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季红  刘宇 《经济导刊》2005,(8):20-25
四年的熊市之后,中国股市将云开雾散见晴天,投资者期待的重大转折关键在于全流通方案和解决股权分置方案能否与市场预期吻合。  相似文献   

2.
全流通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流通问题之所以难,难在定价,而定价难在补偿。什么样的补偿才是的公平的?必须抛开补偿情结,辨证地看待历史。为了寻找一个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的绝对公平的补偿方案,使得全流通久拖不决,这对于无论哪一方投资者的利益实现都是不利的。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解决全流通问题。把定价权交给市场,交给供需双方,由供需双方按照资本市场游戏规则达成交易,最终实现非流通股的流通。  相似文献   

3.
悲喜全流通     
<正>“如果是单边送股的方案,全流通将成为推动大盘上涨的力量。”上海睿信投资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在接受《资本市场》记者采访时介绍:“全流通问题一直是悬在股市头上的一把利剑,开展全流通试点,将会使市场充分消化全流通因素,转而刺激大盘上涨。”市场人士对于全流通的期待由来已久,有关全流通的消息更是满天飞。此前,市场风传4月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股市的关注焦点是全流通问题,这涉及到十多年来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的利益关系。股市十多年来的演绎历程表明,流通股投资者为中国股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他们的血汗资本创造了股市今天的繁荣和壮大。然而,十多年来流通股股东在二级市场的投资回报为负。客观、理性地分析和评价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及投资回报,对当前全流通方案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勇  王锦 《经济师》2004,(10):126-126,129
如何解决全流通问题是当前证券市场最引人关注的课题之一 ,净资产权数方案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 :对于股价和转换价越接近的公司 ,全流通对市场的冲击将越大 ,反之 ,股价越是远离转换价的公司 ,全流通对市场的影响越小 ;营造一场大牛市 ,将顺利实现按照净资产权数方案进行的全流通 ;最后提出了两个值得今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亮 《资本市场》2005,(5):52-53
“如果是单边送股的方案,全流通将成为推动大盘上涨的力量。”上海睿信投资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在接受《资本市场》记者采访时介绍:“全流通问题一直是悬在股市头上的一把利剑,开展全流通试点,将会使市场充分消化全流通因素,转而刺激大盘上涨。”  相似文献   

7.
全流通应加强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关于全流通方案的讨论大都集中于非流通股转让价格的确定,试图为复杂的历史困境找到一把万能钥匙:一个让各方都满意的方案。然而,如果把全流通仅仅定位于非流通股持有人和流通股投资者之间的股份转让,那么方案的设计只能是如何切蛋糕,将蛋糕切成几块、谁拿大块、谁拿小块的问题,在设计方案时又  相似文献   

