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中的东亚是指地理上的东亚和东南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20世纪末世界经济逐渐呈现西欧、北美、东亚"三足鼎立"的格局,但同西欧、北美相比,东亚依然是一个制度性经济合作较薄弱的地区,除正在成长中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外,东亚尚未形成正式的、覆盖面较大的地区经济合作机制.不过,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催生的"10+3"似乎正在改写这一历史,此后东亚经济合作便被提上地区议事日程.然而到目前为止,东亚经济合作仍只处在形成共识阶段,并未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有鉴于此,对东亚经济合作的目标、模式以及前景等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谭政勋 《特区经济》2004,(12):46-49
一、研究背景 “9 2”政府领导于2004年6月3日在广州共同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泛珠江三角洲合作与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协议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泛珠区域合作,对于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色,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独联体一体化的整体形势停滞不前,独联体框架内的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国家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次地区一体化的发展更让独联体内的成员国感兴趣。在独联体框架之外,上海合作组织稳步发展,其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苏联原有地区内众多地区性组织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入了中外学者的研究视野。作者探讨了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并认为这两个组织内的成员国大部分重叠、所处地域大面积交叉以及组织功能局部重合决定了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但是,这两个组织之间没有展开竞争,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合作意愿,并启动了合作进程。这种合作关系取决于两组织主导国的合作关系、美国在中亚对中俄构成的压力和两组织面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任务这三个因素。因此,两组织的关系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但合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然而,两组织展开合作并没有使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完全消失,随着中俄综合实力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两组织之间的合作将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4.
王琦  郭晶 《辽宁经济》2006,(5):26-26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各国均把区域经济合作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及提高本国国际地位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却仍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中、日、韩这三个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间的合作,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中、日、韩三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政治地位决定了它们在构建区域合作框架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它们的参与和紧密合作,东亚不可能出现真正的联合与合作。但目前日本的态度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难点:一是日本对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心存疑虑,态度冷淡;二是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5.
新疆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作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最重要平台,在"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框架下积极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本文认为,这对新疆产生了积极的贸易投资效应:一是新疆对中亚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且贸易方向发生转移;二是促进新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资金,并促进新疆对中亚国家的投资。然而,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不完善以及融资机制的缺陷是制约区域经济合作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关于粤港在高新技术领域上的战略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粤港经济与技术战略合作模式转变的问题 在过去一些年,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吸收了大量的来自香港的直接投资,使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得以大力改善,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得到改造,特别是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培养了大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实际上,这一地区经济之所以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香港作为经济增长点的带动作用。一方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内地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也成为国内货物进出口的主要场所。根本上来说,香港是我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重要对接点,当然,香港也借助于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保持了旺盛的经济增长。 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在过去几年间的相互促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双方利益驱动自由发展的结果,尤其香港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是在没有明确的政府经济支持及行业辅助政策下企业家独立奋斗的结果。在这一自由发展状态下,中港所形成的经济合作关系就是在缺乏明确的产业与技术合作政策下的自由合作关系(以私人合作为主)。这一自由合作关系实际上是由独立的港商与内地形成的一种松散联系,而缺乏整体的和战略的合作动机以及计划。显然,这一发展模式在1997年香港回归后将面临挑战:一方面,香港及内地的产业发展都  相似文献   

7.
对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遇障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 《特区经济》2005,(7):31-33
世界经济在加速全球化的进程中也在不断走向区域化合作,2002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勾勒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CAFTA)广泛的经济合作领域。CAFTA的建立无疑会使成员方在政策领域的各种协调与合作力度有所加强,增强区内成员方对经济的调节能力与自身的经济安全性,加强东亚地区经济格局和经济稳定。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大市场,这是形成CAFTA统一大市场的最大保障,目前中国和东盟秘书处已签署《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  相似文献   

