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同补偿模式的收入分配效应,借助Heckman两步法从微观层面对不同补偿模式下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实际获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的数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发生医疗支出群体收入公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更倾向于患病群体,且收入低的群体获得的补偿高于收入高的群体;不同补偿模式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不同,与家庭账户相比,住院统筹或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的补偿模式更有利于低收入人群。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陕西省68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与Bootstrap方法实证分析收入质量及其分维度对农户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检验社会地位在收入质量影响农户主观幸福感路径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收入质量对农户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分维度中收入充足性、成长性与知识性对农户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收入成长性正向影响效应最强,收入成本性对农户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影响,收入结构性对农户主观幸福感影响不显著;社会地位在收入质量与农户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多在30%以上;个体特征中年龄、婚姻、学历、农户是否为村干部对农户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家庭特征中人口规模对农户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文章从提高农户收入质量与社会地位两个角度为相关部门增强农户主观幸福感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2021,(10):35-43
农民工何以长期续留城市,已有研究较多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及其收入效应进行考察,而本文基于农民工人力资本禀赋不足的客观事实,力图从其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与投资反馈双重视角考察上述问题的可能原因。主要发现是:农民工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支持"人情资源"假说.即农民工个体可以从其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促进其收入增长的有价值信息;农民工社会资本具有正向显著的反馈效应,确切地说,就农民工群体平均而言,收入每增加100元中约有21元用于投资其社会关系的维持或拓展。以上结论表明在人力资本禀赋约束下,农民工对其社会资本的经营是实现其长期续留城市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从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不合理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缺陷等方面,论述现行税制在促进我国收入公平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我国税制结构、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完善我国财产税制度,以及逐步实现社会保障费改税等方面,提出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收入确认是一个十分棘手的实务问题,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理论问题。通过逐个分析销售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主观判断因素,就企业利用收入确认方面的漏洞人为调节收入,以达到操纵利润或延期纳税的目的。本文列举收入操作中的陷阱,并提出收入确认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南方农村》2012,28(12)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社会的不公平体现在许多方面,但其中最深刻的不公平,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物质基础毕竟是决定性的。所以,收入分配不公是导致社会不公的重要根源。他说,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及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将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中共十六大后,中央屡次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认为“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这是极为正确的战略决策,但我们还缺乏足够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如果这种状况不加改变,贫富差距还会日益加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使农民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是我国社会结构合理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把农民培育成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所面临的困境,重点阐述了把农民培育成中等收入群体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Y县的农户数据,对Y县相对贫困群体的人口和收入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相对贫困人群以老病残等特殊群体为主,相对贫困户的转移性收入占比较高,农业收入(经营性收入)和非农收入(工资性收入)的持续提高面临挑战,非建档立卡户中的相对贫困户(边缘户)财产性收入偏低。针对相对贫困人口的群体特征,应从转变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理念、完善医疗保障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发展型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政策、持续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和实施有利于低收入群体增收的产业政策六个方面寻求相对贫困群体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是造成收入增长与健康变化不一致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微观层面还未得出一致结论并缺乏进一步的机制讨论。本文采用客观和主观个体相对剥夺来衡量个体收入不平等,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从心理途径、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凝聚三方面分析并验证收入相对剥夺对健康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客观个体相对剥夺程度越高,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主观相对剥夺程度越高还会损害身体健康,采取工具变量控制双向因果关系后的结果仍然稳健。同时,上述影响在男性、中老年组、非农工作者以及在低收入、高收入的群体中更为明显。并且,相对剥夺的拉大主要通过增加个体负面情绪、降低其对医疗资源的可得性以及降低社会凝聚力三种路径损害个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总体上存在差距,表现为城乡、区域、行业、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其形成原因有区域发展不协调、二元结构、产业垄断。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已阻碍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应以科学分配观为指导,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缩小差距,促进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最新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分析2013—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新状况,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讨论农村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2013—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显著增长,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呈现一定的扩大趋势。市场化收入贡献率下降是农村内部差距上升的主要原因,低收入群体市场化收入增速下降、高收入群体要素回报率上升,导致这一时期农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本文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增长。要充分发挥农村高收入群体的作用,带动低收入农民致富增收,并有效缩小农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正将农民工群体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是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民工群体人数超过两亿,他们从事着高强度且对社会而言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整体收入偏低,平均收入水平大致相当于城市居民的70%。让这一庞大群体获得体面收入,并让其中尽可能多的人迈进中等收入门槛,社会效益很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收入分配运行过程和公平分配定律的视角,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收入分配制度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原因,并依据贡献率、等级率、平均律和需要率的差异,从分配起点、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三个方面提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革命老区的村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考察了按照乡村治理情况分组后这一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乡村产业振兴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但在乡村产业发展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乡村产业振兴对高收入群体的增收作用更强;乡村产业振兴水平与农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指数高于0.317时,农民内部收入差距会随着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高而缩小,这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产业发展过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村两委“一肩挑”和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庄,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对农民收入和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均有显著影响;在未实行村两委“一肩挑”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庄,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对农民收入和农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均不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乡村产业振兴能够通过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来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仍旧是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成为中国当下的焦点,收入分配调整,也因此正在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而这将是一个涉及民权、市场、社会和权力各自归位的复杂过程。从政策层面引导公平分配,降低基尼系数,避免收分配差距过大,让全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改革的大方向。要特别指出,在讨论收入分配不公时易忽视的城乡之间的差距问题。中国实行了60多年的城乡差别政策,大家似乎已习惯了,默认了这种不公平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项政策文件的出台,中等收入群体作为消费的主力军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地位不容忽视.同时,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拥有较大人口规模和经济增长潜力,研究其中等收入群体基本情况对三地"有效扩中"形成橄榄型收入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HFS数据对京津冀三地中等收入群体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并针对河北省中等收入群...  相似文献   

17.
关注农村改革中的几个不公平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不公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不平等日益严重,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仍然存在,农民承担税费负担不公平,农民就业和享受教育的机会不公平。  相似文献   

18.
名词文库     
《农村工作通讯》2007,(8):54-54
居民隐性收入从收入公开与否的角度考察,居民收入有显性收入和隐性收入之分。其中,显性收入是指公开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公共服务最重要的内容,不仅是提升人力资本的最主要途径,而且还承担着缩小未来收入差距的职能,与未来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休戚相关.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受教育人群是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但是,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并不理想,而这又很大得影响了收入分配的公平.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等收入群体,是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及利益格局的中坚力量,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活动群体,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海,作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龙头,其中等收入群体的状况对于上海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趋势都有一定影响。因此,明确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研究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