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近年来,信息科技技术发展迅速,深刻影响着金融的运行,金融机构出于成本、效率等考虑,越来越多地选择了IT业务外包的方式。IT业务外包已然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科技发展战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如何规范银行IT业务外包,加强其风险控制,防范IT业务外包所带来的风险,是当今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金融外包国际动态及对中国金融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红芳  武鑫 《浙江金融》2006,(11):26-27
金融外包是指金融企业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可以是集团内的附属实体或集团以外的实体)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外包可以是将某项业务(或业务的一部分)从金融企业转交给服务商操作.或由服务商进一步转移给另一服务商(即“转包”)。金融外包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证券行业的金融机构为节约成本.将一些准事务性业务(如打印和存储记录等)外包。到了90年代.在成本因素及技术刊级的推动下.金融外包主要集中在IT领域.涉及整个IT行业。据统计2005年整个IT行业的支出中有45%为外包支出。近年来.尽管与IT相关的外包仍占到全球外包业务的三分之二左右.但在金融外包领域.  相似文献   

3.
沈栋  王勇  刘江娇  宫霄峻  魏珺 《金融电子化》2012,(8):24-26,28,6
对于中小城商行来说,由于受到IT部门的人员规模、技术实力、资金压力等因素影响,IT技术外包成为中小城商行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实力、满足业务需求的有效捷径。IT技术外包的价值已被金融科技部门普遍认可,但针对不同IT规模的中小城商行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外包方式、如何控制项目外包过程中的风险、如何对外包项目进行评估等问题在当下技术外包、服务外包的浪潮中,更需要一些冷静思考:IT技术外包在快速提升银行科技实力的同时,是否会成为未来系统稳健运营的"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4.
“集中精力做自己赖以生存的核心业务.将与IT相关的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的理念,在国外已非常普遍。一项调查表明,全球90%的公司中至少有一项主要IT业务职能进行了外包。近两年.国内外包服务市场也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有报告称.在今后4年当中.IT外包服务市场将以21%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服务外包产业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晶 《中国外资》2006,(10):24-25
目前,服务外包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呈现“遍地开花”之势,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保险、会计、客户服务、研发、产品设计等众多领域。同时,随着服务外包的层次不断提高,服务附加值也在逐步增大。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IT、人力资源、金融、客户服务的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态势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6.
业务外包时刻存在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特别是随着业务外包中技术和知识含量的提高,外包决策和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所以从核心能力的视角研究业务外包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司财务资金外包业务将是银行在电子商务时代争夺顾客的有一个效手段.外包业务最初是出现在制造业,20世纪80年代末期被引入IT领域.最近外包业务在金融领域兴起,金融领域的外包业务主要是公司财务资金外包业务,其内容是将公司的财务资金部门或部门的财务、现金和资金管理中的一部分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外包给银行管理.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技术不断变化并且分散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如何不断整合越来越多的资源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呢?通过外包的方式,把企业中非核心或不擅长的业务分割出去,集中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选择。外包不仅可以利用外部的优势资源,还可以控制成本,平衡资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包活动不断发展。实行外包的行业从生产、采购、运输等拓展到了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处理、IT等服务行业;外包的环节从组装,扩展到了产品的设计,研发,甚至营销和售后服务。外包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9.
随着村镇银行的批量诞生以及业务的快速发展,IT外包成为缩短其筹备周期、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选择,本文以金融服务外包理论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金融机构IT外包的典型案例,在对目前我国村镇银行IT外包业务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村镇银行IT外包的现状并对其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和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IT项目外包中的三个常见问题 (一)项目需求不明确。IT项目外包时,一般是由发包方提出拟建系统的业务需求,甚至是业务需求概要,由承包方依据业务需求(或业务需求概要)完成需求分析及后续所有开发工作。许多企业都没有透彻地分析自己的IT需求,他们外包项目只是为了尽快实现企业的IT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业务需求不明确,项目实施时会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验收时将会出现由于项目范围理解不一致而带来的一定的麻烦,甚至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11.
建华 《金卡工程》2005,9(1):68-69
银行业信息化发展运用外包应该是一种必然,中国银行业面对的竞争是国际化的,银行IT部门有限的人员似乎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是银行信息系统外包应从哪些角度切入?在多大规模上实施?如何控制外包成本?如何保证安全性?这些应该是银行业慎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沈形 《税收征纳》2009,(3):8-8,10
一、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业的情况 “服务外包企业”系指根据其与服务外包发包商签订的中长期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服务外包业务的服务外包提供商:“服务外包业务”系指服务外包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0),包括业务改造外包、业务流程和业务流程服务外包、应用管理和应用服务等商业应用程序外包、基础技术外包(IT、软件开发设计、技术研发、基础技术平台整合和管理整合)等;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业务管理和IT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促使管理重新思考业务的本质。而IT价值链的资源政策——信息技术资源外包,使IT再定位问题不断升级,“买比自建好”的思想逐渐为管理层所接受。从最初的信息技术资源外包(IT Outsourcing),到时下方兴未艾的应用服务外包(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银行业信息化、商业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银行业务外包成为许多金融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创新管理模式的一项重大经营举措,本文简述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发展及实践,分析商业银行业务外包面临的风险与问题,并提出持续推进银行业务外包安全稳定运营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立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监管制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金融机构业务外包不断发展带来的问题和风险,国际监管组织制定了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监管原则.发达国家也不断完善其业务外包监管制度。为了规范和促进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的发展,我国监管当局应尽快建立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城商行由于其独立法人资格、业务规模较小、信息系统建设底子薄等特点,容易成为金融信息安全建设的薄弱环节,诱发区域性金融信息安全风险。受限于信息管理和开发能力,很多城商行采用将IT系统外包的业务模式,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潜在问题不容忽视。为此人民银行鞍山中支对辖内某城商行的IT外包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该城商行IT外包现状截至2013年末,该城商行共有19家支行,96个网  相似文献   

17.
《福建金融》2013,(12):52-55
本文从“大运营”角度出发界定了商业银行运营业务外包,总结国内外商业银行运营业务外包现状.并结合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运营业务外包实践经验,对当前商业银行运营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重点从完善银行运营角度提出强化商业银行运营业务外包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一个热点话题,便是外包。当国内众多金融机构还在坐而言之时,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已经起而行,在2000年制订发展规划时,决定将自己的核心业务系统外包给专业IT公司,并随后实施,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做你最擅长的,其余的外包,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因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都成为佼佼者。目前业务外包主要涉及研发外包、信息技术外包、人力资源外包、虚拟制造、营销外包、物流外包、业务流程外包(BPO)、文件服务外包和应收账款外包(追欠费外包)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传统业务外包,指企业将一些非核心业务交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外包战略的关键问题——外包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展开研究。过往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外包强度或外包程度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来进行的。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外包企业与外包网络成员企业间的伙伴关系是外包战略影响企业绩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在外包强度和企业绩效之间起调节作用。本文通过对广东省202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这一假设。研究表明,外包伙伴关系与企业的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均正相关;外包强度仅对企业的短期绩效有显著影响,对企业的长期绩效则无显著影响;外包伙伴关系在核心业务外包强度与企业短期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由于外包伙伴关系的调节作用,外包核心业务仍可能提高企业的短期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