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平  韩莉 《中国保险》2007,(6):64-64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曾有保险公司在不恰当的时候,通过不恰当的人,将投连险卖给了不恰当的客户。随后而至的资本市场走熊,使客户的投资帐户大幅缩水,引发了投连险大量退保的“投连险事件”。此事件至今都影响许多保险公司及保险代理人,客户更是谈“投连”色变,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2.
刘平 《上海保险》2008,(5):34-35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资本市场疲软,客户的投资帐户大幅缩水,引发了投连险大量退保的“投连险事件”,导致此后投连险市场萎靡不振长达数年,这也是我国保险业遭遇的一次重大的信任危机事件。而今,投连险再度热销,让人不禁想起那次影响甚广的“投连险退保风波”。  相似文献   

3.
《大众理财顾问》2008,(12):36-37
我们关注到保险业近期不断上演集体退保事件,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销售投连险时对消费者的误导问题。投连险是保险公司提供的投资型的保险,与分红险、万能险不同,投连险不设立保底收入,在向投资者推荐介绍投连险时,需要明确告知。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底国内股市开始复苏以来,我国投资连结保险(以下简称“投连险”)又开始走俏,投连险业务保费收入结束了从2002年开始连续4年的负增长局面。近几个月来,投连险业务成为左右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不少省市的投连险保费收入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例如广东省前5个月投连险业务同比增长了384.15%。另据保监会资料统计,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底国内股市开始复苏以来,我国投资连结保险(以下简称“投连险”)又开始走俏,投连险业务保费收入结束了从2002年开始连续四年的负增长史(见图1),近几个月来投连险业务成为左右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的重要因素。2007年以来,不少省市的投连险保费收入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例如广东省前5个月投连险业务同比增长了384.15%。[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财会学习》2009,(5):38-39
(1)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将客户购买投连险的保费(扣除一些费用后)用于基金投资,该基金投资全部属于客户的资金,所获得的收益是否缴税?要交哪些税?。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2002年年初“退保风波”洗礼的投连险市场,在之后的三年多时间内逐渐淡出投资者的视线。直到2006年,随着股指的复苏,各大保险公司才开始纷纷抢滩,新产品层出不穷。凭借在5.30大跌和10月底的回调行情中跌幅低于同类基金跌幅平均水平的良好表现,投连险产品被冠以“基金中的基金”称号,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2007年是投连险风光无限的一年。  相似文献   

8.
所谓投连险,其正式名字是"变额寿险"。在保险产品中,投连险向来是颇具争议的险种。该险种究竟是保值增值的理财产品,还是更多的是具有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所要收取的费用又有哪些?明明白白的账单客户交纳的保费并非完全用于投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保险公司不“保险”的情况,会使很多人痛苦不堪。其实,保险公司不“保险”,往往都有其内在的因素.一方面“问题”出现在保险公司,而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投保人自己的原因,现在保险方面的专家把最常见的保险公司不“保险”的案例介绍给投保人,以引起投保人的足够重视.从而避免不该发生的事件再次上演:  相似文献   

10.
三石 《中国信用卡》2007,(5S):14-16
2006年股市东风不仅吹热了基金投资,而且将投连险这一与资本市场紧密关联的险种重新拉回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关注这片一度遭遇冷落的市场。日前,海康人寿、美国友邦、联泰大都会和信诚人寿等4家保险公司新设的12个投连险投资账户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复,掀起了一波投连险扩容浪潮。消费在今后投保时将面临更多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高业伟 《理财》2012,(1):61-62
股市的持续低迷,“受伤”的除了股民、基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群,那就是购买了投连险的客户。那么投连险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呢?  相似文献   

12.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保险公司推出了多款投连险产品,其中有不少的投连险产品在2009年度获得了较高的收益率,投连险成为投资者理财的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时,将自己的客户信息卖给保险公司,这种做法不太合适。“银保合作过程中,如何保护客户的隐私,已成为很大的难题。”中国保监会国际部主任孟昭亿说,银行掌握着客户的很多隐私,包括个人姓名、联系方法以及在银行里存了多少钱等等,  相似文献   

14.
定时定额定投,除了出现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和黄金投资上,还出现在投资连结险身上。眼下股市熊途漫漫还未见曙光,保险公司偏股型投连险账户价值也不可避免地“顺流直下”,定投便成为以时间摊平投资风险的一种长线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5.
2006年股市东风不仅吹热了基金投资,而且将投连险这一与资本市场紧密关联的险种重新拉回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关注这片一度遭遇冷落的市场。日前,海康人寿、美国友邦、联泰大都会和信诚人寿等4家保险公司新设的12个投连险投资账户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复,掀起了一波投连险扩容浪潮。消费者在今后投保时将面临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6.
投资连结险(简称投连险)是近几年来保险公司推出的新型寿险产品。投连险缴付的保费一部分购买保险保障,一部分用来购买由保险公司设立的投资账户中的投资单位。因此它除了具有保险保障外,保单的现金价值将直接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挂钩;投资账户内的资金由保险公司的投资专家负责投资运作,除了收取必要的管理费外,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20多家,投连险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约500%.投连险(投资型保险)得到保险公司重视、受到投资者追捧,但繁荣背后,消费者一定要冷静对待,审慎投资.  相似文献   

18.
把脉投连险     
1999年10月中国平安人寿推出我国第一代投连险产品,至今投连险市场已几经沉浮。2006年,我国资本市场回暖,与证券市场紧密相连的投连险“咸鱼翻身”,收益率普遍飘红,销售形势喜人,但此后随着资本市场深幅调整,投连险的投资收益与股市也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投资连结保险最早在美国推出,投资于股票、债券和不动产,被称为对付通货膨胀的险种。在国内投连险规模总体较小,尽管已有近10家公司推出投连险,但总保费收入无法与其他两类投资型保险相比。同时,投连险进入国内后就走了样。2000年前后,平安保险的投连险因为夸大收益率引发了退保风潮,使这一险种很快便遭遇挫折。随着2004年瑞泰人寿开业,信诚人寿、友邦保险、新华人寿、中宏人寿、光大永明、泰康等保险公司又相继推出了投连险,才使投连险出现转机。但与新出道的万能险相比,投连险势头显然弱了很多,某种程度上看,万能险成了投连险的替代品。到2005年末,投连险的收益已经开始好转。2006年投连险则在收益率上会有一定的攀升,改变账户亏损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比,我国投连险投资账户多履行了一个资产组合管理职能,这就使得投连险投资账户与基金具有了一定的可比性。本文基于投连险与基金信息披露的比较视角,指出了我国投连险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从保险公司、监管部门、社会力量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