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改进建设实施方式,提高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效益,近年来一些地方推行了项目代建制。但由于我国项目代建制还处于尝试阶段,加之国家也没有统一的政策,因而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规范和解决。有效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要从明确代建管理模式、建立透明的代建人选择制度、建立代建激励约束机制及培育代建队伍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2.
汤汉琴 《审计月刊》2006,(10):19-20
近年来,随着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地方政府在改革创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中,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试行了“代建制”。由于“代建制”能够有效实现政府投资项目投、建、管、用分离,几年来,在投资制度改革进程中得到迅速推广,并赢得普遍认可:但是,“代建制”是投资领域中的新生事物,机制尚不够成熟,制度尚不够完善,运行尚不够规范,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代建制”进行了解、分析和探讨,从而促进和加强工程投资审计。  相似文献   

3.
关于代建制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公共产权的委托一代理的角度论证了传统政府投资工程模式存在的弊病,以及代建制模式的优势。进而提出了关于代建制项目的治理结构的概念,并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解决由于政府投资人和代建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而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4.
代建制是改革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其初衷主要是解决政府部门基建专业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容易出现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的"三超"问题以及因缺乏有效的运作及监管机制,孳生腐败问题。代建制是我国政府对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的产物,是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领域推行的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模式。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在该决定中的第三条第五款明确规定: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几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进行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代建制的一大优点是政府通过招标选择社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通过合同管理和相关法规对代建单位形成技术、经济和法律上的指导和约束。代建制下,可为政府投资项目选择有经验的代建单位,引进先进的管理.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从而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益。近年来,加快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推进和健全代建制的工作越来越紧迫.它触及到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建设等诸多部门相关工作内容的变化和职能的调整。因此,我们必须对代建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适应和紧跟上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一、代建制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的兴起 (一)代建制产生的背景 长期以来,政府投资项目在建设实施中普遍存在"超投资、超规模、超标准"的"三超"现象.从表面上看,产生这一问题是由于部分项目单位专业管理经验不足,但究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缺乏政府投资的约束机制,建、用一体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模式已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端.因此,必须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投资的约束机制,来实现政府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从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成功标准的概念出发,利用“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VFM)”原则分析与研究了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成功标准.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对比传统管理模式,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能够在项目、组织、政府、社会四个层面上产生额外的经济或者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要合理评价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实施绩效,必须构建一个包含项目、组织、政府、社会四个层面成功的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成功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8.
谢亮  邱长勇 《价值工程》2015,(6):154-155
政府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的效应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模式也有了转变。本文以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为出发点,分析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的重要性,阐述代建制模式下项目风险识别流程,采用菱形思维发散收敛技术建立代建制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代建制模式下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估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卢迎华  杜冰 《价值工程》2010,29(21):90-91
政府投资项目在传统的"自建制"项目管理模式下存在着很多弊端,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政府投资效益,应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工作。本文首先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现阶段代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代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是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实行代建制,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行为,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效益;充分发挥社会分工的优势和市场竞争的作用;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绍兴市为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出台了《绍兴市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的暂行规定》,对代建制定义如下:“代建制是指政府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社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代建单位)负责项目的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基础上,把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环境申,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探讨在公司治理下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机制。从实践上看,那些出现内部控制乏力或失控的企业,一般都在企业管理上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失控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缺乏完善、健全的公司治理。有效内部控制的建立离不开完善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2.
