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鲁班木经》制作算盘的规格 ,由于古文没有标点 ,造成后人点句错误 ,虽有人认为我国算盘经过了以“线”为梁的阶段 ,争论长达 1 6年之久。姜 (克华 )老并亲自改制成以“线”为梁的称作《鲁班算盘》 ,撰文《〈鲁班算盘〉制成了》在《齐鲁珠坛》2 0 0 0年 5期发表 ,借以证实我国算盘曾经过以“线”为梁的发展阶段。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曾以拙文《对〈算盘以“线”为梁的阶段〉之我见》(载《齐鲁珠坛》2 0 0 1年 3期 )进行争议。笔者早年曾响应号召下乡 ,用学得的木工技术制作门窗、写字台等 ,对“起碗底线”和“起一字线”都经常使用近十年之…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算盘的研究者对制作模式各持己见 ,有人认为原始型算盘没有横梁 ,以算珠颜色区分上下算珠之值 ;姜 (克华 )老认为算盘以“线”为梁 ,并以制成的“鲁班算盘”作证。究竟何说为是 ?笔者认为周葵先生在《齐鲁珠坛》1 999年 6期所载《此“线”非那纟泉》一文对原文错别字加以纠正 ,尤其对“起碗底线”的考查 ,说明算盘并不存在有过以“线”为梁的阶段完全是可信的。1 《鲁班木经》原文虽无标点 ,但仔细推敲点句 ,文中“起碗底线”起着一语双关的作用。因为算盘构造之框梁 ,既有厚度而无棱角 (下底除外 ) ,须经“起碗底线”才能将棱角…  相似文献   

3.
爷爷的书房     
爷爷的书房徐伊俪走进爷爷明亮的书房,一眼望去,橱里堆的,墙上挂的,台子上摆的,都是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算盘。其中,大算盘大到比我身高还要长;小算盘小到只有我的文具盒里的橡皮那么小。这些算盘中,有精致灵巧的银算盘、铜算盘、铝合金算盘、不锈钢算盘;有古朴典...  相似文献   

4.
最早的文学作品中的算盘文化范例当属宋末元初作家刘因(1249—1293)在《静修先生文集》卷十一中的《算盘诗》,诗曰:“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是一首借题发挥以“算盘”为题用以抒发作者“知足不辱,反对好财盘算思想”情怀的准...  相似文献   

5.
1 前言为了更好地有助于研究探讨我国算盘的历史及其发展过程和经过那些阶段 ,必须把“珠算”这个名词及有关的事物先予说明。1 1 什么是“珠算” ?什么是“珠算” ?各人的说法虽然不完全相同 ,但重要意义基本是一致的。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运算的一种计算技术 ,是一门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内的应用科学。由于算盘上面有算珠 ,运算时 ,根据珠算的口诀、原理和方法拨动算盘上的珠子来计算 ,珠停数出 ,所以叫“珠算”。这是现代对“珠算”的名词解释。“珠算”这个名词。在我国书笈中最早出现的 ,就是《数术记遗》(简称《记遗》)。《记遗》…  相似文献   

6.
看了《中国工会财会》2006年第11期“文化长廊”栏目中刊登的金祺写的“算盘情思”一文,使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既亲切又激动,心里有一份特殊的情愫在跃动,悠久而绵长。我想凡是年龄稍长的经济工作者,与算盘有过交道的应该有同感吧!算盘是中国发明的,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算盘为经济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不应该忘记或遗弃它。现在我计算加减法还是喜欢用算盘。我赋《算盘——我的伙伴》诗一首。以抒发我一个老会计对算盘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7.
姜克华先生根据《鲁班木经》做了一把“以线为梁”的算盘 ,称为《鲁班算盘》 ,由此他得出“算盘经过了‘以线为梁’的阶段。”对于姜克华先生在古稀之年还亲自找人制作一把“以线为梁”的算盘的钻研精神十分钦佩 ,但是不是由此就能证明算盘经过了“以线为梁”的阶段 ,这种结论性的论断不敢苟同。为什么算盘的四边 (俗称木框 )都用木制面偏偏要用“线”去作梁 ?按古算书的叙述去制作算具这样的例子很多。几十年前日本著名学者三上义夫曾经按照我国古代著名的算书《数术记遗》作出了该书上所叙述的各种算法、算具提出了说明和想象图。 1 954年…  相似文献   

8.
《我把算盘失落了》是刊登在九六年第9期《歌曲“杂志上的一首创作歌曲的题目,是词作家黄淑子和作曲家刘友平联袂泰出的新作,全词如下:“我把算盘失落了,有几分眷恋;我把算盘失落了,失落了一个古老的烦恼。电脑的琴键弹奏着欢歌,银屏上映出串串绿色的笑。心儿在琴键上跳跃,快把数字的音符存进电脑。唉,我储蓄起一个个小小的我,嗅,我推动着一片片大大的潮!我把算盘失落了,有几分眷恋;我把算盘失落了,我的心曲在琴镀上飘呀飘……’f读罢这首《我把算盘失落了》,我立即联想到同样是这家《歌曲》杂志发表的另一首与“算盘”有关…  相似文献   

