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步快跑     
王腾 《首席财务官》2013,(12):74-75
从跟随韩流的模仿到产品的原创与品牌塑造,已经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十长生”,在管理上也已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2.
导入品牌战略管理、创新品牌营销手段、树立品牌核心价值和创建品牌企业文化,是国内银行业在入世后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特征。作者回顾了深圳银行业品牌竞争从法人品牌竞争到产品品牌竞争再到客户品牌竞争阶段的发展进程;同时,分析了深圳银行业中国有商业银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三大竞争群体所实施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进而从操作层面提出了将品牌策略纳入银行整体战略、建立专业的品牌管理部门、明确并全力维护品牌的核心价值、推行产品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协调的品牌体系和全面整合品牌的沟通和营销等六大品牌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3.
宏观调控的不放松,行业兼并趋势的加速,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使得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把目光聚集到塑造品牌的问题上。本文从房地产品牌概述入手,包括其定义、内容及其发展的意义;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塑造房地产品牌的主要途径,主要从增设品牌经理、增强企业文化和品牌营销意识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房地产的品牌效应能够为房地产的发展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4.
保险公司正从甘于“默默无闻”变得愿意“抛头露面”:从央视广告投标到重大活动赞助,从灾难救助到参与社会管理,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出现在公众视野。是什么促成保险公司的这种积极转变呢?打造品牌。在这个竞争的市场上,保险公司已意识了发展品牌的重要性,并且希望赢得品牌发展的先机。  相似文献   

5.
唐云森 《金融博览》2013,(17):62-62
塑造长盛不衰的强势品牌是众多企业的梦想,但不少企业塑造出的却是没有内涵的空壳化品牌.成为昙花一现的品牌流星。那么.如何塑造有生命力的品牌呢7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时代,品牌核心受众发生重大变化:从目标客户到目标用户;品牌内涵的重心发生重大变化:从功能差异到情感差异;品牌构建的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从讲理念到讲故事;品牌构建的策略发生重大变化:从大一统到碎片化;品牌构建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针对金融保险企业而言,相对产品品牌,金融企业更加强调企业品牌;相对于短期品牌提升,金融企业更加强调长期品牌塑造;相对于功能体验品牌,金融企业更加强调功能体验品牌与情感体验品牌的整合。为此,“互联网+”时代金融企业品牌建设的方向,是系统性、情感性、互动性和关联性。要在品牌规划的引领下,着眼于自身品牌定位,充分考虑不同媒介组合、品牌活动之间的关联,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能够相互支撑、协同递进;同时在品牌与业务互动的过程中,要建立品牌联想与具体产品或服务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伞型基金的发展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品种的不断增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提供基金转换功能、塑造知名基金品牌将是各基金管理公司的必然选择。而正是在这两方面,伞型基金比单一基金有着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李炜 《理财》2007,(12):34-35
9月11日,第三届世界名牌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万众瞩目之中,波司登从成千上万个品牌中脱颖而出,一举荣获"世界名牌"称号。从15年前开始塑造波司登品牌,到15年后的"世界名牌",波司登在短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已经从开发新业务领域的竞争阶段,进入到争夺同一领域市场份额的新阶段,银行业加快推行品牌营销战略具有重要和现实意义。银行品牌营销的核心是培养品牌忠诚度,建立自己的忠诚客户群。我国银行应在强力塑造品牌个性化的同时,深刻挖掘品牌的深度和广度,让品牌形象赋予足够的张力。在统一品牌个性的前提下,紧跟时代特色,扩展品牌承载的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余阿华 《中国外资》2008,(12):31-32
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是全球化的世纪,也是品牌竞争激烈的世纪,目前的市场竞争特点是从以往低层次的广告战、价格战等向高层次的品牌竞争发展。为凸显品牌重要性,首先从分析新经济条件下市场环境变化入手,然后再针对泉州企业的现状具体分析。然而要强调的是品牌塑造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是一个系统过程。这意味着企业品牌塑造过程中存在许多疑难杂症,在此本文将对这类问题提出几种可供泉州外贸企业选择的品牌塑造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春玲 《投资与合作》2022,(11):136-138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酒店顾客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倾向选择价格较低的旅馆转换为对酒店高品质、优质服务、舒适体验感的强烈追求。酒店属于服务业,其服务品质及与顾客之间建立的情感、文化联系是确保酒店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可的重要基础。为此,酒店需基于顾客的体验展开品牌营销,在与顾客建立良好联系的同时,促进酒店品牌塑造。文章从品牌塑造与体验营销入手,分析影响顾客选择酒店品牌的因素,提出基于顾客体验的酒店品牌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浅论公共关系视角下的房地产企业品牌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来说必将是不平凡的一年,房地产企业塑造属于自己的房地产品牌已成为必行之势。品牌塑造是指建立企业品牌认知度、扩大企业品牌知名度、树立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而展开的一系列计划性、持续性的策略性行为。本文着重讨论了新时期基于公关视角的品牌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13.
面对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在2007年将启动实施“从优秀到卓越——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并将今年定位为“持续发展年”,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力争使江西中行在经营指标、发展战略、品牌服务、风险管理、内控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科技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努力成为江西省内的一流银行,塑造江西省内银行业的卓越品牌。  相似文献   

