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4月.针对房地产投资规模大、价格上涨过快、商品房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较乱等问题,国务院提出了八条调控措施,2006年5月,针对房地产市场有关问题又高调出台了“国六条”政策。然而,“国八条”和“国六条”实施后,特别是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是房价出现大幅度上涨。前5个月,全国房价上涨5.7%.比2006年全涨幅还高0.1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1%,环比上涨1%,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无论是宏观经济调控,还是对房地产的调控,政府的政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房地产来说.其政策更是越来越多。几年来通过稳定房价等房地产政策的实施,从政府公布的房地产价格变化来看,2003~2006年全国房价上涨幅度分别为4.8%.97%、76%,56%.2007年1~5月份上涨57%.6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4%,北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韩骏 《金融会计》2011,(2):26-29
2010年1月和4月,国家分别出台了“国十一条”(《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和“新国十条”(《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旨在规范国内房地产市场,打击投机性“炒房”,平抑畸形的房价,实现国内房地产市场和房价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房价上涨过快,局部地区出现房地产“泡沫”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平均涨幅高达7.6%。房地产价格的不正常上涨正逐渐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宏观调控、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连续六次调整利率,  相似文献   

5.
王洪  伏霖  樊雨 《中国金融家》2011,(11):59-61
我国自1998年开始对城镇住房全面实施市场化改革以来,随着房价的快速增长,投资型、投机性炒房现象日益严重。为了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优化房地产结构、稳定房地产市场和保持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国务院白2005年开始陆续出台了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姗姗 《财政监督》2012,(12):67-69
房地产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近些年,我国房价涨速过快、炒房热、高空置率等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初,房地产市场投机氛围炽热,房价飞速上涨,引  相似文献   

7.
2011年以来,民间资本和民间借贷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民间借贷高利率让许多人梦想破灭,经济主体高利率融资炒房以期获得暴利,民营企业依靠民间借贷希望渡过政策调控“寒冬期”,房地产业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国内房价飞速上涨,住房空置率上升,泡沫显现。2010年以来.国家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调控政策,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房地产和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限制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税收、土地、金融等调控措施,并且仍可能有后续政策.随着房地产市场走势调整,房地产信贷业务经营将面临严峻考验与挑战。本文对襄樊市房地产市场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促进区域房地产信贷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南金融》2005,(8):64-64
由于房地产是不可贸易的产品或不动产,因此,房地产市场都是一个个分割的市场。由于房地产的不动性,房价完全与地点有关,离开了地点的房价是没有意义的。既然房价是由地点决定的,那么在房地产投资过热中,房价的高低都是由各地方的种种因素决定的。因此,假定稳定房价能够成立,对“稳定房价”的理解,既不是把稳定理解为房价不升或房价的下降,也不是保证房价在一定水平上上涨,而是对于不同地方各个分割的市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在房价回归中的职能定位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导论 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一路狂飙。以上海为例,2002年上海住宅的平均销售价格为4007.25元/平方米,到了2007年,平均销售价格高达8253.00元/平方米。转到2008年,中央对房地产行业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从2008年1月7日国务院重拳打击囤地行为,央行施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火热的房价逐渐开始冷静,事态开始扭转。经历2008年并不辉煌的“金九银十”以后,房地产业进入了拐点期。  相似文献   

11.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发布的消息,一季度,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8%。商品住宅价格上涨10.5%。房价与土地价格基本保持一致的增长态势,土地交易价格上涨7、8%,其中,住宅用地价格上涨9.6%,也接近一成。过高的房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贷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甚至最新出台的“国八条”、七部委“八条”等行政手段,  相似文献   

12.
《南方金融》2005,(4):1
2004年以来、我国局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虚热”症状,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不仅造成大量普通群众买不起房.直接影响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也加剧了银行信贷风险.影响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且,由于房地产产业链长,牵涉锕铁、建材等众多行业.房地产过热.势必拉动生产资料价格进一步上扬,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毛萍 《金融纵横》2005,(9):38-39
一、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概况 自2002年以来.中国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开始较快上涨。到2003年,涨速加快,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城市增加。上涨最强劲的是上海,从2002年开始.房价每年涨幅均在20%左右.2003年全市商品房均价为5881元/平方米。位列全国各大城市房价榜首。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房地产金融制度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庆民 《中国金融》2006,(13):14-16
200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下发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在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方面出台了调控措施,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这些政策虽然在控制房地产投资过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上涨的态势仍然未在根本上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利率调控房价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明  刘斌 《上海金融》2005,19(11):14-16
房地产具有消费品、投资品双重属性,同时具有明显的稀缺性,这决定了从长期看房价必须以一定的幅度上涨,利率对长期社会最优,同时也是可持续的房价涨幅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应该维持房价的稳定上涨,必须注意涨幅的可持续性.在目前情况下,利率还不宜作为调控房地产市场过热或过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在多次提出“遏制房价上涨过快”后,政府此次终于动了真格。 4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3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显示,今年3月,全囤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7%,创下2005年有该统计数据历史最高值。同一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而积在90平米以上的,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30%。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博览》2006,(9):4-5
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处在过热状态中,高档商品住宅过量开发,中低档住房数量不足,房地产信贷依然过热,全国房价涨声一片,从今年5月份“国六条”开始,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对房地产实施供给结构和稳定房价的双向调控,近期,调控政策初显效应,房价上升幅度渐趋稳定,个别城市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有效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房地产在市场化过程中出现了投资过热、价格持续过快上涨的现象,影响到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矛盾,引起了政府的极大关注。为此,政府在近十年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以期对房地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以及维持社会、经济秩序带来帮助。本文深入研究了货币政策与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的关系,这对于认清国家宏观调控对我国房地产的影响,并采取适当对策稳定房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为了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发布《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新国十条”.印发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为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八条.  相似文献   

20.
当前银行房地产贷款潜在风险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6)》中强调指出,在房价攀升和房地产信贷规模不断较大的情况下,需关注房地产市场风险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面对当前仍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如何既能警惕、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带来的金融风险,又能促进房地产信贷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