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海霞 《商业时代》2006,(16):65-65,70
股权分置现象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经济、制度背景,股权分置时代由于控制权、所有权不能自由转让.导致同股不同权的存在。造成了不同股东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在资本市场运行中出现了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诸多问题。本文对股权分置问题的产生,改革对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及改革后公司治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投资者法律保护与金字塔结构下终极所有权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越低,控股股东越有动机以较少的现金流投入来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以便于通过财富放大效应进行掏空和寻租来谋取控制权私利;但是,当企业由国有企业控制而非民营企业控制时,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所有权分离度对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敏感度降低,原因在于,在当前转轨经济阶段,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公有的性质本身就是一种替代性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CEO控制权、事务所选择与审计公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CEO 控制权越大,越不倾向选择“四大”,而更倾向选择本土大所; CEO控制权越大,越倾向支付较低的审计公费;控制了事务所自选择后,由“四大”审计的上市公司CEO控制权对审计公费的影响不明显,而由综合排名十大和本土十大审计的上市公司CEO控制权与审计公费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现象,如何全面理解股权质押是学术界的焦点。区别于以往研究仅关注质押数量,文章基于手工整理的初始质押股票价格,度量股权质押压力,研究其对创新“粉饰”的影响。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股权质押压力越大,企业通过创新粉饰提升股价的现象越严重;在平仓风险更高、企业经营压力越大时,股权质押压力对创新粉饰的影响更强。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分析股权质押的重要影响,为纾解股权质押风险、推动创新强国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小军 《财贸研究》2007,18(6):90-93
将控制权收益引入Myers-Majluf模型中,本文建立了一个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模型。模型预测,由于控股股东和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冲突,选择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而选择负债融资的企业一般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加剧了企业股权融资偏好和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多采用股权集中治理结构,公司控股股东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获得控制权,产生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本文以上证A股2011-2012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控股股东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对财务业绩的影响,同时考察企业股权性质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财务业绩显著正相关,国有企业性质会显著抑制这种正相关关系;而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财务业绩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邵剑兵  费宝萱 《商业研究》2020,(12):110-123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资本市场中常见的融资手段,其对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基于控制权转移视角,本文以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模型,并引入真实盈余管理作为调节变量,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风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真实盈余管理在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且在控制权不发生转移的情况下,上述两种关系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和治理结构影响本文的研究机制,当控股股东的直接持股比例小于50%或该上市公司不存在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时,股权质押、真实盈余管理与股价崩盘风险三者的影响路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股东表决权作为公司所有与控制的连接点,是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以及大小股东之间争夺公司控制权的工具。"双重股权结构"从"同股不同权"的途径争夺公司控制权,虽偏离了"一股一票"原则且不利于保护公众投资者,一方面能在股权稀释中保持公司控制权,另一方面有利于抵制恶意收购。鉴于尊重意思自治、产业发展和国企改革需要,我国公司制改革可以适当借鉴双重股权结构,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保护中小投资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现象备受社会舆论和学术界关注.在分散股权时代,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在强化董事会控制权的同时,客观上维护了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稳定,提升了董事会决策的一致性,为管理者专注于提升企业长期价值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基于此,本文以企业创新为着眼点,研究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是否影响企业创新,发现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促进了企业创新.机制分析显示,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通过延长职位任期和增加货币薪酬降低了管理者对技术创新的风险厌恶,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水平.本文还发现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不存在多个大股东、高技术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本文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及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文献,而且对现实中通过控制权优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宝红  王延明 《中国物价》2007,(11):65-68,48
创新活动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探讨控股股东行为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关系。本文以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偏离的程度衡量控股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并以公司的专利数作为创新活动的代替变量,考查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金流量权占控制权的比率越小,也就是控制权越偏离现金流量权越大时,公司的创新活动将减少;二者偏离越小,创新活动越多。  相似文献   

11.