14.
林谦 《金融论坛》2004,9(5):30-34
导入品牌战略管理、创新品牌营销手段、树立品牌核心价值和创建品牌企业文化,是国内银行业在入世后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特征.作者回顾了深圳银行业品牌竞争从法人品牌竞争到产品品牌竞争再到客户品牌竞争阶段的发展进程;同时,分析了深圳银行业中国有商业银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三大竞争群体所实施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进而从操作层面提出了将品牌策略纳入银行整体战略、建立专业的品牌管理部门、明确并全力维护品牌的核心价值、推行产品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协调的品牌体系和全面整合品牌的沟通和营销等六大品牌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5.
财务品牌对于提高企业价值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企业财务品牌塑造中存在着诸如财务品牌建设观念淡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财务品牌的塑造。要解决上述问题,需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诚信理财观念纳入企业的理财文化,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时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来说必将是不平凡的一年,房地产企业塑造属于自己的房地产品牌已成为必行之势.品牌塑造是指建立企业品牌认知度、扩大企业品牌知名度、树立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而展开的一系列计划性、持续性的策略性行为.本文着重讨论了新时期基于公关视角的品牌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17.
徐明 《中国外资》2010,(2):106-107
在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风靡全球时,思科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明为侵权之诉,暗为促进合作,使双方在网络安全、消费者和商用通信领域展开合作,赋予双方产品更好的兼容性。此外,思科公司将收购的子公司的商标逐步统一起来,通过合理的商标管理与商标发展战略,形成了Cisco商标全球的巨大影响力。本文将从商标的传播、管理、发展和保护四个方面分析思科公司的品牌塑造战略。  相似文献   

18.
《投资与合作》2005,(4):75-75
从最早的柳传志、王石、潘石屹到新兴的王维嘉、江南春再到外企的叶莺、靳羽西等时代风云人物,《财富中国》一并揽入书中,通过对他们经历和理念的挖掘,再现这群时代风云人物如何创建和领导企业,如何面对市场风险和应对竞争;理解企业如何吸引优秀的员工,并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理解企业如何规范管理内部有效地配置资源,并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理解企业如何塑造品牌,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信任;理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转危为安;理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盈利目标与他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之间求得平衡,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等。  相似文献   

19.
李岩 《金融博览》2014,(7):61-61
品牌危机管理是指从有损品牌形象的事件的发生到演变为品牌危机的全过程管理。企业应从品牌事件发生开始就提高重视.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防止品牌事件进一步演变为品牌危机。在这个过程中,即要明确如何应对危机,更要及时、主动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20.
张建华  张旺玉 《中国外资》2008,(12):232-234
品牌是企业(制造者)与客户(消费者)之间一个互动双赢的过程,而品牌形象则是实现这一双赢目的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从深意品牌和品牌形象塑造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角度,分析、阐明了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情况下,塑造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品牌形象,对于企业保持品牌形象独特性和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文化的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