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拥有大批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在溶入国际经济体系后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根据WTO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提供了世界上20%的纺织品和28%的服装.如果发达国家解除对纺织品贸易的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可达50%左右。除了劳动密集型产品之外,中国还是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根据美国电子消费品协会市场调查研究表明.世界上50%的DVD、数码相机、  相似文献   

2.
热钱出逃     
正2012年成为流动性的一个拐点,乃20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流动性宽松的时间点,应该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开始。这一年中国经济开始融入全球市场,由廉价劳动力和国外庞大需求形成合力,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而中国制造则成为世界廉价商品的代名词,充斥在世界各国的超市中。  相似文献   

3.
曾铮 《中国经贸》2010,(21):48-49
当中国“廉价劳动力”成为“优质劳动力”时,至少有三个事实是各国必须面对的:一是中国将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二是全球,“廉价消费”的“梦幻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三是全球经济将逐步进入—个“平衡发展”和“多级博弈”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经济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劳动力资源充沛的中国成为制造业的中心,被誉为“世界工厂”;资源充沛的巴西、俄罗斯等国,成为世界的原材料基地;美国、欧洲等资金、技术充沛但劳动力价格昂贵的国家,则把制造业外包,经济日益白领化,成为金融、高科技的“后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5.
“世界工厂”是对“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这个概念的通俗叫法,来源于对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兰开夏郡的美称。当时英格兰东北部的兰开夏郡拥有大量失业的农民和来自非洲、欧洲其它国家的廉价劳动力,第一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大大促进了英国在纺织、钢铁、机械、采煤等产业上的崛起,并带动整体制造业的发展。于是英国以其占世界30%-50%的制造产量、20%-25%的贸易量而主宰了世界经济,成为第一个“世界工厂”。其后美国、日本先后于19世一、“世界工厂”的原意产业走纪9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崛起成为“世界工厂”。纵观三大世界工厂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曾凭借其大量廉价劳动力成为“世界工厂”。如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却出现了民工短缺情况,很难想象中国居然会缺少劳动力?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  相似文献   

7.
【日本《富士产经商报》8月8日】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到来,中国经济虽然伴随着过热和泡沫的风险,但其规模却在迅速扩大。这个过程也是中国从依靠廉价劳动力出口成品的“世界工厂”,向购买力日益提高的“世界消费市场”转变的过程。曾把中国作为生产据点而涌入中国的日本企业,如今正在急于开拓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6,(11):12-13
【英国《金融时报》2月27日】随着中国恢复几个世纪前失去的贸易大国地位,她对敬畏的投资者、经济学家和政客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有时被称赞为全球经济好现象的主要来源,有时又被指责为坏现象的祸首,比如原料(包括石油)需求和价格的飙升廉价成品出口的增加,这使消费者受益却造成发达国家非技术劳动力过剩;还有全球变暖和禽流感。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不断显现出“对中国的依赖”,令中国“两会”吸引全球目光。“两会”引来世界舆论对中国经济大政的“众口评说”,诸多境外媒体发表消息与评论,其中认为“两会”将努力寻求“扩大消费的制胜之策”,成为外媒“英雄所见略同”的一个前瞻点。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不断显现出“对中国的依赖”,令中国“两会”吸引全球目光。“两会”引来世界舆论对中国经济大政的“众口评说”,诸多境外媒体发表消息与评论,其中认为“两会”将努力寻求“扩大消费的制胜之策”,成为外媒“英雄所见略同”的一个前瞻点。  相似文献   

11.
日本通产省2001年发表的白皮书,第一次提到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自此.这个话题已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和讨论。这一信息表明:中国的开放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对中国的影响已越来越多,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趋势正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世界产业资本转移与"长三角"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世界产业资本向我国大幅转移和集中的态势下,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引起世人的关注,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分工方式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世界制造中心”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在以要素分工为主特征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已具备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条件。文章还认为将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建成世界产品生产重要基地,是中国建成“世界制造中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世界工厂”,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中国经济发展绕不开重工业化道路,许多跨国公司看中了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纷纷把制造过程搬到中国.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Madein China。因为制造业还包含设计、工程、制造、服务多种层次,更多地融入了技术、人才和管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14.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快讯》2013,(22):16-16
中国经济的电子垃圾之痛 淘汰后的电脑和手机最终去了哪里?近日,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世界生产的大约70%的电子产品最终变成垃圾井流向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场”。电子垃圾是指废旧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这些产品大多产自中国,在世界各国“履职”后,最终“叶落归根”,又回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5.
崔晓红 《新财经》2011,(1):28-29
2010年发生的本田工人罢工等劳资纠纷事件,引发了中国企业如何在新的问题下保持高速增长的一次反思。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模式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拥有一辆汽车是国人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如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美梦不再难圆。随着中国车市的日益升温。全球汽车巨头纷至沓来.争夺这块“唐僧肉”。乘此东风.中国汽车企业也逐渐发展壮大.初露峥嵘。汽车市场上美日欧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这些昔日的霸主已不再笑傲江湖。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记录不断刷新。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带来的优势,使我们一跃成为汽车大国。然而,我们是“汽车强国”吗?回答是肯定的——不是!美国有通用、福特;日本有丰田、本田;德国有奔驰、宝马。我们有什么呢?桑塔纳、捷达在国内生产了近二十年。创造了世界车坛“神话”.但这最终还是德国的品牌。20多年的合资道路使中国汽车依附于世界品牌,滚滚的财源也蒙蔽了领军者的双眼,而属于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则丧失了发展壮大的宝贵的时机。但不幸中的万幸,我们还是幡然悔悟了。以奇瑞、吉利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勇敢地扛起了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让我们透过阴霾看到一丝曙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连同其他正在崛起的大国印度、巴西和前苏联国家有效地使全球劳动力翻了一番,大大提高了世界的潜在产出,因而未来的繁荣前景更加光明。较之以前或目前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较大,这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大军;中国经济是开放型经济,而且开放程度异乎寻常。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10,(3):44-45
1“保八”成功“四万亿”居功至伟 上榜理由:中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率先突围、一枝独秀。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均遭严重冲击,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但是,在一系列及时、有效的刺激经济举措的综合作用下,2009年我国GDP增速“保八”已成定局。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迷,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中国经济威胁论”曾经充斥西方媒体。日本人甚至惊呼,中国有取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将打败国际市场上的一切竞争对手,成为淹没世界的祝水。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外浙江人经济”为浙江小商品经济开拓了省外市场。如今随着浙江本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许多企业主动来到山西.利用山西的廉价劳动力或者自然资源.创造新的“浙江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