度很大是西藏农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与严峻制约.针对西藏农牧区反贫困治理存在的生存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实力薄弱、发展能力低下、人力素质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等特殊困难,治理的重点应该是创新管理结构、发展特色产业、调整教育结构和强化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