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皖两省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比较研究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土地流转得以推行的前提条件.而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资本和人才是两个必备的基本要素.我国土地产权结构存在制度缺陷,但并非是限制土地流动的主要因素.中西部地区资本与人才相对匮乏,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而这正是土地流转难以推行、农田大量抛荒的根本原因.农业产业化与土地流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基层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架构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切实保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配套制度建设,准确定位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角色与职责,推动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流转程序规范化、流转交易市场化、流转经营规模化和流转纠纷调处手段多元化等流转机制建设,为土地流转打造可靠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 《农村经济》2007,(9):17-19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化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制度障碍.为了减少制度障碍,相应的政策选择主要包括:适度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必要的产权基础;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增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商品性;建立健合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4.
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皖两省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比较研究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土地流转得以推行的前提条件。而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资本和人才是两个必备的基本要素。我国土地产权结构存在制度缺陷,但并非是限制土地流动的主要因素。中西部地区资本与人才相对匮乏,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而这正是土地流转难以推行、农田大量抛荒的根本原因。农业产业化与土地流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基层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5.
实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又一次重大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使用权商品化的体现,也是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何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健康发展,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制度创新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制度建设的继续,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就是要加快土地流转制度、生产组织结构制度的建设;同时,农业适度规模是农村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体制改革等推进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不利于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实现产业化的经营,目前已成为限制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土地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营、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规范土地合理有序流转,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在流转中不受侵害,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土地制度和流转机制的实践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制度和流转机制的实践与走向王桂英,傅河改革十几年来,山西省阳泉市紧紧抓住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优势,顺应农民的意愿和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因地制宜在土地承包制度建设和土地流转机制的运行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土地托管合作社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符合国家当前的土地流转政策要求,体现了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制度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鉴于此,探析农业规模化经营视角下的土地托管合作社服务新模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创新农业发展理念和运作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汉转的方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生链条带动土地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平台助推土地流转;做大劳务输出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土地流转;发挥大户示范作用,扩张效应引导土地流转;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科学运作保障土地流转.研究结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去年底,中央就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发出了通知,指出: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的制度基础。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党的一贯政策。当前农村出现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多数反映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总体上是健康的。但是,一些乡村推行的土地流转,存在不少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有的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强迫流转,侵犯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12.
《江西农业经济》2000,(2):67-68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二、三产业和农业规模经营的崛起 ,土地流转的数量在逐步增多 ,流转形式也多种多样 ,为了引导有序流转就必须建立一套土地流转制度 ,以规范土地的正常、合理流转。目前 ,新一轮承包权的发证工作已基本完成 ,如何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应提上议事日程。二、流转的形式1 .转包。是指承包人将承包土地的部分或全部按一定条件转给别人耕种。转包的特点是不改变原土地承包合同关系。一般转包的做法有两种 :一种是接包人要交付一定的转包金给转包人 ,或履行原承包合同应承担的义务。另一种是接包人不需要负担…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并对于拉动内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农地流转却面临着产权界定不明晰、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和市场化运作程度低等障碍.为此,本文认为,应当加快制定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建立农村土地银行(代理)与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14.
关于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思考刘服农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长期任务。把这件事办好了,对于巩固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农业资源开发,加快农业专业化、现代化进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15.
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发展新时期,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关系密切.一方面,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迫切需要通过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广阔舞台.  相似文献   

16.
加强引导 规范管理 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等要求,为今后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指明了方向.农业部门作为土地流转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为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扮演好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引导和管理,对于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农”视角下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了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以及现有土地制度设计缺陷,提出土地制度创新路径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路径,破解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适度规模经营与地权固化、土地"碎片化"之间的困境。[方法]基于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分析山东省东平县H村土地改革实践、效果、经验并提炼理论启示。[结果](1)由于就业能力等差异,导致农户群体产生分化,进而形成了"中青年务工经商,老年人留村务农"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社会功能结构和"男主外,女主内"的"以家庭内部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农户兼业化"社会成员地位结构;(2)对于部分就业能力较弱等农户而言,为了降低城镇生活成本,会将农业生产的产品输入到城镇,形成了"农村供养城镇"的城乡关系模式;(3)乡村社会结构变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以及经济作物种植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潜在可能,但社会结构变迁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交互作用对土地流转有抑制性。[结论]以"确权确股不确地"为特征的"虚拟土地"制度有助于维护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增进农户土地收益、强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土地流转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一方面农业现代化需要加速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但另一方面现有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又不能轻易动摇.借助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需要以国家的力量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为前提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化率在突破50%以后的新发展时期,改革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创新土地流转等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国城市化顺利推进与城乡和谐发展.以土地制度创新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统筹、推进国民经济张期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在这些方面提供了良好措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