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三方买单     
从前,有一位深谋远虑的国王担心他死后,不知道人民是否还能过着幸福的日子,于是他命令国内的有识之士找一个能确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则。三个月后,这班学者把三本六寸厚的帛书呈上给国王说:“天下的知识都汇集在这三本书内。只要人民读完它,就能确保他们的生活无忧了。”国王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人民不会花那么多时间来看书。所以他命令这班学者继续钻研,两个月内,学者们把三本简化成一本,国王还是不满意,要求精简为一页纸的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FINANCIALMANAGEMENTANDRESEARCH谁是最伟大的法国人?可能有很多人会投拿破仑一票。有意思的是,在拿破仑出生前一年,他的故乡科西嘉才被亚平宁半岛上的热那亚人卖给法国,假如这桩有关岛屿的交易推迟若干年进行的话,整个欧洲的历史无疑将要重新书写。退一步,谁是最伟大的法国作家?答案恐怕也不会太集中,而假如换一个国家提这个问题,例如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或希腊,结论就比较简单明了。不过,法国人不必为此感到难为情,因为他们以其独到的无法模仿的风格贡献出了巴黎,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做到的,正如旅行社的广告…  相似文献   

3.
拜访浩然是1977年10月17日的事。当时我正在准备参加首次全国高考。 一日课间闲谈,同学说,作家浩然就住在他家附近。当时在我心里能称为作家的只有浩然一人。通过收音机里的小说连播节目,《艳阳天》、《金光大道》、《西沙儿女》早已是家喻户晓。可以说“文革”结束前浩然是唯一“鸿运当头”的中国作家。第二天课间我对同学说了前一晚上的想法,我们可以去拜访他。  相似文献   

4.
《财会学习》2010,(10):78-78
新老版本电视剧《红楼梦》结局不同,两个结局如果做一个比较,可以说新版的红楼梦更温馨一点,旧版的红楼梦是严格按照曹雪芹的预言描写了一个大败局,一片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结局非常悲惨。但是新版的红楼梦可能按照高鄂的叙述给了贾府一个中性的念想,也就是兰桂齐芳,因为最后贾兰和宝玉都中了举人,宝玉的名次还比较前,贾兰中了100多名,也是对贾家下一代有一个交代,所以就留了一个中性的伏笔。  相似文献   

5.
张翠珍 《金融博览》2014,(17):84-84
除了将剩余的钱存在银行,我没有做过任何投资.对于股票,我充满了恐惧,曾骄傲地说:“我从来不做投机的事情.”节日期间百万庄图书大厦搞图书促销,全部图书8折.实际上,我持有该店的金卡,全年享受8.5折待遇,本不必对此活动如此热衷.但历来促销信息都是对女人有诱惑力的,这次也不能幸免.不过,现在看来,我倒应该感谢这次活动,它让我认识了他——《巴菲特传》. 初读几页之后,我就有一个感觉: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有两个因素,一是天赋,一是性格.这个感觉在我最终读完全书之后得到了确认和加强.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但需要有人发现我们的天赋,并给它适当的土壤、空气,让它生长.人们命运的不同表明,不是每个人的天赋都被发现了,并且被发现的天赋不是都得到了支持.  相似文献   

6.
很久没有一口气读完一本书的记忆了,然而,《杜拉拉升职记》我却是一口气读完的,估计许多人不会陌生,它是近期人气极高口碑极佳的一部职场小说。小说以杜拉拉外企升职经历为故事主线,讲述了女主角杜拉拉,一位毫无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如何济身世界500强企业,并在外企的环境下通过自己努力一步步踏上成功之路的故事。杜拉拉的故事,道出了职...  相似文献   

7.
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牛人"——诸葛亮。诸葛亮近乎神,不是说他神机妙算,而是他一亮相就神龙见首不见尾,乃刘备三顾茅庐而请。史学界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刘备主动登门,诸葛亮感动,三请乃出。依据之一是《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凡三往,乃见。"另一个依据是诸葛亮《前出师表》中的自述,明明白白地点出前因后果,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相似文献   

8.
一诺值千金     
前段时间遇到了在南方办私营企业的同学,我问他:“生意还红火吧?”同学回答:“已经到了濒临倒闭的地步。”我感到不解,这个企业前两年还有声有色,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于是,同学讲起了他在外创业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看了电影《梅兰芳》,觉得还不错。最初听说陈凯歌接了《梅兰芳》,以为他攥在手里一个“雷”,真担心会“炸”了他。因为前有《霸王别姬》,是他很难超越的;而且,《梅兰芳》毕竟不同于《霸王别姬》,它带着太多的禁忌,影片中的那副“纸枷锁”几乎就是其自身处境的写照。所以。对这部影片,我一直不敢太抱有希望。  相似文献   