企业控制权配置是解决经理管理防御的有效手段,还是导致经理管理防御的重要根源?本文以2013年至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企业控制权配置的结构特征变量对经理管理防御程度的影响。利用全样本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控制权、现金流权和委派董事比例越大,实际控制人的监督效应占主导,经理管理防御程度越弱;股权制衡度、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两职分离、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和经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制衡度的特征变量发挥其制衡作用,经理管理防御程度越弱;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经理管理防御程度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企业控制权配置的特征变量对经理管理防御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应通过调整企业控制权配置中的控制度与制衡度的特征变量,以达到控制权对经理人激励和约束的双重效应,从而减少经理管理防御行为,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2.
控制权特征影响公司实际控制人决策动机,进而影响其首发股份减持幅度。以2009-2014年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实际控制人在首发股份解禁后减持比例与其控制权特征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控制人进行内部交易和减持实现权力变现的行为普遍存在,对中小股东及市场公平性造成一定影响,权力难以得到约束是这一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考虑在治理结构上适当降低两权分离度、股权集中度和终极控制权,外部加强企业信息披露监管。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控制权较高的情况下,实际控制人减持行为、力度与企业业绩并无显著影响,对此类减持行为需要持更理性的态度,客观分析其减持动机;由此也需要认识到,控制权变动是市场调节作用之一,新进入的资本有可能为企业经营带来正面作用,这在控制权过高的企业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张复生  梁晨 《中国商论》2022,(8):102-105
本文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影响,以及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在这两者之中发挥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越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这一融资行为作为中介变量,解释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影响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表现为一股独大,最终实际控制人为国家或民营,这种股权结构最终导致公司控制权表现为内部人控制和股东控制,这两种公司控制权最终导致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企业股权分置的改革,资本结构与控制权的关系密不可分,从上市公司股权与债务的结构分析,控制权就有了可以扎根的土壤。资本在股权和债券之间的比例分配体现了公司的控制权情况。股权结构中的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和股票权限体现着股东砖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债权人控制权主要体现在限制性条款、人员参与等手段。本文从分析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影响入手,研究资本结构与控制权的现状,从而为优化资本结构、改善公司治理绩效提出新的对策和建议,例如上市公司可以增加长期债务比重,完善资本结构;提高债权人的控制权;优化股权结构,平衡股东内部控制权;激励约束经营层,发挥控制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7年的微观数据,本文考察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其创新产出的影响。按照年度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在较大程度的减少样本选择性偏误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创新产出,表明股权激励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创新。通过进一步考察终极控股股东的产权性质、控制权以及两权分离度的调节作用时发现,在民企中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正向作用显著好于国企。同时还发现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能够提升股权激励发挥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而在两权匹配的情况下,两权分离度会减弱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邱龙广 《商场现代化》2006,53(25):275-277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在我国公司中大股东与小股东存在利益冲突。大股东更多地采取分离收益权和控制权(投票权)的做法来获得控制权的私人收益。分析发现大股东在企业内的控制权与收益权分离度越大,控制权越大,选择私有收益越大而总体收益相对较差的投资项目的激励越大。企业这种投资行为的结果是降低了企业的价值,从而也降低了市场对企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张吉鹏  衣长军  李凝 《财贸经济》2021,42(8):130-144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对企业行为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风险承担对促进企业自身成长和宏观经济活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 发现,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显著抑制了企业风险承担;第二类代理问题越严重,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越明显,表明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通过控制权私利机制抑制了企业风险承担;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股权制衡程度和机构持股比例越高以及地区法治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越高,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越弱.本文研究为理解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的经济效应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优化内外部公司治理环境可以缓解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后企业过度规避风险倾向,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2014—2018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CSMAR、wind金融证券数据库资源和Stata11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处理,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股权投资偏好并不是全体上市公司所为;具有控制权的大股东影响配股融资决策;财务柔性储备越多的企业越不偏好股权再融资;成长性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偏爱股权再融资;企业收入波动性与企业股权再融资行为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文章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商誉减值规避行为的影响,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商誉减值规避行为。这一结论在经过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回归、工具变量回归、替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控制力越大时,存在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越有可能抑制商誉减值规避行为;较好的治理环境会降低公司抑制商誉减值规避的意愿。文章扩展了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及商誉减值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