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实上,摩托罗拉的产品技术从来没有比诺基亚的差,但是为什么曾经作为全球第一手机品牌的摩托罗拉,却在短短几年内被诺基亚超越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韩国三星电子公司辉煌不断,令竞争对手英特尔、诺基亚、索尼、摩托罗拉等自叹不如。芯片市场,三星电子是世界上第二大芯片厂商,仅次于英特尔。2004 年上半年三星半导体收入增长80%,是英特尔增幅的近4 倍。手机市场,三星是世界第3大手机厂商,排在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之后。2004年第3财季,三星手机在北美市场首度超过诺基亚,以20.5% 的占有率紧随摩托罗拉之后。在其他市场,三星也有上佳的表现,2005年的硬盘市场的竞争激烈,2.5英寸硬盘市场最大的看点,当数三星2.5英寸硬盘在中国成功登陆并获得的巨大成功。在前有日立、富士通等日系厂商的层层垄断,后有希捷等老品牌步步进逼的形势下,三星2.5英寸硬盘为什么依然能够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3.
张业军 《商界》2015,(4):131
摩托罗拉工程师Kevin曾这样解释摩托罗拉在手机市场的受挫:摩托罗拉一直在不断地寻求最新的技术应用,然而,消费者通常更热衷于追求产品的软件功能。对于摩托罗拉来说,进入中国市场最重要的是贴近消费者,研究消费者特性,实现好产品的市场化。中国消费者小白居多的特点,让摩托罗拉的技术优势丧失得更加彻底。小米手初凭借着粉丝营销手段,甚至策动更多"伪技术迷"  相似文献   

4.
赵正 《广告大观》2003,(9):31-32
2000年-2001年,女性手机初成长 2000年摩托罗拉转变营销战略.推出了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四大分品牌:天拓.心语、V系列和时梭,分别对应科技追求型、人际交往型、形象追求型和时间管理型四种不同目标人群。其中心语系列手机就是针对主要以家庭沟通和维系亲情为目标群体的产品,心语手机外型普遍比较小巧轻薄,功能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5.
蔡恩泽 《国际广告》2010,(12):34-35
10年前,诺基亚在全球也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不但主导新兴的手机市场,还打造出手机业最强大的品牌。 昔日光彩褪色 当年,对市场敏感的诺基亚在通信技术从模拟向数字转变的过程中,及时抓住了机遇,一举超越了摩托罗拉,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商》2015,(7)
新进入市场的企业能使用破坏性创新的方法侵入传统市场。作为自主手机品牌的小米手机从2011年上线至今,已发展成为我国最成功的手机品牌。通过对小米汽车的案例研究,分析了小米手机进入手机销售市场的特点、破坏性创新的做法,对我国其它自主手机品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伟 《市场周刊》2004,(1):30-32
据国家信息产业部资料显示:2002年,波导手机成功生产手机749.21万部,年销售678.55万部。在2002年中国手机市场排名前十名的品牌中,波导销量仅列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之后,位居“探花”宝座。对于波导,这个诞生仅11年的民营企业,人们不禁发问:波导为什么会有如此骄人的战绩?在今天的手机战国时代,是什么成就了波导?  相似文献   

8.
乔均  蔡金萍 《市场周刊》2008,(12):64-68
据中国手机市场研究预测报告报道,2007年中国手机总销量为14913万部,全年销售额为1692亿元。2007年国内手机市场竞争全面升级,在进入规模化增长阶段后,产品同质化,价格战及渠道下层是最直接表现。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仍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这四家手机制造商之间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具有垄断地位的诺基亚凭着强劲的尽头,  相似文献   

9.
杨明刚 《中国广告》2001,(11):38-44
美国摩托罗拉(Motorola)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品牌之一.2000年世界品牌50强排名于49位,价值44亿美元。摩托罗拉创立于1928年.最早生产整流器和汽车无线电收音机.20世纪60年代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到80年代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电子行业的先锋企业。摩托罗拉2000年销售额为376亿美元.公司员工14万.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克里斯托夫·高尔文.Motorola 作为公司名称及产品品牌,是由 motor(汽车)和-ola 组成.-ola 是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全球手机行业正式面对手机革命,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中国手机成为摩托罗拉一样的革命对象,而不是像苹果一样的革命者。这群在5年前还豪情万丈,欲与外资品牌试比高的手机新秀,今年纷纷黯然退场,令人唏嘘。  相似文献   