8.
芮卫 《经济论坛》2011,(5):51-54
本文从异质信念和投资者情绪等非理性解释的角度,对我国创业板市场203家公司的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创业板IPO抑价主要是由二级市场的非理性投资造成的,创业板市场资金博傻的投机氛围浓厚,投资者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价值投资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李宛颖 《经贸实践》2016,(16):52-53
本文基于市场非理性角度分析了2016年初熔断机制失灵原因.熔断机制引进的初衷是为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然而引进后多次触发熔断点引发了我们对熔断机制和股票市场的深思.本文认为由于投资者情绪、羊群效应、过度自信等市场非理性因素,熔断机制在我国出现了水土不服.最后根据非理性因素分析,本文从政府、上市公司、证券机构、媒体和投资者等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折让配售类国有股全流通模式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该说 ,年初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的阶段性成果》是在整理社会公开征集方案 ,集中社会各界智慧的基础上形成的 ;并在体现“三公”原则 ,维护市场稳定 ,保护投资者权益 ,强调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诸方面已经作了相当大的努力。然而 ,市场的反映却对此表现为深幅的下跌。笔者认为 ,该方案在理论框架上无可厚非 ,但实际操作上还应更详细一些。比如 ,如何给出更科学、更合理优化的竞价区间、竞、配、送及控股比例 ,从而营造出兼顾流通股东、国家股东及竞价方的利益、最终达到“共赢”格局的国有股全流通方案。为此 ,本文作者从博弈论的观点来重新认识 ,并结合中石化个股作了进一步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非理性的博弈:行为金融学视角的证券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行为金融学对传统证券监管理论"理性主义"和"市场至上"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挑战:不仅投资者可能是非理性的,监管者自身也可能是非理性的。本文对最近10年来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的证券监管理论进行了梳理,对"(监管者)非理性博弈(投资者)非理性"的行为命题进行了说明。我国目前很少有文献研究投资者非理性对证券监管的意义,更罕见对监管者非理性的研究,因此,本文最后呼吁我国证券监管的理论研究引入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另外,中国股市向来暴涨暴跌,特别是在当前中国股市深幅下跌之际,我们也同时呼吁监管者重视对"监管非理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2002-2005年的沪深上市公司并购行为进行了调查,发现反映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市场换手率、封闭式基金折价指数和个股超额换手率与公司并购后超额收益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认为,Miller(1977)的观点并不完全成立,投资者畀质预期并不是导致公司并购前股票上升和并购后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股票的定价应该更充分考虑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3.
论资本市场监管与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市场是支持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全流通市场环境下资本市场出现新变化和新趋势,必须在原有监管基础上与时俱进,尤其要增加监管的手段、权限与灵活性,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影响效应国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是否会影响股票价格和收益是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争论的焦点。现代金融理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某些投资者可能并非理性,但由于他们之间的交易是随机进行的,所以他们的非理性会相互抵消,股票价格不会受到影响,即使在某些情况下,非理性的投资者会犯同样的错误。但市场中的理性套利者也会消除他们对价格的影响,因此,股票的价格等于其基础价值,投资者情绪对资产价格没有影响,股票的预期收益由其基础风险大小决定。行为金融理论则认为金融资产价格不仅受基本价值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在市场渐进有效的进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现有文献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研究和明确的结论.本文对上证50指数所代表的子市场的噪声交易情况进行了度量,同时构建状态空间方程并采用Kalman滤波法测度了该市场的渐进有效性,进而研究投资者噪声交易对我国市场渐进有效性的水平及其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市场整体上趋于有效,噪声交易的平均水平在各时期比较平稳;噪声交易会起到微弱的降低市场有效性水平的作用,增加渐进有效性的短期波动,但是从长期看并不能影响市场趋于有效的趋势.本文结论说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不是造成我国资本市场非有效的根本原因,但是非理性行为也在短期内给市场的有效性进程造成阻滞.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已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全面铺开,以期实现资本市场的全流通。本文首先建立了考虑全流通预期的我国证券市场交易者策略模型,通过对波动性因素的分析得出了若干假设,从理论上推导出全流通对市场质量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以目前股权分置改革期中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435家公司为样本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全流通对市场波动性产生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7.
潘敏  朱迪星 《金融评论》2011,(3):114-122
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逐步发展,市场错误定价的稳定存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本文对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中投资者非理性范式下的前沿理论进行了综述,从投资和融资决策两个方面分析了面对错误时的外部市场定价行为,以及理性的财务决策者如何利用这种市场无效率来为长期股东获利,或迎合非理性投资者预期来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基于搜寻的有限参与、事件风险与流动性溢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卫星  汪勇祥 《经济研究》2004,39(8):85-93,127
本文在一个简单的投资决策框架内对投资者面对国有股全流通这一事件风险时的最优决策问题进行建模 ,得到一个基于流动性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结论表明 ,相对于不存在事件风险的情形而言 ,国有股的存在使得更多投资者不愿进入市场 ,导致市场流动性进一步下降。同时 ,这一事件风险使得选择进入市场的投资者要求更高的流动性溢价。由此 ,这一模型为最近几年来中国股市持续低迷的状况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已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全面铺开,以期实现资本市场的全流通。本文首先建立了考虑全流通预期的我国证券市场交易者策略模型,通过对波动性因素的分析得出了若干假设,从理论上推导出全流通对市场质量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以目前股权分置改革期中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435家公司为样本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全流通对市场波动性产生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阐述了股市调控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我国当前股市调控低效的原因,并指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会导致股市调控的低效,最后在对投资者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增强股市调控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