8.
丁妍妍 《特区经济》2006,(11):70-71
随着CEPA不断丰富和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框架的建立和持续推进,为深港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深港人力资源这一以长远利益为纽带的区域间合作,是未来两地合作的重要项目,对实现区域性共赢局面有着实质性意义。本文通过对深港两地人力资源的状况进行比较,同质性与互补性的分析,确立合作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合作的三种方式,建议在双方政府的主导下,实施培养、评价、使用三大计划,构建人力资源发展服务平台,形成深港高科技人才、国际化人才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9.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广泛受到农民欢迎的一种组织形式,通过不断探索和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基础。目前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机遇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是,政府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不够与行政干预过多并存,尤其是现有的法律和体制框架不适应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许多政治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会成为区域内政治合作的推动力,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经济收益不佳的情况下同样实现了区域内的政治、安全合作。那么如何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推动政治合作的内在机制?作者选取了八个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案例,通过比较分析后发现,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安全合作依赖三个层面的路径:制度组织形式、国内政治和地区力量结构,而贯穿这三个层面的核心因素是成员国政府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一理论分析框架还有助于解释中国在东亚的外交困境,中国政府应尽可能地增加周边国家对于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收益预期,建立并完善必要的组织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和美国达成共识,重视东盟国内的政治舆论,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杠杆作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认同与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登科 《特区经济》2006,213(10):269-271
长株潭的形成和发展是基于这一区域长久以来的深厚历史沉淀——共同的湖湘文化。经世致用、劲直尚气、朴质进取等文化价值上的认同为这一区域提供了绵延不绝的发展动力,最终促使了中部这个独特的经济圈的产生。文化认同对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对跨行政的区域经济合作十分重要。为了进一步推动长株潭区域的经济合作,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加强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机制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廉 《珠江经济》2004,(9):8-17
泛珠三角合作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区域内各方要充分认识到打破地区封锁的紧迫性,加紧建立有效的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机制。泛珠三角合作机制大致由8个框架内容构成,即政府联盟、产业联盟、知识联盟、社会联盟、生态联盟、城市联盟、信息联盟、教育文化联盟。一旦达成共识,形成有效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沿海交通便利、内陆腹地广阔的优势,区域分工与合作将会进入更深更广的层次。  相似文献   

13.
<正>一、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粤港经济关系是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从合作来说,香港拥有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这是广东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内地拥有土地、劳动力、市场等优势,这是香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两地各自拥有的经济优势必然使其走向合作。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了,粤港经济合作对促进广东省经济和香港经  相似文献   

14.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是发展极、是中心城市;杭州、南京等是次中心城市,嘉湖及苏锡常等市(地级城市)是一般性中心城市。因此长江三角洲经济合作是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和一般性中心城市之间建立在优势互补和提高整体利益及整体经济竞争力基础之上的区域经济合作类型。这一合作类型要求上海在实现城市功能转换与再造的同时,以上海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及其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推动该区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同时,浦东的开发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也离不开广阔的经济腹地。这  相似文献   

15.
伴随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进程,我国外贸发展环境日趋紧张,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正在遭遇着日益严重的贸易壁垒的狙击。这些严重影响中国贸易发展的壁垒大多是在 WTO的框架下形成的,它们具有表面合法性的特点。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促进各国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也可以成为突破WTO框架下贸易壁垒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两岸经济关系是在一国框架下形成的特殊经贸关系,20多年来,两岸经济互动正是在这一定位下逐步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以市场开放条件下的要素流动为内涵的经济互动成为两岸经济交流的主要动力,而两岸之间的同胞之情更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双方互蒙其利,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也逐步形成,并向一体化的更高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17.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在东亚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的组织方式和发展途径具有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一个国家与周边不同地区、国家之间,都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应运而生。作为东亚合作体系内的最有经济活力一个次区域合作系统,“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构建对于加速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影响。“泛珠三角”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一个动力源,其合作模式有助于东亚合作框架的形成,有助于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平衡,并大大促进了东亚的产业调整。此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还实现了多种社会制度之间经济的深度融合,启示亚洲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18.
利益本身是一个关系范畴,是人们围绕特定的利益而形成的相互关系,利益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与文化利益.产学研合作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多元社会关系,企业、学研机构以及政府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的主要参与者,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为理解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提供了一个从利益主体角度研究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的解释框架,通过对企业、学研机构以及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产学研合作中利益的认识与解读,在此基础之上,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关系与利益均衡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拓展,共同利益对合作具有更为基础性的作用。关照国家利益和共同利益的互动过程,无疑能够加强对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把握。深入探究共同利益的理论内涵,不仅能够加强对国际合作的整体把握,还将使共同利益这一"理论的假设"转化成"理论的问题"。共同利益是相互依赖状态下国家利益存在共性或趋同的部分,由共同收益和共同威胁所构成,并在双边、多边和全球框架内形成国际合作的基础。以国家利益和相互依赖为核心要素,共同利益形成于国家利益的交互博弈中;共同利益的运行是损益统一、动静统一和知行统一的;共同利益通过"自助—互惠—互利"的路径确立国家间的"共享",并在双边、多边与全球互动中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对共同利益的未来探讨要有效融入中国的共同利益观念与实践,从而形成真正汇通东西的共同利益解读。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币值稳定,同时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民币国际信誉日益提高。推进人民币亚洲化还取决于一定的条件,国内方面主要是经济发展需要和经济、贸易、外汇储备、开放共同构成的基础能力及发展走势状况,国际方面主要是亚洲经济合作框架内双赢搏弈共识下的接受意愿。推进人民币亚洲化需要加快金融改革开放,实行人民币结算制度,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建立人民币联系汇率,主动向亚洲金融合作靠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