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我国国债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连续数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尽管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但其重要性已有所下降。相反,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债政策做出调整。我国国债政策的基本取向是:国债政策目标应从片面强调确保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债政策的着力点应转移到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上来;严格控制国债发行规模,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  相似文献   

2.
积极财政政策下的国债投资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丽淑  杨义群 《技术经济》2002,21(11):47-49
一、引言1998年以来 ,在外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内受经济结构严重失衡、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以致通货紧缩的情况下 ,我国政府果断采取了以增发国债、扩大公共投资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 ,有效地减缓了国民经济增速快速下降的趋势 ,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但与此同时 ,这种反周期调控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也带来了国债总量规模的急剧膨胀 ,引起了许多人的担忧和关注 :国债的大量发行 ,是否会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并引发债务危机 ?笔者认为 ,在判断国债规模是否适度时 ,国债的使用方向与效益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国债投资方向合理 ,效益…  相似文献   

3.
财政风险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经济中出现的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复杂的国外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等现状,自1998年以来,中央政府采取了增加赤字,增发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扩大国内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与此同时,财政收入增长受到了限制,财政赤字和债务不断扩大。更值得注意的是,从1988年以来,国债发行收入的  相似文献   

4.
积极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宏观调控针对当时的需求膨胀和经济中的某些过热现象,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形势有重大变化,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通货紧缩问题,我国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政策,以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投资和消费。其内容是发行面向商业银行的长期建设国债筹资,主要用于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如修建铁路、高速公路等),支持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大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投资;此外,还用于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相似文献   

5.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启动内需乏力。 199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施中主要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其意在通过财政政策刺激并带动需求,以克服总需求不足,减缓经济增速的下滑。为此,中央政府在近五年里共发行了6600亿元国债,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带动银行信贷和社会投资,合计投资总规模达26000亿元。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四年  相似文献   

6.
基于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通过对H省经济运行数据的实证模拟 ,分析H省积极财政政策的执行情况 ,并结合H省省情和我国国情 ,我们得到了九个基本命题 :命题 1∶H省经济处于投资陷阱之中 ,因而货币政策无效 ,财政政策充分有效。命题 2∶H省的财政政策乘数为 5 596,投资需求拉动乘数为 2 3 945,消费需求拉动乘数为2 2 0 1 5,财政支出回馈乘数为 0 2 2 66。命题 3∶H省国债转贷与补助资金拉动的经济增长率为 :1 988年 0 6个百分点 ,1 999年 0 9个百分点 ,2 0 0 0年 0 6个百分点 ,2 0 0 1年 0 5个百分点。命题 4:乘数愈大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愈大 ,但积极财政政策退出造成的负作用也愈大 ,总需求和经济增长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依赖程度也愈强。命题 5,民营化程度愈低 ,投资的利率弹性愈低 ,货币政策愈无效 ,反之亦然。命题 6,民营化程度愈低 ,财政依赖程度愈强 ,反之亦然。命题 7: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必然会退出 ;退出的最佳方式是淡出 ;维持现有国债规模是淡出的最可能的形式 ,是一个聚点均衡。命题 8:H省的民营化程度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财政依赖程度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自主性增长动力尤显不足。命题 9:如果没有激励民间投资的有效措施出台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将使H省经济增长速度下滑。  相似文献   

7.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1、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了当年GDP的增加,有提高当年经济增长率的实际效果。经济结构调整明确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提高了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水平,丰富了宏观经济管理的经验。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治理经济紧缩的新尝试,并且已取得显著效果。具体表现在:定向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国债,将银行的一部分存差转化为财政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债投资与银行配套贷款的密切结合等等。正是上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密切配合,才促成了当前国民经济出现…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上分析,当经济低于潜在增长率水平时,才存在增发国债的必要性;从可操作层面分析,国债发行的最优规模应该等于满足各种投资需求并扣除了"消费基金"之后的银行储蓄余额.我国急剧增长的国债发行量已经超出了最优规模.持续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未能及时作出调整,政策效果已经不明显,反而加剧了我国经济的波动,造成国民经济出现过热趋势.所以,必须对财政政策作出调整,合理控制国债发行规模.  相似文献   

9.
扩大民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于1996年实现了“软着路”,从而经济领域出现了消费不振、投资萎缩、通货紧缩、增长乏力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财政部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复苏和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制止了经济增长率的下滑趋势。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受到需求不足的制约。经济学理论及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表明,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对一个  相似文献   

10.
实施以扩大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国债投资的扩张,引导、启动民间投资,刺激消费需求增长,扩大国内需求,抑制经济下滑趋势,保持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从实际政策结果看,1998~2001年,各年国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5个、2个、1.7个和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