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民族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少数民族旅游城镇这个特定空间里,存在着多元化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旅游公司、旅游协会、当地居民和其他多重主体.本文以云南丽江束河古镇旅游经济发展为例,重点研究民族旅游城镇利益相关者行为,并对各利益相关主体者及其关系协调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进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苏州古镇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古镇乡村旅游是近年来苏州旅游的又一旅游品牌,在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旅游竞争压力。本文采用SWOT方法对苏州古镇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S)、劣势(W)、机遇(O)与威胁(T)进行系统分析,为合理制定相关政策与决策提供依据,并为我国制定相关古镇乡村旅游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乡镇企业》2014,(5):12-13
2011年2月,丽江玉水寨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就到丽江玉水寨!  相似文献   

4.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业转型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南水乡古镇转型动力机制主要体现在4方面:历史文化名镇观光旅游对古镇经济贡献度低、古镇旅游接待容量有限、古镇旅游发展促进旅游项目的投资与建设、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促进古镇转型发展.江南水乡古镇转型路径主要有5种:开发休闲、度假旅游项目推动古镇由观光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突破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向古镇之外区域拓展,以古镇旅游为核心向外扩散;构建古镇旅游圈,积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及乡村旅游;深挖文化内涵,创新文化开发项目,走纵向深挖道路;由区域知名向中国知名,再向世界知名转变,打造世界名镇.  相似文献   

5.
随着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的兴起,古城镇旅游也已成为热门旅游项目之一一,古城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古城镇旅游中,最具代表的是南方的丽江古城、北方的平遥古城,它们成为全国古城旅游的典型。作为古城旅游开发的先例,丽江呈现了著名的"丽江模式",给全国古城旅游提供了诸多经验,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以丽江古城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旅游意象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重新审视与分析,找出古城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古城旅游开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颜士州 《乡镇论坛》2013,(36):44-45
说起云南省丽江市,人们总喜欢用一些美丽而又浪漫的词汇来形容它的清净、悠闲及安逸,然而太多的褒奖,太多的渲染,让人们对丽江似乎有着一种趋之若鹜的情愫。于是这个曾经的世外桃源,悠闲、安逸不再,清净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的红尘脂粉以及喧嚣、嘈杂的游人。面对与想象中迥然不同的风物景致,去束河古镇,换一种视觉的角度吧,放松一下紧张的心绪,让疲惫的身体,喘一口气,那绝对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5,(29):212-215
农耕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发展古镇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意义。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现有教稼台的现状,充分利用周围有利地形和大地景观环境,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传统农业和现代技术两方面形象构筑人文景观,并自然融合在生态绿化之中,以充分认识人文景观设计对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毕洛春 《上海房地》2014,(12):57-57
20世纪90年代后期,周庄、丽江等历史城镇的风貌保护和旅游开发取得较大成功,引发了全国性的"古镇热"。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古镇资源者,也有盲目模仿、过度开发、重复建设者,还有大量开发"假古董"和人造景观、攫取短期效益者。很多地方,对真文物的保护修缮变成了大力兴建"假古董",传承文化变成了以谋求政绩为目的的旅游开发和文化地产开发,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于8月21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相似文献   

10.
普荣  杨琦  白海霞 《物流技术》2014,(15):117-120
从丽江旅游物流发展的客观需求出发,对丽江旅游物流市场的旅游交通需求、旅游住宿餐饮需求、旅游商品供应保障需求和游客行李托运需求进行了阐释,总体上评价了当前丽江旅游物流市场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丽江旅游物流发展的构架:对丽江旅游物流运作体系进行梳理与规划,政府部门加强对旅游物流的引导和投入以及企业参与旅游供应链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文章首先对乡村旅游的涵义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乡村旅游的特点,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旅游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广西贵港市平南县思旺古镇东街改造,分析如何对传统街区进行判读,并提出保护复兴的具体措施,以使地方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小型岛屿乡村旅游发展分析——以苏州三山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岛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乡村旅游资源中比较特殊的形式,本文通过对苏州三山岛乡村旅游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发现苏州岛屿乡村旅游存在客源市场单一、旅游基本设施不健全、未形成完整的乡村旅游形象等问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旅游品牌、树立乡村旅游形象等措施来促进岛屿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乡村优美的自然风景资源及独特文化遗产资源是推动其旅游项目发展的直接因素。然而在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种种利益驱动下,许多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在不清楚认识自身特有遗产资源属性的情况下,盲目追逐其它旅游项目成功经验,以经济利益为先,使得原本就脆弱的乡村遗产资源得到无序利用,超负荷开发。婺源王家洲旅游项目,试图以一种可持续发展思路,通过合理整合当地遗产资源使之形成区域型乡村商旅度假地,平衡乡村旅游活动中经济发展与原生态环境即乡村遗产资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三农”工作的国家战略和重大机遇,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受资金、经营能力、管理经验等多种因素掣肘。基于此,论文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乡村旅游PPP模式的法律法规、加强各级政府的PPP项目信息化平台建设、重视乡村旅游的居民参与以及加强我国乡村旅游PPP项目人才培养等建议,以此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6.
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技术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引擎。乡村旅游是重要的旅游形式,它已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地区发展的有效策略和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柱。由于受发展基础和发展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乡村旅游地的服务体系面临优化升级的任务。技术嵌入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对于提升乡村旅游地发展,促进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升级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慢城旅游吸引力系统的内涵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慢城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新热点的背景下,基于美学视角,秉持人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通过对我国目前唯一慢城——南京高淳桠溪镇的实证调研,可以建构起由自然生态美、城市文化美和社会生活美构成的慢城旅游吸引力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从美化自然环境、美化城市文化以及美化社会生活三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慢城旅游目的地发展策略,为目的地城市探寻一条发挥自身特色,建立比较性差异的新的旅游发展之路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古镇旅游开发的热潮过后,许多古镇由于旅游商业服务与为原居民服务的商业都设置在老镇区内,游客及本地居民的需求超出了生态承载能力,对古镇风貌造成了破坏。吸取之前古镇旅游开发的众多经验,结合金泽镇的空间文化特色,本文提出依托原有古镇,新辟商业服务中心及旅游服务设施的开发新模式,建设生态化的城市环境,既保护古镇有利于旅游发展,同时也照顾原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遗产地旅游房地产研究——以丽江古城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丽江古城为个案,通过实地调查,对其旅游房地产开发的过程、市场潜力以及开发带来的保护压力进行了描述与分析.认为控制遗产地旅游房地产开发的关键是严格执法;在目前遗产管理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好房地产开发的范围和力度,使其不危害到遗产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玲  张梅芬  童彦 《价值工程》2014,(34):158-160
对于云南这样一个乡村旅游资源禀赋较好、条件优越的省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发展中也遇到同其它旅游形式一样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传统文化消失、旅游产品雷同等现代性问题。后现代旅游是对现代旅游的合理继承和扬弃。它实现了从商业化向个人生命体验的回归。它以环境为背景或是更加关注环境,本身就具备可持续的特性。作为一种意识、思潮的后现代主义与作为"绿色生态经济"和"体验经济"相结合产物的乡村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共性,它们都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责任。用后现代的视角来审视乡村旅游,既能够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后现代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