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是重要的产业类型,论文通过分析,确定了广西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包括的主要产业(行业),并计算出历年广西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值比重,对广西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进行实证描述,分析广西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必然性,最后提出了发展广西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以人力资本积累为核心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该经济增长模型反映了技术进步、研发特征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验证了当新技术产生时,人力资本积累所起作用最为显著.通过模型分析和数据模拟实验,表明由于教育导致的生产率持续提高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相对于其他生产力要素,教育可以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实证分析表明新技术与人力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在西部工业化演变升级和制造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对西部地区,特别是陕西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其他产业进行关联性分析,认为:我国西部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尤为显著,同时对其他支柱性产业的拉动作用也最大,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趋势、作用和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规律性、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以及我国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认为关键问题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在推进体制改革、鼓励技术创新、发挥企业主体地位、促进人才资源开发等方面实施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2015年中国与欧盟28国(EU28)19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对《京都议定书》执行期间不对称性减排是否导致中国对欧盟碳密集行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增加进行实证检验,以验证欧盟对中国“碳泄露”作用机制的存在性。克服内生性后的实证结果表明:欧盟对中国的“碳泄露”作用机制仅存在于在高碳排放行业中,但整体出口工业行业与低碳排放行业并不存在显著的碳泄露作用机制;研究期内中国工业行业内部研发活动的增强有效促进行业出口比较优势的提升,但工业行业企业规模的增加对比较优势的作用并不明显,企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进口关税水平对工业行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效应同样不显著;研究期内中国工业分行业资本劳动比逐年递增,但资本深化进程中的技术选择偏差导致资本劳动比对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了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现有理论和经验研究均对此尚无定论。本文运用中国省级数据检验了中国地区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行业比较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程度更强的地区在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更强。而且在加入了控制变量和考虑内生性问题之后,该结论依然稳健。这表明,中国没有发生国家层面的"碳泄漏"①。本文进一步指出,要素禀赋假说和波特假说在中国的成立可能是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和苏锡常在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生产要素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并对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支付系统数据是社会资金流动的客观反映、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轨迹的真实记载,其变动趋势与宏观经济发展相一致,通过分析其不同地区间的资金流动情况,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陕西省大小额支付系统业务数据为基础,借助资金流动规模、支付业务贡献度等指标,分析陕西省十市之间以及与省外之间发生的支付业务特点和资金流动的关联性,进而研究陕西省资金流动的规律和特点,并据此对陕西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试论广西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的筹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和目标的简要分析,提出了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广西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的思路和增加政府财政拨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旅游发展基金,以及建立国有资产运行公司,发展股份制企业,组建旅游信托投资公司,贷款投放对旅游项目给予适当倾斜,税金返还和经营权租让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三省市产业发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从京津冀产业结构变化的整体趋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三省市的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逐渐缩小趋势,京津第二产业比重也渐趋收缩,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太明显,三省市第三产业比重均呈稳步提高趋势.目前,北京呈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次之、第三产业比重最小的"三二一"型结构,天津与河北则仍属于第二产业占主要比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的"二三一"型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促进服务业增长和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OECD2014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并与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印度、俄罗斯、巴西)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而制造业比重相对较高;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处于较低的水平,制造业中间需求中来自服务业的比重较低;中国国民经济及各产业中间投入中,制造业投入率明显偏高,而服务业投入率明显偏低。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水平较低,不仅由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而且缘于要素供给不足和制度性约束;应放松服务市场管制,降低服务业进入壁垒,并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以实现在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先进制造业集聚、专业技术人才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辅相成.采用区位熵指标、基于中国分省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专业技术人才集聚有利于先进制造业集聚;地区收入水平增长与生存成本上涨对不同地区集聚的形成影响不同,其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制造产业聚集并不受制于用工成本压力,随当地总体收入水平的上涨集聚效应反而会有所加强,中西部欠...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在研究和制定区域产业政策时,选择、培育主导产业和引导、调整支柱产业是一项极其复杂和科学的工作。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但在视角、产业周期、目标利益等方面有巨大的区别,辨析和区分区域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内涵,对于科学研究和制定区域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流通业与制造业关系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流通业虽然在规模与总量上位居全国首位,但其发展速度滞后于制造业的高速增长及GDP的快速增长。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流通业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的协整分析结果显示,广东制造业的发展对流通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流通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发展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流通业对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尚未起到其应有的支持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分析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须导出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表。结果表明: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有极强的带动其他产业的作用,而且是一个高收益产业。传统产业是高技术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平台,而高技术产业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注入了活力,因此应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使其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从总体状况、地区差异、垄断因素三个方面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行业收入差距进行了成因分析,发现行业人力资本水平、行业垄断程度、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造成行业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后,对行业收入差距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短期看,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对促进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同时经济增长使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迹象也不明显;从长期看,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具有同向变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在产业战略选择上的趋同性,产生了对各地产业发展现状的考察与比较的紧迫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地区6个省的20个制造业进行分析发现,各省在制造业上的优势差异明显。中部各省要突破资源依赖的瓶颈,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产业的战略转型,就需要建设好服务于制造业的软、硬件环境。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作为其重要支柱产业,具有以制造业和科技为依托,以体育与旅游为重点,整合多元文化等特点.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中国应该从全球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的经济贸易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依然处在较低水平。广西与东盟各国发展经贸往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西应加强与东盟各国在纺织业、农业机械、电力、医药、矿产业、建材业、清真市场等方面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产业集聚原理以及创意产业本身的特殊性,从现实角度出发,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对集聚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从微观主体的区位选择角度以及外部性如何产生集聚规模收益的角度解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背后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进而解析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依托呈现集聚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