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为教育的改革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河南教育要加快改革创新,积极促进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之间人才链、学科链、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本文分析了河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并提出了改革河南高等教育结构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伟 《企业技术开发》2014,(33):109-110
文章在简要评述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认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在分析河南旅游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简要评述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认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在分析河南旅游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史银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4):164-165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河南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考验。本文从河南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以期为促进河南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金融业在资源配置、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区域竞争、拉动增长等方面具有先导作用;考虑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和现实需要,在对河南金融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资金供需、企业培育等多个纬度,深入分析当前河南金融业提升发展的必要性,并得出结论:从现状看河南已是金融大省,但还远不是金融强省,必须推动金融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的转变,基于以上研究,提升河南金融业要加快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培育引进金融机构,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农村金融,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中原经济区战略中,对物流行业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规划,基于此,各级省市政府纷纷出台政策,为物流行业发展扫清障碍、提供便利条件。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0年11月17日印发了《关于促进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结合河南实际制定了包括提高注册和审批效率、优化企业运营环境、保障建设用地、加强财税和金融支持等九个方面共33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河南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发力中原已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家战略。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角河南省而言,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背负了新的历史使命,迎接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民俗与旅游逐步牵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旅游形式,并成为各地发展旅游所热捧的对象。本文在对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了进一步实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的实施,中原城市群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物业管理行业逐渐暴露出与中原城市群快速发展的不相适应。本文通过对中原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物业管理行业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国有经济改革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今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国务院将印发关于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将给予一系列政策支持.河南省委、省政府已颁布实施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这些都为国有经济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全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贺卫华 《企业活力》2013,(6):96-102
在我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导致该区域人口长期外流,中原经济区也因此成为我国最大的人口净流出地之一。2011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后,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也逐渐凸显。如何协调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大要务。  相似文献   

12.
刘立刚 《企业导报》2013,(8):211-211
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全国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为探索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形成体制政策新优势,国家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依托传统经济区域建设的经验和国家优惠的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开发人力资源优势,加强与其他区域的合作,注重区域联动和一体化发展,形成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中原经济区,要注重方式方法。党委政府科学定位,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建设中原经济的必然选择:政府社会互动联动,积极发挥市场与社会的力量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由之路;统筹协调多方优势,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推进工业化、  相似文献   

15.
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贫困问题相对突出,当前河南发展已进入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时期,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扶贫对象精准机制,改革扶贫考核机制,创新扶贫重点县动态退出机制,同时要完善扶贫投入资金管理和扶贫资源整合机制,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事业,把扶贫开发事业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与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大省,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河南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形势愈加严峻.而中小企业的地缘优势、自身的特点和农民工兼业的工作特征所影响已成为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要发挥中小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作为政府通过扶持和发展本土中小企业,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就业,培育农村新的经济体,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等措施,切实落实国家及省相关促进就业的新举措,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才能最充分地实现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闻声远 《价值工程》2012,31(36):230-231
本文通过研究在面临动态变化的外部就业环境时,为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如何增强本地区高校毕业生的自身就业竞争力。在实现"中原崛起"的总体发展目标前提下,河南省各高校应积极配合中原经济区建设调整专业设置和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以增加收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环境为目的,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为杠杆,随着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变迁而向非农部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劳动力流动和优化配置的过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进而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有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其中,人力资本因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荣东  于多 《活力》2005,(7):70-70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含义、原因及特点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是指超过农业需要的劳动力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变化,在职业间、产业间和地区间的运动。其主要特征是:他们的流动没有割断与土地的联系,只是劳动力与家人的分离,家庭的召唤力是其回归的主要力量;劳动力的流动是当事人极其家人所做的决策,与政府无关;其文化教育水平一般比较低,所从事的职业及地位较不稳定,一般进入城市中的传统产业部门,如:餐饮、搬运、建筑、  相似文献   

20.
中原经济区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未来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加快现代产业的发展,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根本保证。河南高校只有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才能实现与中原经济区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良好对接。本文论述了河南高校教育与中原经济区现代产业发展对接的主要途径,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