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生态足迹是基于空间土地面积的占用来衡量区域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及其程度的研究方法。通过生态足迹的计算,可揭示出一定区域内自然资源的消费需求与其供给能力的平衡状况,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而判断人类活  相似文献   

2.
魏来  薛齐 《城市问题》2012,(2):42-45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测算了其生物资源、能源消费及建设用地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临泉县生态足迹存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供需总量失衡、矛盾突出、受"域间贸易"影响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构成不对称等问题;与安徽省生态足迹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临泉县暂时属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等级,相当于安徽省1994年的状态;结合临泉县城市产业经济特点,基于生态足迹角度的分析,认为人口因素、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是临泉县面临的生态压力的主要根源。基于测算结果,提出了临泉县建设宜居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6,(29):45-47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2014年喀纳斯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得出喀纳斯景区2014年各类型土地的生态占用情况,最後根据生态盈余看出喀纳斯景区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状况。结果表明,2014年喀纳斯人均生态足迹为11.729514,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056231,人均生态足迹远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而由于喀纳斯景区的生产性土地是有限的并且是不能增加的,所以提出只有相应减少生态足迹,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减少赤字状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理论在长株潭城市生态安全研究中的应用与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实验区,其生态安全是指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理论为研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量化研究的手段,对于研究全球或一个较大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很好的可行性思路.但是,我们研究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进而具体到生态安全时,发现生态足迹理论在用于长株潭生态安全研究与评价时遇到了困难,如果对传统的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改进,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并以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这能更真实地反映长株潭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基于GIS技术.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海口市旅游青的生态足迹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08年海口市旅游生态足迹总量为355459.9488hm^2,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5575021×10^-4hm^2。其中交通足迹占绝对主导,为91.00%,其次是购物足迹,后面依次是饮食、住宿、娱乐和游览足迹。在六种生物生产性土地中,化石能源地比例最大,林地的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足迹的武汉市城市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艳红 《企业导报》2010,(6):243-245
生态足迹模型可定量反映城市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城市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方法,计算了武汉市2002~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探究了其城市化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动态变化情况。结果为:人口城市化水平和生活方式城市化水平对人均生态足迹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经济城市化水平和地域景观城市化水平对生态足迹具有反作用。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武汉市的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简称EF),最早是由加拿大生态学家Rees.William提出。生态足迹或称为生态空间占用,是计量人类对生态系统需求的指标,主要计量内容包括人类拥有的自然资源、耗用的自然资源、以及资源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态足迹核算方法研究中俄两国贸易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2003—2012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为样本,对两国在该时期内贸易生态足迹的结构及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俄双边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主要向俄罗斯出口耕地、水域和林地的生态足迹,从俄罗斯进口林地、水域和化石燃料用地的生态足迹。在中俄贸易中,中国长时间处于贸易生态盈余状态。中俄贸易使得中国间接地利用了俄罗斯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缓和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应进一步深化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优化进出口结构,以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池州市2003年生态足迹状况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池州市的生态足迹需求大于生态供给,生态赤字为0.7820hm2,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生态足迹的供需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需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并提出减少生态赤字,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我国开发土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生态问题,分析了这些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直没有被人们重视的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并且提出在土地开发利用下实现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对策。土地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是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污染并且已经威胁到人类生产和生活,我国的土地资源无论面积还是质量都已显现出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生态足迹理论的"空间互斥性"假设提出质疑,并阐述其局限性。结合当前都市农业、建成环境光伏一体化等城市土地混合利用新形式,提出打破"空间互斥性"的方法:置换与叠加。以天津市为例,分别计算空间"互斥"与"兼容"两种前提下的生态足迹与承载力,探讨打破"空间互斥性"假设对既有城市生态足迹分析的影响。结果显示,空间兼容后天津市建设用地的生态承载力提高了约63.5%,生态赤字缩小了约12.4%。"空间兼容性"实质是对城市的绿色生产性复垦,将应对资源短缺的着眼点由节流转向开源,以更好地引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温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采用相对指标法和生态可持续指数法对温州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温州市存在较大的生态赤字,表现出强不可持续性。据此,就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为温州市减少生态赤字、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华 《价值工程》2014,(20):165-166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敏感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基于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以2007年忠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为基础,计算并分析了忠县2007-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忠县的土地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可以这样来判断:当人类总的生态足迹小于地球的生态承载力时,人类活动造成的资源消耗就可以被恢复;而当人类的生态足迹大于地球的生态承载力时。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就超过极限,这时人类就将面临灾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引入生态足迹模型,使用北京市历年投入产出表数据对1995年到2005年期间北京市生态足迹规模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做出情景预测。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足迹的最终需求、流入量与流出量都持续增加,农业和其他服务业的生态足迹部门构成呈下降趋势,其他部门均有所提高;资源生产能力的提高,使生态足迹有减少的趋势;最终需求变化,是引起生态足迹增加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未来,北京市产业发展落实三二一的发展方针,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后,能够更好地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倡导创意农业、技术创新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兆言  张康静 《价值工程》2023,(33):124-126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生态资源与环境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作为衡量自然生态资源与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生态足迹的准确预测对于制定自然资源保护与环境治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3至2014年安徽省各生物资源及能源消费量,计算了各年人均生态足迹,并采用灰色GM模型、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作为单项模型进行预测,建立了基于诱导有序几何加权平均算子(IOWGA)的人均生态足迹组合预测模型,并将组合预测模型与单项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对人均生态足迹的拟合程度较好,具有较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发展理念的引领指导下,生态文明思想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及各行各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步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升级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生态文明思想和房地产行业发展变革的内在需求角度,思考二者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梳理生态环境经济价值的评价方法,研究生态价值如何更大程度转化到土地或地产开发产品中,从而提升其产品价值和企业竞争能力。同时,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在PEST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Ecology)这一因素,从而形成了“PEST+E”的宏观环境分析框架,探索出一种生态引领(EOD)的房地产企业市场策略和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碳足迹的概念源自于“生态足迹”,主要以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Oequivalent,简写CO eq)表示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广义的碳足迹可划分为国家碳足迹、企业碳足迹、产品碳足迹以及个人碳足迹等,狭义的碳足迹一般指的是产品碳足迹。本文涉及的为产品碳足迹范畴。  相似文献   

19.
新疆的土地面积位居全国之首,地域广阔,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约束,生态问题较为严重,虽然多年来政府在治理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形势依然严峻。人口、资源和生态的矛盾在可持续发展中日益突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更多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研究和分析影响新疆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本文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新疆2000-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新疆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6,(4):30-32
文章根据青岛市2013年的统计资料,对青岛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青岛市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18hm2,生态承载力0.515455hm2,总生态赤字为3.66hm2。人类活动严重超出了青岛的生态承载力,造成青岛人地矛盾严重,其中化石能源的生态足迹最大,青岛目前以消耗资源存量作为发展的代价,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