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都市圈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以京津冀都市圈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强力引擎.旅游业作为最容易合作的产业,在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中往往起着重要的先导与推动作用,包括京、津两市和河北8个地市在内的京津冀都市圈,要以旅游业接轨为突破,逐步推进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而在这一区域内充分利用各省区的资源优势,实现互补互利、共同发展,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经济圈服务业发展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步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环渤海经济圈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各省市服务业的发展,将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环渤海经济圈的服务业入手,对环渤海经济圈的七个省市地区,根据其2007年的统计调查数据,根据服务业的投入产出,运用数据包络的分析方法,分析各省市服务业发展的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在环渤海经济圈中,有四个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效率是非DEA有效的。根据分析结果,探讨了这些地区服务业发展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环渤海经济圈服务经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的经济体系是由众多区域经济体组合而成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施行的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策略,使得区域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单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十分严重,区域发展的策略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资源分布上的差异,导致区域整体以及内部地区金融发展都存在差异。要想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就必须要分析差异的原因,以及产业的特征。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环渤海区域金融产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刘文 《经济界》2008,(4):84-89
东北亚经济合作、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新增长极的选择、振兴北方拉动西部的作用等使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区位优势与自然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商务与金融环境、人才资源、奥运会的契机等凸现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应建立共同的市场体系、推动跨省市企业重组、深化财税体制改、促进金融合作、建立环渤海教育协作区、推进社会资本的形成,以加速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经济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分析,重点研究了京津冀经济区的发展,指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从京津冀地区概况、经济发展基础以及联合发展内容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6项对策.  相似文献   

6.
物流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关联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经济区域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并已形成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华中中部、西南、西北、东北七大经济区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加强区域合作,并逐步成长为以上海为龙头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发挥了较大功能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区域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重化工业的发展一直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由于沿承了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传统会计又不能提供生态效益方面的信息,并不能满足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认为,在环渤海区域建立和发展环境会计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障,同时也促进该区域企业健康发展,真实、准确、全面的反映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是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所引发的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尤其是由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环渤海经济带等构成的新区域增长力量,对各自周边地区已产生辐射与带动效应,它们正将现有的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9.
<正>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驶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城市圈等区域经济的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时尚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互融互通仍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文章以人力资源、投资、外国直接投资等要素投入和国有化比重为视角,建立了环渤海区域条件β收敛模型,从而考察在多种影响因素下环渤海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收敛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人力资源、投资、国有化比重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散化趋势,但这种分散化趋势正在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区域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重化工业的发展一直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由于沿承了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传统会计又不能提供生态效益方面的信息,并不能满足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认为,在环渤海区域建立和发展环境会计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障,同时也促进该区域企业健康发展,真实、准确、全面的反映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王双 《经济界》2014,(4):91-96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环渤海经济圈具有海洋经济协同发展的天然条件,具备海洋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应进一步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合理配置环渤海经济圈海洋资源,充分利用区域之间的各种联系与便利条件,加强区域内部海洋经济合作与联系,提升圈内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探索环渤海经济圈海洋经济区域协同发展路径,形成区域海洋经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积极局面,实现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已被国家列入重要区域发展规划,已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京、津、冀都市圈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位置,该都市圈健康快速发展对环渤海经济圈隆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健康快速的发展将有助于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的加速崛起。本文从区域金融发展及金  相似文献   

14.
梁积江 《基建优化》2006,27(4):67-71,75
区域经济发展中,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导致区域分工的产生与扩大,造成生产要素区际间的转移。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合作,是共同发展的利益取向、共同发展的区域空间、合作发展的经济差异等必然。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流域经济一体化是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虽然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同是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但是同其他两个区域相比,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显然要滞后一些。原因出在哪里?本文作者将告诉你环渤海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五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环渤海经济圈的新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表明,国家要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进而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滨海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加快建成"立足天津、辐射三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现代物流中心,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可以预见,滨海新区的崛起,将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环渤海区域的发展,辐射"三北",改变经济"南快北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吴雨婷 《物流科技》2014,(3):141-14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引发了区域经济的合作,这种合作成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物流系统的发展中也引发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物流系统可以划分为企业层次、区域层次、国家层次和国际层次来进行研究。居于中间层次的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同时,区域物流之间关系的实质是区域经济关系的反映和表征。文章借用区域物流竞争的构成要素作为基本要素,通过建立处理区域物流竞争与合作关系的理论框架,指出香港、深圳港口集装箱物流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我国不仅要推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合作,而且面对我国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国内各地区发展规划过程中也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合作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寻求区域合作,特别是区域的产业开发合作已经成为许多地区谋求发展的一个现实选择。对于西部,要想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式发展,引进区域外的要素,实现区域产业合作是西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必然的选择。特别是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如何引入区外要素实行东西部的区域合作开发、加快产业成熟、增加其竞争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成为经济发展潮流,区域经济由传统的单一发展演变为区域性的合作共同发展。由于同质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的合作进程。文章分析广西北部湾区域城市合作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从增长极理论角度,探讨区内城市合作的模式和措施,通过增强经济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城市间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谋求共同发展,以进一步提升广西北部湾地区城市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