韩永红 《价值工程》2007,26(8):157-158
内部控制从本质而言,是和外部市场控制机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内部控制和市场控制一样,是治理控制的一种实现机制。由于治理控制实现方式不同,可以把公司治理模式分为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市场控制治理模式,以日德为代表的内部控制治理模式。基于他们各自的市场特点,这两种模式都可以较好实现对管理层监督与激励。治理控制实现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各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在我国,限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特点,市场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都难以在治理控制中发挥应有作用。而从现在看来,我国公司治理改革主要参照英美模式,治理控制更多表现为市场控制机制导向。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忽视偏离了我国现实,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多地依赖内部控制来监督管理层,或许可以更有效防止管理层舞弊。虽然内部控制的固有缺陷以及混沌理论的结论让我们有点悲观气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防止管理层舞弊行为的发生;但是人类的进步正是在不断"试错"过程中取得。我们依然相信:强化管理层责任,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以及内部控制外部化等措施,有利于建立一个对管理层也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校内控体系建设与完善治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茸 《价值工程》2012,31(35):219-221
通过高校治理结构与高校内部控制体系高度相关性的比较分析,找到目前高校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问题,运用COSO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原理,探索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完善的办法,即确保有效的高校治理结构,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风险管理,建立风险控制体系,降低财务风险、建立健全高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流程、建立完善内控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对制定大学章程,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完善的公司治理离不开内部审计,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文章从论述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入手,进行了企业公司治理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SWOT分析,提出公司治理架构下内部审计实现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完善的公司治理离不开内部审计,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文章从论述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入手,进行了企业公司治理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SWOT分析,提出公司治理架构下内部审计实现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违规及证券市场监管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芮 《价值工程》2007,26(10):156-159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违规以及证券市场监管的研究进展,揭示了建立包含有效的监管手段的外部监管机制以及建立以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公司约束机制的重要性,为规范上市公司行为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是现代公司制度的组成部分。我国公司在治理结构上采用了双层制的监事会制度。为加强监督效率,又引入了单层制的独立董事制度。然而,构成监督机制的各监督主体的作用发挥却不尽人意。因此,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任务,首先就要在现有的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兼存的框架下,在立法和制度上对两者予以完善,以协调运作,提高监督效率。然而,更重要的是,探索两种监督制度有机融合的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公司内部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18.
The lack of a suitable decision framework for the governance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projects in Africa, especially Ghana, is a major setback to project success, retar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study develops a hierarchical decision framework for prioritizing project governance facto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using the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 method. We employ 30 experts to evaluate two main PPP governance factors and eleven subfactors. We found that contractual governance factors of PPP are more prominent than noncontractual ones for sustainable PPP projects. However, noncontractual governance factors have the highest net effect on contractual factors. Again, policy diffusion is the contractual factor with the highest net effect, while best practice team norm is the noncontractual factor with the highest net effect. Additionally, effective risk allocation is the most prominent contractual subfactor of PPP, whil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of project information is the most prominent noncontractual governance factor. The results imply that PPP project managers should improve governance factor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PP projects in Africa. However, they should emphasize the prominent and high net effect governance factors but not wholly disregard the less prominent ones.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governance in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sever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in complex procurement projects and their impact on project outcomes. In a case study about a complex procurement project in the Norwegian oil and gas industry, we investigate the interplay of contractual incentives, authority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The project faced many problems with cost overruns and schedule delays. The study clearly illustrates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governance mechanisms and their effect on project outcom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lational governance (trust) is only beneficial for project outcomes when it is accompanied by contractual incentives and control systems (authority). Relational governance in itself does not guarantee an effective and beneficial interplay of all three mechanisms in a way that positive project outcomes are generated.  相似文献   

20.
项目合伙人模式是与合伙人建立起一种可灵活调整的动态合作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和短期合作模式中的弊端。基于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本文从项目合伙人模式各阶段的核心目标出发,探究了其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与治理机制。以北京华开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为案例,分析其利用项目合伙人模式进行战略转型过程中合伙双方投入的资源类型、配置状态、交互过程,最终提出了项目合伙人模式的实现过程和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模型框架。研究发现,项目合伙人模式延循着创建期、磨合期、稳定期和完成期这四个阶段,通过一系列治理机制实现建设方与合伙人之间资源获取、资源协调、资源嵌入、资源整合,使得项目合伙主体之间得以相互配合实现共赢。本文归纳并揭示了项目合伙人模式的实现过程与治理机制等一般规律,可为未来实践中项目合伙人模式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