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胜君 《时代经贸》2009,(10):33-34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边缘群体是不可避免的,在短期内也不会消失,这与和谐社会的本质相矛盾。这就要求政府应加大对财政资金的投入,建立针对边缘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其真正享受与社会主流群体相同的待遇,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在对边缘群体界定和民生财政考察的基础上,选取低保边缘户作为研究对象,对低保边缘户与低保户享受的社会保障政策进行比对,从民生财政的角度提出针对低保边缘户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胡琦  刘辉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41-43,52
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桑植县的农村低保制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贫困地区农村低保对象低保标准偏低、低保覆盖面窄、低保对象确认难、融低保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政府可进一步扩大低保的救助规模、增加低保户收入、鼓励他们就业脱贫、重视低保户及其子女的教育、完善各项相关配套保障措施和加大对低保户精神层面的支持力度等调整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1.探索反向递减房租补贴,以解决住房福利悖论问题。提高资格条件标准,扩大房租补贴的受益面,不仅低保对象可享受补贴,收入略高于低保的人群也可以享受补贴。补贴的力度随收入水平递减。其中收入在低保以下的家庭,提供全额补贴,因为低保标准当中不包含住房支出。对收入高于低保且符合资格条件的家庭,只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因为其高出低保标准的收入,可能拿出一定比例用于住房消费。随着收入提高,住房消费的支付能力也提高。收入与资格条件标准相等的家庭,补贴比例不应超过20%。确定资格条件标准及补贴标准,必须通过调查;并且根据不同的资源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云南省普洱市7个社区50个低保家庭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低保对象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救助需求,分析其生活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调研发现:低保对象生活条件艰苦,就业困难,社会网络资源薄弱,个体经营存在多重障碍,经营失败者居多.贫困地区的低保户并未出现"福利依赖"现象,更准确地瞄准低保救助对象,及时为低保户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仍是目前低保救助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徐敏 《经济改革》2014,(7):84-84
今年5月,辽宁省锦州市掀起一场低保核查风暴,其结果让人触目惊心。据相关资料统计,仅锦州这一小小的地级市,在核查风暴中就有2万人主动退出低保。在其享受低保的14万人竟有2万人能够层层闯关,堂而皇之地成为低保户,面不改色地申领低保金,其背后所暴露出的权利和利益链条不能视而不见。近年来,媒体不时曝光为低收入、低保人群构建的廉租房中开出豪车,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6.
《经济改革》2011,(5):73-73
近年来,随着农村低保政策的不断完善,救助标准的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农村大病救助等政策与农村低保政策的有效衔接,使群众对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愿望日趋强烈,受个别不愿自食其力人的“赖保”、隐瞒家庭情况的“骗保”、因学因病因祸返贫的“争保”、工作程序不到位的“乱保”、名不符实的“人情保”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低保  相似文献   

7.
冯娟 《经济学(季刊)》2008,(4):95-99,94
通过对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民政局低保处、蒲州镇低保科及低保户、下麻坡村低保户、北王村村长的调研,就永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1·最低生活保障。要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短期内必须保证农民能享受低保待遇。需要注意的是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范围只能是生活水平一时或永久的低于或等于国家公布的最低生活水平的人群。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科学确定最低保障线。2·就业保障。建立和完善城  相似文献   

9.
以对湖南X县低保户和低保管理人员的访谈资料为例,探讨了农村低保制度的实践过程,包括低保对象的选取、保障标准的确定、低保资金的筹集和发放、低保制度的管理等方面.农村低保制度的实践产生了良好效果:保障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奠定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济》2015,(5):27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指出,人们总说中等收入有陷阱,其实城镇化也有陷阱,就看能不能避开。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人口流动,不是一个物理的概念,也不是个简单空间的概念,实际上是利益的流动。这种利益的流动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就可能落入城镇化陷阱。农民进城了,要享受市民的待遇,怎么给这个待遇?农民享受待遇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责任。但有的农民认为,我以前喝的水都是天然的,从来没有交水费这一说,  相似文献   

