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朱仰宾 《中国外资》2013,(4):209-20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和速度也逐步提高,导致城市化工作中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严重,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十分不利。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化过程失地农民就业的相关背景,然后分析得出失地农民因不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征地使用率低下等原因导致的就业问题,最后提出了整改集体经济,实行促进就业和社保的双重手段来保证就业等措施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希望能够对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和速度也逐步提高,导致城市化工作中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严重,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十分不利.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化过程失地农民就业的相关背景,然后分析得出失地农民因不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征地使用率低下等原因导致的就业问题,最后提出了整改集体经济,实行促进就业和社保的双重手段来保证就业等措施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希望能够对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土地征用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及社会保险中的养老、就业等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赖礼强 《金卡工程》2009,13(8):202-20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失地农民创业-以创业拉动就业这一"倍增效应"出发,提出了鼓励失地农民创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失地农民创业的现状及政府作用,指出政府各部门应当积极为其创业创造条件、辅路搭桥,引导好、规范好失地农民创业,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尤其是未就业的失地农民,是一种介于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特殊中间群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身份,但又没有融入城市并享有城市居民应有的权力。他们没有土地,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因此,为其建立特殊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不仅要确定一个合理的补偿水平,还要进一步从制度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水平迅快速提高,与之相伴随的是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由此导致大量农民失去自己的土地。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预计到2020年约有一亿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由于身份限制,社会保障缺失,生活困难,这不仅违背城市化的初衷,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羚雅 《中国外资》2013,(10):150-150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农用土地被征用,成为"无地、无业、无保障"的新型弱势群体。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进行城市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失地农民分享城市化成果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员"成为社会焦点。课题组在对苏州失地农民的就业情况、工资收入、学历层次、技能培训意愿、创业意愿等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苏州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需求分析,苏州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对策,苏州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内容三个方面来探讨苏州市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9.
赵春燕  周芳 《云南金融》2012,(1Z):41-42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员"成为社会焦点。课题组在对苏州失地农民的就业情况、工资收入、学历层次、技能培训意愿、创业意愿等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苏州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需求分析,苏州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对策,苏州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内容三个方面来探讨苏州市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的进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着"失地即失业"的困境,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突出。失地农民的总体现状是人口规模大、生存压力大,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也不尽合理。就业现状包括就业率低,就业渠道较少,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由于现存制度、就业环境和失地农民自己方面的原因,导致失地农民无法就业。失地农民就业的路径选择包括相关制度和法律的完善,提升企业、产业或当地特色经济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吸纳能力,建立服务于失地农民就业的平台和增加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经验的基础之上,对构建和完善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本经验,并就如何借鉴国外经验,为解决我国失地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苏州市工业园区失地农民情况(一)园区失地农民就业概况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简称园区)开发建设15年来,工委、管委会十分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富民优先,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的出现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城市化改变了土地被征用农民的生活轨迹,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已成为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因素,重点探析了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使得一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个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耕地被占用是经济发展及城乡一体化的需要,也应该是失地农民分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的过程。但是据调查。由于征地政策和安置办法滞后,失地农民中相当一部分出现了就业困难、收入减少、生活质鼍下降的情况。甚至部分农民成为“三无阶层”(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失地农民群体上访事什屡见不鲜。尤论对新农村的构建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失地农民是新的弱势群体,无论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还是从安定团结的长远看,他们都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结合对辉南县失地农民现状凋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仅占用了农民的大量土地,而且由于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等,导致很多失地农民未能就业。据粗略统计全国失地农民总数4000万人左右,以后每年逐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  相似文献   

17.
<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仅占用了农民的大量土地,而且由于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等,导致很多失地农民未能就业。据粗略统计全国失地农民总数4000万人左右,以后每年逐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  相似文献   

18.
袁方 《金卡工程》2009,13(5):137-13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困境入手,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现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就如何构建失地农民合理利益的制度保障机制,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再就业保障机制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昆明市于2003年正式启动现代新昆明呈贡新区建设。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量耕地被占用,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变得突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使失地农民失地不失望、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保持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维护社会稳定,呈贡新区党工委(县委)、管委会(县政府)出台了鼓励和扶持政策及措施,以帮助失地农民外出创业。实践证明,出台的政策和措施在解决失地农民外出创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收到了很好的实效。但同时,失地农民外出创业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也表明,失地农民外出创业还需进一步的呵护。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作为首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体系保障构建与完善方面做出的尝试和探索,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失地农民就业服务问题的解决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课题组采用了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基于对成都市双流县的考察,总结成都在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方面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