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历史上流传中国家族企业的“三代消亡”论,即“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亡”。用“富不过三代”定式化中国家族企业不免有失偏颇,其实,世界上大多数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在其创立后的20年内倒闭。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内地的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70%以上。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家族企业中有1/3能够传承到第二代,只有不到一成能够"活"过第三代,淘汰率高达90%,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不过三代"。大量事实表明,权力传承已成为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死结"。如何实现权力平稳过渡,引导家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分析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产生原因基础上,提出些建议,希望对中国家族企业的顺利传承提供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陈刚 《英才》2007,(1):20-20
怎样才能富过三代,这是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的烦恼”,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 根据荷兰银行统计,亚洲的家族企业中,通常只有三成的企业可以成功地由第二代接棒经营,且只有不到一成的企业可以成功传承至第三代。调查还发现,两代冲突对于家族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有重要影响,新一代的积极管理作风与发展计划经常与上一代的保守作风抵触。  相似文献   

4.
张红 《西部财会》2007,(10):50-52
家族企业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但在生命周期上却有着"富不过三代"的延续规律,在我国,家族企业的寿命则更短。分析家族企业的先天优势,指出家族企业存在的人才瓶颈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在缺陷,从实践和理论角度对家族企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讨,能够为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开拓道路。  相似文献   

5.
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企业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但在生命周期上却有着"富不过三代"的延续规律,我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则更短。企业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是制约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应从政府宣传引导、完善决策机制、探索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制度以及创建新兴企业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根据美国一所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显示.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96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可见.“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衰败”.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富不过三代”都像是一道难以打破的咒语。根本原因在于,创始人的第二代.在商业敏锐度和敬业度方面.往往与其父辈不可同日而语;而第三代接手时.家族成员之间的权力、利益争夺将变得更为纠缠不清,以至于企业的发展被搁浅。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有的家族企业能长盛不衰.而有的却只能勉强维持甚至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在当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能够延续到第二代、第三代的却寥寥无几。如何让家族企业走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是理论界和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了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成本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并指出家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既定的外在制度约束的条件下,使各项公司治理成本最小或者治理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8.
<正>不管企业对继任者制定什么标准,都不能对忽略"德"和"能"这两个重要要素中的任何一个,两者缺一不可家族企业继任是家族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与一般企业相比,其领导人的继任显示出独有的复杂性,其影响也更为广泛。在美国,家族企业在第二代能够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还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后依然存在的只剩3%了。葡萄牙有"富裕农民一贵族儿子一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说法,德国有三个词"创造,继承,毁灭",也用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以2008—2021年中国家族企业为样本,研究二代涉入对家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二代涉入有助于家族企业选择国际化战略,并能加深其国际化程度,且这在具有海外背景的二代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二代涉入对家族企业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在股权相对分散的家族企业以及制造业行业的家族企业中更为突出。研究丰富了二代涉入在家族控制与社会情感财富方面的理论发现,为中国家族企业国际化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罗堃 《潮商》2013,(4):23-25
中国有句俗语"富不过三代",这仿佛成了不少评说家族企业传承的标准答案,有国外研究机构研究认为,世界上约有70%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家族企业在第四代以后还在经营。正是因为如此,如何对企业继续保持家族的控制成为大多数潮商的夙愿,无论是年龄或危机管理机制的需要,都迫使着不同年代的潮商们不得不考虑家族代际传承这一重大问题。潮商企业的家族模式应当讲,潮商企业的家族化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时期,在创业阶段,海内外潮商大多白手起家,先投靠邑人  相似文献   

11.
未来5—10年,中国家族企业将有相当一部分要在交接班中消亡许多"老企业家"都存在着文化程度低、权力观念重和不懂得如何培养下一代等问题"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正困扰着众多的家族企业,要打破这个魔咒,需要加入现代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家族企业作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特别在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建起来的第一代家族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时至今日,当初这批创业的第一代企业家,年龄大都到了50~60岁。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年龄,他们无疑都在考虑退下来以后该让谁来接班以及如何接班的问题,一个全国性的家族企业“接班时代”正在到来。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教授约翰·沃德指出:80%的家族企业未能顺利地传给第二代,而传到第三代的只有13%。所以,研究家族企业的传承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对…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中国的家族企业正处于两代人财富、权力的交接过程。毫无疑问,"权力"交接时代也是企业最脆弱的时刻。在"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下,老总们在选择接班人时更是举棋不定,是"世袭"还是"禅让"?但无论有多少争议,杂音有多大,"财富二代"已经粉墨登场……换帅模式:八成"子承父业"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事实也是如此。全世界只有不到10%的家族企业传承到了第三代,其他90%都消失了,或者破产,或者被并购。第一代能够传承给第二代的家族企业,比例也只在30%。而传到第三代,就不到10%了。事情的另一面是,全世界最流行的组织形式,仍然是家族企业。它们占全球企业的75%,解决了全球50%~55%的就业,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60%。一些优秀的家族企业能够做到很好的传承,例如,日本的家族企业栗津温泉饭店,现今已有1292年的历史。从这些家族企业中寻找其永续经营的经验,探究其生生不息的秘密,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财富接力     
"富不过三代"仿佛是一个魔咒。如果研究家族企业史就会发现,在所有把财富转移给下一代的家族企业当中,至少有80%的家族  相似文献   

16.
<正>杨协或,这家百年老店,在第三代手中易手他人了, 难道“宦不过三代”就真的是附在家族企业身上的一道魔 咒?难道家族企业真的摆脱不了短命的命运?从杨协成身 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发生在其他家族企业中的共同而典型 问题:复杂的家庭政治、有利有弊的家族式经营、还有生 死攸关的换代继承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对家族企业的 发展具体产生了哪些影响?而这些影响又是如何发生?对 家族企业又意味着什么呢?让我们逐个来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传统的家族企业传承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崴 《价值工程》2011,30(3):158-158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家族企业作为中国社会民营企业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在本世纪都将进入权杖交接的重要阶段,如何从新中国"第一代"创业者手中将企业传递到"第二代"继任者手中,使家族企业基业长青,顺利完成领导人的更替,实现代际传承将越来越成为管理学界理论及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突破以往对传承过程的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以期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家族企业领导权成功交替的新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事实也是如此。全世界只有不到10%的家族企业传承到了第三代,其他90%都消失了,或者破产,或者被并购。第一代能够传承给第一代的家族企业,比例也只在30%。而传到第三代,就不到10%了。事情的另一面是,全世界最流行的组织形式,仍然是家族企业。它们占全球企业的75%,解决了全球50%~55%的就业,对全球GDP的贡献牢达60%。一些优秀的家族企业能够做到很好的传承,例如,日本的家族企业栗津温泉饭店,现今已有1292年的历史。从这些家族企业中寻找其永续经营的经验,探究其生生不息的秘密,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家族企业已迅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已走过初期——成长期的中国家族企业,开始步入了第一次代际传承期。如何选好接班人,避免陷入“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亡”的怪圈,是中国家族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家族企业的传承是世界性的难题,知易行难。中国开始出现了专门的接班人学校,试图知行合一,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他们能成为中国的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