11.
杜博奇 《商界》2015,(4):128-130
拥抱联想,摩托罗拉回归中国市场,面对渠道受阻、定位高端、市场格局突变等不确定因素,它靠什么来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青睐?1月26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摩托罗拉的产品发布会如期举行。发布会以三幅画面开场——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1984年摩托罗拉推出的全球第一款移动电话"大哥大"、2004年上市的"RAZR V3"手机。浓厚的怀旧氛围中,摩托罗托卷土重来的雄心呼之欲出。在很多中国消费者的记忆中,Moto这个名字一度成为"手机"的代名词。然而,自从被谷歌收购之后,摩托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电子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机在越南手机市场的份额中上升两位至第四名。小米手机凭借其精美的外观、强大的配置、相对低廉的价格以及合理的促销策略等,赢得了越南市场上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在当地手机市场上与其他领先品牌竞争时,小米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其品牌和产品的独特性不足。进入越南市场后,小米产品缺少独有的特点、产品名字繁复,导致消费者难以记住品牌名称,形成深刻的品牌认知。笔者通过分析越南市场中小米手机品牌的优、缺点,以帮助小米手机品牌在越南国内市场更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企业大举进入中国手机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稳步上升,2001年达到中国手机市场份额的13%。但是,以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爱立信为代表的洋品牌,凭借他们长期经营形成的研发、生产及营销优势,仍然占据着中国手机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在国产手机厂商当中,TCL移动通信2001年实现手机销售量130万台,销售额30亿元,利润近3亿元,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4.
受指标网委托,零点调查“中低端手机市场竞争策略研究”项目组采用有定量倾向的定性研究方法,日前在上海市针对中低端手机消费者采用消费者焦点团体座谈会方式进行了调查,并形成《中低端手机市场竞争策略定性研究报告》。内容涉及品牌层面研究和产品层面研究的主要发现。从品牌的受欣赏度上来说,摩托罗拉名列第一,诺基亚紧随其后,西门子与松下分获三四位。国产手机中,波导的表现相对更具脱颖之势,科健、海尔、TCL、康佳基本平起平坐,熊猫则略弱。针对这一结果,零点调查的研究人员指出:摩托罗拉、诺基亚位居榜首无可非议,虽然目前的市场占有率指标上诺基亚已经赶超摩托罗拉,但在品牌影响力方面,摩托罗拉以“老姜”的身份在受欣赏度这样的感性综合指标上仍旧略高于诺基亚:西门子、松下受欣赏度高于爱立信,一方面同爱立信2000年的市场表现较弱,甚至伴有关于产品的负面口碑有关,另一方面则与西门子与松下部分上市机型的良  相似文献   

15.
加盟     
正赵科林加盟联想或重振摩托罗拉有"手机教父"之称的诺基亚中国原总裁赵科林加盟联想集团,担任联想集团副总裁。他将负责联想除中国以外的全球手机销售及业务拓展,并深入参与Moto并购项目。澳大利亚人赵科林是中国手机行业教父级的人物,他曾担任诺基亚中国公司总裁,一手奠定了诺基亚在中国绝对霸主地位和中国区在诺基亚全球市场中的核心位置,之后他升任诺基亚全球高级副总裁,进入诺基亚核心领导团队。2013年7月,赵科林加  相似文献   

16.
2001年的手机市场由两个话题启动:一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三大品牌在中国电信营运商的帮衬之下,大打GPRS技术和运用的热身战;二是摩托罗拉关闭中国之外的几大手机制造基地、爱立信声称不再以手机生产厂商身份出现。这两大调整,表面看来与国产都没有直接关联,但实际上都深深影响经过了前三年的起步、成长和暂时的市场挫败之后的国产厂商。2001年的手机大战就将在技术更新和产业链重组这两个主旋律下展开。  相似文献   

17.
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手机的定位与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是占领我国手机市场的三大国外品牌,他们为了在中国争夺市场份额.采取了一系列营销手段和成功策略。本文概括分析了三大手机销售厂商在产品定位、营销策略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特点,相信对我国手机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财富》2006,(3):119-119
摩托罗拉.蓝牙无线技术领域公认的全球领导者:世界最大的移动通讯产品厂商之一:蓝牙耳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OAKLEY.全球顶级太阳镜厂商.产品畅销100多个国家:全球领先的时尚运动品牌.入选《福布斯》杂志30大豪华品牌排行榜。然而.摩托罗拉与OAKLEY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19.
也曾半壁江山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国际巨头的进入,一个全新的产业,开始在神州大陆启动。作为最早进入中国手机市场的摩托罗拉,它曾经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23日,沉寂已久的摩托罗拉又说话了,向全球推出一款拍照手机-ZINE ZN5. 这款带有50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正是其与柯达合作的首款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