11.
城市低保制度在运行10年中,其"应保尽保"的目标基本实现。但是一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却面临着福利依赖,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等制约其就业的因素。因此,我们以昆明市五华区红云幸福家园社区劳动与社会保障服务站在实施城市低保制度过程中,遇到的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就业困难的现状,提出调整人均低保标准,灵活运用低保附带福利等建议,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进行就业促进等措施促进其就业、防止人力资源和社会财富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今年中央财政对享受中央补助地区的城市低保对象按每人每月15元增加补助,农村低保对象按每人每月12元增加补助。财政部、民政部要求各地尽快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 1.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1990年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686.3元,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1510.2元,收入之比为1:2.20;1995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577.7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283元,收入之比为1:2.71;200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253.4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收入之比为1:2.79。  相似文献   

14.
恩格尔系数与“低保”参照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常  龚锐 《生产力研究》2005,(3):28-29,84
关于城镇居民生活保障金的制订标准,因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以及消费习惯等原因,差异较大。当对各地区“低保”标准合理性作比较时,往往缺乏一个较为客观的参照基准。本文根据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月支出水平与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创建了最低生活保障参照基准LSB和最低生活保障参照系数LSC。并对选定的一批样本城市的实际低保水平作了验证与比较,证明这两个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地方上贫困居民反对政府将贫困问题作为技术问题来处理的做法,但对政府做法的抵制却又使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探究个中原因.文章以哈尔滨附近某一工人村为例,通过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工作人员与当地贫困居民之间的日常交流,揭示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运作方式.低保作为党和政府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使得贫困问题变成了既可量化又可灵活界定的概念.下岗工人声言他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抵制政府这样的做法.本文发现,工人的这种抵制行为,造成了政府的基层干部在实施低保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劳动能力"这一传统的社会主义标准,而非政府明文规定的"收入"水平.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地方制定的新的低保标准使得本应成为低保主要对象的城市下岗工人的大多数不但没有从中受益,反而被排除在了低保之外.  相似文献   

16.
蔡亚林 《经济月刊》2008,(1):110-111
有数据显示,2006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民纯收入3587元,城乡收入比3.28:1。虽然国家采取了减免税收,增加投入和补贴,义务教育由政府来承担,建设低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措施,但是,差距还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7.
蔡亚林 《经济》2008,(1):110-111
有数据显示,2006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民纯收入3587元,城乡收入比3.28:1。虽然国家采取了减免税收,增加投入和补贴,义务教育由政府来承担,建设低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措施,但是,差距还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城市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难以保障,特别是农民工贫困问题,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将对城市产生消极影响。建立系统全面的农民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要明确制度实施主体,多方筹集资金,设立合理的低保标准,限制享受待遇的资格条件,分类提供保障,落实土地换保障政策等。  相似文献   

19.
李秉文 《经济管理》2007,(15):23-27
本文认为,通过推行负所得税制,把低保制度、贫困救助制度、个人所得税制度三者联结起来,使“享受低保”变为“负纳税”,将全体公民纳入到税法的约束当中,这样既可以较好地维护社会公正分配、控制收入差距,又可以让农民等社会困难群体都成为纳税人,维护税收公平,强化全民纳税意识。因此,“全民纳税”比“全民低保”具有更明显的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20.
袁峰  曹巍巍 《经济师》2000,(9):138-138
一、消费信贷现状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调查 ,半数以上居民并没有消费信贷意向 ,调查表明中高收入家庭申请消费信贷的倾向较高 ,月收入在 1 0 0 0元以上的居民 ,愿意申请消费信贷的比例在 60 %以上 ,月收入在 3 0 0 - 1 0 0 0元左右的居民 ,其比例为 4 5 %上下 ,而低收入家庭则多数不准备申请贷款 ,出现了高收入家庭贷款意愿较强 ,而低收入较低 ,理论上应通过消费贷款来改善生活的低收入家庭不想或不敢进行消费贷款的现象 ,政府想通过消费信贷来刺激市场需求的愿望未得到充分满足。另外 ,在申请消费贷款的居民中 ,选择购买住房的比重最大 (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