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农民工”一词所指的对象可谓家喻户晓,而笔者总觉得这一称谓似有不妥之处,有成份论的嫌疑。通常按职业称呼,种地者称农民,务工者称工人,经商者称商人,参军者称军人,从政者称干部,这些称谓前都没有加定语进行修饰,也就是说不管他原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一律按现职业进行称呼。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产业阶层,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农民工的存在和发展,涉及到中国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社会流动、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农民工的经济地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民工市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农民工为加速城镇化进程、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理应获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阻碍,农民工得不到城市社会的认同,享受不到应有的合法权益.农民工与城市社会不能融合,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生活,处理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5.
和谐社会目标下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农民工作为不断壮大的特殊群体,其社会保障状况不容乐观.而导致此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体制需要根本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工制度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基础上的,把人分为城里人和乡下人两种,在一个工厂、企业里实行两种不同待遇的用工制度,使劳动力这个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不能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配置,造成了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显然,这种农民工制度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7.
欲致富农民.必减少农民,这是社会的共识。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量农村劳动力洗脚上田,形成了就地转移浪潮;90年代后,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亿万农民离土离乡,形成了区域流动的民工潮;迈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城乡二元结构开始破解。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不容乐观,问题日益凸现,其维权也备受社会关注,以社会公正为理念,正视问题存在并积极求索化解之道势在必行.本文从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入手,分析形成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的原因,思考建立完备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党和政府随着对中国社会现实、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未来发展走向的深刻认识,通过党的十六届二、三、四、五和六中全会,逐步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终极价值目标,并以二者统领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 )深化户籍制度和用工制度改革 首先 ,全面取消中小城市的农村户口和非农村户口的界限 ,允许农民在户口所在地的县域内自由流动 ,只要农民在城市具有固定的住所、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 ,即被纳入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内 ,为其建立社会养老保险账户 ,并可随其工作区域的变化而转移。同时应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为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 ,并进一步推动用工制度的改革 ,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 ,加强劳动监察 ,特别是对使用农民工数量较多的行业和单位进行重点关注 ,保证用人单位使用农民工必须与之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 ,保证农民工享受劳动合…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永远是一个崇尚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必须正视的问题,进城务工农民(以下简称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就是一个正在“牵动中国”的令人忧心忡忡的民生问题,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其重要性在目前更是被凸现出来。我国农民工数量极其庞大,在各个行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合法的权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重视农民工问题,进一步消除歧视,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到城市里来,使他们的贡献和收获成正比,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作为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正日益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制度以及个人自身等方面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状况面临着严重困境。因而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采取多方面措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消除心理壁垒,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构建和谐心理,使其真正融入城市,确保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节刚过,笔者在余庆县汽车站等地与节后大量返城的农民工“亲密接触”,听他们对“农民转变为市民”的种种看法以及他们进城的动力、难处、顾虑……这些都将可能是我们下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有“想法”的多有“办法”的少采访中,一半以上的农民对于到城里定居有强烈的欲望,“农转非”依然是他们的追求。他们主要看重的是:城市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读书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好,有利于子女成长。他们大多表示,无论通过何种途径,都要想尽办法往城里跑。有这一想法的人占了大多数,而真正想办法着手转变自…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可利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促进农民外出转移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市场化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那些原本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造成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和就业用工中的歧视性制度正在松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正在酝酿之中。但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工资有不增反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提出了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实行"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将农民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农民工管理制度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的影响,最严重的是制度障碍。就业制度、户籍制度、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不平等的教育体制所形成的约束,在某种程度上将劳动力市场分割开来,它们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法治中国与和谐社会交相辉映的一年,是中国法治进程稳步推进和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闪现的一年。中央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决策,将法治提到了新的高度,舆论越来越多地从和谐社会的语境中讨论法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与农民工权益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农民进城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他们的权益没有保障。农村劳动力进城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由于户籍制度的建立,使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被人为割裂,城市功能萎缩。城市由于接纳能力有限,没有将流入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城市市民,因此,农民工做为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很长的时期内存在并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既是艰巨复杂的社会工程,又是伟大光荣的历史任务,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的实际出发,树立三大观念,抓好三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