10.
春蚕的赞歌     
我十分喜爱《专题征文》中的每一篇文章,因为篇篇记述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春蚕到死丝方尽”更是如此。 当我看到“他从不舍得买点好药或新药,却挤出有限的生活费订阅《中国工会财会》”时;当我看到“因为热爱,更因为执著,父亲终于学会了用左手写作,让笔尖流淌出生活的美丽”时;当我看到“没有留下一句嘱托就倒在了书桌上,肘下压着的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的初稿”时,……我的眼眶湿润了。 杨老把自己比作“春蚕”,用“春蚕”这个“鞭子、镜子和尺子”来实践自己的一生,检验自己的誓言。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竭力吐丝的…  相似文献   

11.
石俊志 《金融博览》2012,(13):36-37
褚遂良作为一代名臣.人们对他的熟悉,可能不是因为他做过唐太宗李世民的谏议大夫、中书令,而是因为在后来对《兰亭序》的临摹中.最著名的版本便是出自他的手。鲜为人知的是.褚遂良还曾反对唐太宗放高利贷及组织官员们下海经商.对大唐初期货币借贷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是继王实甫的《西厢记》之后,影响最大的一个版本。对于金圣叹的修改本,历来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两个版本的比较,从正误、情节和语言等三个方面肯定了金圣叹的功劳。  相似文献   

13.
成宝德 《科学投资》2004,(12):75-75
历史上的和珅是不太喜欢纪晓岚的,认为他只会耍嘴皮子,玩一些小花样,讨皇上喜欢,皇上却很喜欢纪晓岚,因为他幽默风趣,常常有些出人意料的小点子、小噱头,哄得皇上很高兴。后来纪晓岚的广为天下所知,倒不是因为他的煌煌巨著《四库全书》,而是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那些鬼呀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孙培源 《深交所》2007,(5):49-52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小亚细亚的哲学家泰勒斯(Thales)是个穷鬼,以至于周围的人常引用他的事例来证明哲学的无用。但实际上,泰勒斯是个天才,也是个全才,他是一个优秀的星象家,用中国的评书语言描述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相似文献   

15.
一位亿万富翁在回忆他如何发财的时候,说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说这个故事影响了他一生。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一位牧师的妻子出去买东西了,他的小儿子哭闹不休,让他无法静下心来准备讲道。在失望中,牧师拾起一本旧杂志,一页一页漫无目的地翻阅,一直翻到一幅色彩鲜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曾播出《实话实说》“我和儿子一个班”,讲的是安徽东至县一个只上过5年小学的农民汪永平,36岁了,与儿子同在初一一个班上读书,教书的老师比他小12岁,自己的女儿读初三,比他高两个年级,用崔永元的话来说是“整个儿全乱了套”。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投资》2007,(6):86-86
近日炒得沸沸扬扬的王朔新书刚刚发行.司新颖靠着书中的3张小小书签,就已经先赚了几十万元了。”我们下一本是《姚明传》.现在就已经卖了百万以上了,广告客户已经有了四家.除了书签以外,可能还会出加页.有个银行还准备要加腰封。”  相似文献   

18.
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牛人"——诸葛亮。诸葛亮近乎神,不是说他神机妙算,而是他一亮相就神龙见首不见尾,乃刘备三顾茅庐而请。史学界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刘备主动登门,诸葛亮感动,三请乃出。依据之一是《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凡三往,乃见。"另一个依据是诸葛亮《前出师表》中的自述,明明白白地点出前因后果,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  相似文献   

19.
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柯林·鲍威尔在汽水厂擦地板时,因牢记一个道理,把擦地工作也做得出类拔萃并最终受益。那是别人对他讲的三个挖沟人的故事。第一个拄着锹把说他将来一定会做老板;第二个抱怨工作时间长,报酬低;第三个只是低头挖沟。过了若干年,第一个仍在拄着锹把;第二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投资》2003,(8):4-4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将军从来不只一个。历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金庸先生华山论剑论了半天,也只论出个“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不得不五人并列第一,可见当第一名,做第一个,是一件多么不容易、了不起的事情。封面文章《天下财富第一家》,寻访的就是这样一些挂着若干个“第一”头衔的财富英雄。鲁迅先生嘉许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者乃真正勇士。螃蟹如今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寻常美味,为人们提供着丰盛的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