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借”之招好致富地处边远山区的农民朋友怎样才能克服交通不便、缺少资金与技术的难题,尽快扬起从商致富的风帆?下面的“五借”之招可供借鉴。一、“借米下锅”。对有生产能力而无经济实力的农民朋友来说,怎样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大显身手?其出路...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山东科协高新技术服务中心农艺师李益农借气候、借市场、借技术、借空间、外引内繁、杂交优选,培育出一种有“四借“特点的高产优质雪球菜。通过试种,使当地菜农收入增加,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3.
“借”字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从字面讲用于求助的意思。对借字的用法不同,产生效果也不同。有些人借用职权之便,借用公款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借用公物为己用,大肆挥霍浪费,造成人心焕散,事业无成的局面。但,有时“借”还能帮助人们成大业。历史上就曾有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的动人故事。在现代社会,我们通过借助资金、科学技术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围绕“借”字做文章,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的决窍,聚财、用财、生财的重要手段。下面试举几例“借”字的用法。一、借鸡生蛋。常见的是靠借集资金,实现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4.
珍贵的红色借谷票陈阿泉漳州旧货调剂市场新近出现了一批盖有注销章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借谷票”。该票有50斤、100斤的两种。50斤票正面上方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下行有红色“干谷50斤”。下方有:此票专为一九三四年向群众借谷充足红军给养之...  相似文献   

5.
随着日本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借地权内容的演变过程,以及日本借地权研究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6.
“借新还旧”指金融机构贷款到期后不能按时收回,通过办理一笔新的贷款归还部分或全部原贷款本息的行为。“还旧借新”是指借款人用自有资金偿还原贷款后,因生产经营需要,向金融机构重新办理借款的行为。近年来,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在办理“还旧借新”类贷款时,因自身操作存在瑕疵,给不诚信客户以可乘之机,常因贷款性质是“借新还旧”还是“还旧借新”对簿公堂,农信社也时有败诉发生,信贷资产遭受严重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统一采用借贷记帐法进行会计记帐。在借贷记帐下,会计分录应如何编制?普遍的看法是:只能编制“一借一贷”的简单式分录,或“一借多贷”和“一贷多借”的复合式分录。笔者则认为,应准许编制“多倍多贷”的复杂式分录。一般地,会计分录中必须明确反映出会计科目(帐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一对一”,如提取现金,借记“现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或者“一对几”,如购入原材料,借记“材料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但是,从实践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8.
清理回收借欠公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黄月明,伍荣职工借欠公款是一些单位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单位经费困难的原因之一。严格控制职工借欠公款,并积极清理回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缓解当前资金紧缺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发生职工借欠公款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些...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先当债主,后当财主"的"借字号发展战略成为经验之谈。在一些地方,那小小的"借经"一时间也被各级干部"炒"得相当火热,什么"借船渡海"啦,"借梯上楼"啦,"借鸡生蛋"啦,等等,似乎唯有"借",经济才能发展。然而到头来,真正能当上"财主"的寥寥无几,而成为"债务大户"的却比比皆是。当然,穷则思变,通过"借"改变落后面貌,这对有些地区、有些企业来说不失为良策,且成功之后津津乐道其"借经",倒也是有"资本"的。问题是,不少干部爱拾人牙慧,不加分析地大力推崇靠"借"什么发展本地经济,恐怕就不那么聪明和灵验了。其实,经济发展战略在于"略",何必都用这"借"  相似文献   

10.
哪些东西可借给别人 ,哪些东西不能借 ,理应有个原则。不然大者于法不容 ,小者于己不利。官司上身再喊冤 ,只能说自讨苦吃。去年3月 ,李某经好友介绍认识了来本地做生意的冯某。一日 ,冯某找到李某说 :为联系业务方便 ,想买一部移动电话 ,由于自己不是本地人 ,办理各种手续麻烦 ,愿出1500元好处费借用李某的身份证去登记。李某碍于情面 ,也垂涎那1500元好处费 ,便欣然应允。5个月后 ,电信局给李某送来手机话费清单 ,李某看到2.2万元电话费大吃一惊 ,连忙声称自己根本没有摸过这部手机。但这时 ,冯某早已下落不明。电信局向李某…  相似文献   

11.
﹃借鸡下蛋﹄的辨思毛鸿文现在流行一种新观念,都说“借鸡下蛋”最划算。不过不能笼统而言,必须具体分析:鸡有下蛋多的鸡,也有下蛋少的鸡,还有不下蛋的鸡,更何况还有病鸡死鸡。尽管你劳神费力把它弄来,还得小心侍候,最后“养老送终”,不仅还不了鸡,吃不上蛋,还...  相似文献   

12.
当你身无分文,一无所有时,能不能创业?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有心创业,就是靠一个“借”字,你也能创出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13.
正靠借能致富?这事儿一听就不靠谱,可河南有位小伙还真是靠"借"闯出了一条致富路。河南省兰考县的杜凯,创业第一年靠借,净赚150多万元。第二年还是靠借,两年之后销售额超过1500多万元成就了他的致富路。杜凯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借"出千万财富的呢?  相似文献   

14.
借谷证     
<正>上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由于地处边远山区,物资匮乏,红军在军需上十分困难。在没有任何物质保证的情况下,红军无奈向当地农民发行一种名为《借谷证》的票证,向人民群众征借粮食,渡过难关。借出谷子的群众可以凭这张借谷证去当地政府仓库或分支仓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身作则 积极依法收借四川省武胜县乐善镇农村合作基金会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狠抓到逾期借款的催收,效果显著。截止1994年4月底,镇基金会集资余额420万元,借款逾期率为1.83%,比年初下降33.5%,比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逾期借款控制率低...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农村调查中发现,一些地方的村组干部为了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税费收缴任务,出现了干部擅自替部分欠款农户代借代交税费,再通过清欠偿还,且这种现象在部分地区呈蔓延趋势。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17.
红军借谷票     
去江西出差,最大收获是得到在粮食部门工作的朋友送的一张"红军借谷票"。这张票证长10厘米,宽7.5厘  相似文献   

18.
正中央苏区时期的粮食征集,除了依靠征收农业税、市场购买等方式外,还根据当时战争形势的发展情况,采取向农民群众借粮、突击集粮运动等方式,解决根据地军民的粮食消费需求。一、向群众借粮向群众借粮是中央苏区依靠群众解决粮食问题的一项创举。从1933年起,中央政府在全苏区开展了3次借谷运动,其声势之大,效果之好,较好地缓解了军粮紧缺的局面。第一次借粮发生在1933年春,第四次反"围剿"战争正在激烈进行,红军队伍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9.
多借多贷是指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借方、贷方均用了至少两个以上相互交叉的会计科目。由于多借多贷的帐户对应关系模糊,不能清晰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  相似文献   

20.
加强依法收借降低融资风险张崇国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产生和发展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建立集体积累和投资机制的需要,为农村资金市场的发育注入了活力,为缓解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资金短缺的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