9.
1 珠心算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珠心算的基础是珠算。我们从一年级就把珠算引入课堂 ,使之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算盘有形象、直观性强的教学特点 ,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对抽象数概念的理解起到促进作用。如 ,在学生初次接触“数位”概念时 ,让学生在算盘上指指确定的个位 ,再指指十位和百位 ,说说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学生一边指一边说 :“从右边起 ,第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位。”借助于算盘这个工具 ,学生对“数位”认识准 ,记忆清楚。又如 ,学生在珠算加减法中学习的“满十进一”、“退一作十” ,加深了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珠算协会 1 995年编制的《中华算盘精品鉴赏》的《序言》第 3页中说的好 :“古今算盘 ,历经沦桑 ,不可能是一个模式。经过有机连结 ,自然与众说纷纭不同。历来形成的年代论 ,将以阶段论所代 ;……”笔者非常同意这种论点。《齐鲁珠坛》1 984年第 1期发表的拙文标题就是《算盘经过了以“线”为梁的阶段》。可是周全中老先生 (简称周老 )却说《珠算盘发展经过以‘线’为梁阶段的说法错了》(见《齐鲁珠坛》1 984年第 1期 )。1 算盘经过了以“线”为梁的阶段通过最近我请邓友国高级木工技师 (简称邓高师 )主要用手工制成了一把上二下五 1 4…  相似文献   

11.
要牢记周总理“不要把算盘丢掉”的衷告──读《中国会计告别算盘》一文的思考迟荣瑜读1994年9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载《中国会计告别算盘》一文,文章以“中国财政部决定到2000年,要在40%一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实现财...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前,在河南省南阳市一个偏僻的小乡村里,一个小女孩和她的爷爷在玩拨算盘."来看啊,这样拨一、二、三、四,这儿只拨一下就是五……"爷爷象变戏法一样,小女孩睁着好奇的大眼睛问爷爷:"这样小小的算盘能干啥呢?"爷爷说:"你可不要小看这把小珠珠啊,小到可以算几毛几分钱,大到可以算整个国家的收入支出呢."从那时起,这个小女孩就对算盘产生了敬意.  相似文献   

13.
喜看“珠心算”名称正式出台刘扬彦“头脑里打算盘”名目纷繁,莫衷一是,有的名称欠直截了当,苦了受启蒙数学教育的幼童和任课老师;珠算工作者、珠算教师为此也深感珠算算法学术交流不便。笔者曾撰文《从速给“头脑里打算盘”统一命名》,刊于《齐鲁珠坛》97年2期;...  相似文献   

14.
在几年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 章,其标题是“算盘虽小天地广阔”, 现在我仍然坚持这一观念。在日益广 泛使用电子技术的今天,根据我国的 国情,古老的算盘仍然显示着它独特 的作用,珠算在农村应用仍然较多,而 家庭理财基本上都用算盘。珠算作为 中华民族的国粹,以一种“新文化”姿 态进入国际文化交流。一、珠算历史悠久长期兴盛不衰 打算盘是非常实用的一种计算技术,在古代尽管封建士大夫视算盘“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在老百姓当中“用之者甚广”。北宋名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有赵太承药店,柜台上 有一把算盘;元初画家王振鹏《乾坤 …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乔羽的《算盘歌》春增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著名歌词作家乔羽1994年曾在珠算宗师程大位的故乡──安徽省屯溪,为他家乡山东电视台拍摄的以算盘为内容的电视连续剧创作了一首唱算盘而又不尽是唱算盘,谈论世间哲理而又句句不离算盘的《算盘歌》,现介绍给《...  相似文献   

16.
从无孔珠到有孔珠、算盘珠靖玉树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中提到:“珠算与用于宗教或幻术的念珠有什么关系吗?……念珠的发展和传播似乎是与珠算平行的,难道念珠不可能促使算盘这种工具兴起吗?”在这里,李约瑟把算盘与念珠(穿孔珠)联...  相似文献   

17.
从速给“头脑里打算盘”统一命名刘扬彦黄文坤《现代珠算》1/96期,发表《致读者和作者》,提出统一一些名词术语的要求。该刊同期刊载长沙李昂的大作《统一名词术语好》,文章的第一点说,心算而脑算,把“心”改为“脑”是符合客观事实和语言发展规律的。笔者深表赞...  相似文献   

18.
对于珠算式心算的一点初步印象卞传玲珠算式心算是以珠算的形象与方法在脑中进行的一种计算活动。它是在脑中的“虚算盘”上,按照打“实算盘“的方法“拨动”算珠进行的运算。所谓“实算盘”是指日常进行拨珠计算的实物算盘。“虚算盘”是计算者在脑中想象摆着的一架算盘...  相似文献   

19.
问:算盘和珠算是程大位发明的吗?答:算盘和珠算不是程大位发明的,早在他诞生之前就已经发明了,但肯定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因此算盘被世界科坛誉作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根据我国珠算史研究工作者和文物考古工作者的研究,一般认为完全成型的有梁穿档串珠算盘的发明时间应该是唐代,而随着算盘的发明应运而生的珠算,则最迟在北宋时已经普遍使用。最有力的史料证据有:宋徽宗大观二年因黄河泛滥而被淹没的河北省巨鹿县故城三明寺出土的“巨鹿算珠”文物与如今算珠相仿;北宋名画家张择端所绘名画《清明上河图》的赵太丞家药铺柜台…  相似文献   

20.
1、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关于算盘的重要指示:“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摘自《周恩来等同志会见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和夫人谈话记录》(1972年10月14日)。 2、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1977年5月30日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一批有识之士为了弘扬珠算文化。于1978年8月上书党中央请求加强领导,成立组织,9月得到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不要把算盘丢掉,交科学院、财政部研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