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范围(正常范围为103~107),我国各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攀升,1982年为108.47,1990年为111.14,2000年为116.86,2005年为118.58①.这个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限制生育政策不是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范围(正常范围为103~107),我国各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攀升,1982年为108.47,1990年为111.14,2000年为116.86,2005年为118.58①。这个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对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多数人的看法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重男轻女观念严重、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普遍和B超技术的普及应用等,是其主要原因。也有一些人认为,我国严格的生育政策是导致出生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后一种观点是否成立,直接影响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有必要加以澄清。我们认为我国的生育…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生育水平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我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在人口数量控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国内各有关机构,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我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总和生育率已经在替代水平以下。但是,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发布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22,震惊了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专家学者。虽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我国出生人口数据质量的质疑一直存在,但是这样低的水平仍大大出乎学者们的正常判断。  相似文献   

4.
《商》2016,(5)
人口出生性别比的不断升高,使得男性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攀升。据统计,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生性别比已经超过120,这大大偏离了正常出生性别比的范围。从世界范围的人口发展历史来看,在正常情况下,出生婴儿的性别比要保持在102到107这个范围内,但是由于男婴儿和男青少年的死亡率通常要高于女婴和女青少年的死亡率,因此到了适婚年龄阶段,男性和女性的人口总数大体相当。但是如果出现出生性别比超过这个范围,男女两性适婚年龄阶段人口之间的比例平衡就被打破,出生性别比达到120就意味着,平均每出生100名女性婴儿就要对应出生120名男性婴儿,所以有新闻媒体称未来中国将要有3千万男人打光棍这也不算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116.86.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是社会文化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全国2869个县级单位的五普数据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就全国来看,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最显著,其次是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切实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使出生性别比恢复自然平衡.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116.86。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是社会文化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全国2869个县级单位的五普数据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就全国来看,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最显著,其次是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切实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使出生性别比恢复自然平衡。  相似文献   

7.
张喆 《致富时代》2011,(3):80-80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我国总人口为13.7亿,增长比例较之前相比明显下降,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也下降了不少。这说明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着实有效,但在其中据观察这项政策也有着它的不足之处,尤其表现在家庭消费上,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这项基本国策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才是我国未来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早在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就被大家发现。可能是出于维护国家的形象,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108个男婴对应100个女婴那时被一些人怀疑是统计误差所导致。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出生婴儿性别比113,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119。如果再不改变现有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9.
引言 2005年12月8-10日,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人口学会和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主办了<首届中国人口学家前沿论坛>.论坛的主题为"低生育率下的中国人口问题与对策".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研究机构的200多位人口学者和人口学研究生出席了会议,就近年来各自的人口研究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对我国目前面临的各种人口问题,包括生育政策问题进行了严肃而认真的探讨.会后,北京大学<市场与人口分析>编辑部决定在2006年第1期的"马寅初人口科学论坛"(以下称"论坛")中就"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抉择"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委托我作为本期论坛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各省市的人口出生性别比数据,定量检验了经济、教育、医疗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人口出生性别比在地理上存在集聚现象,空间地理因素对其影响显著;教育和医疗水平对出生性别比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它们会通过空间地理因素、经济和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间接影响出生性别比。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最显著。经济及医疗水平越高出生性别比越低,教育水平越高出生性别比越高,计划生育政策越宽松出生性别比越低。  相似文献   

11.
关注生育政策与人口结构的联动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大力控制人口增长以来,在经历了近十多年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之后,当前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突出特点是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五大人口高峰”的相继到来。如果说20年前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各省市的人口出生性别比数据,定量检验了经济、教育、医疗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人口出生性别比在地理上存在集聚现象,空间地理因素对其影响显著;教育和医疗水平对出生性别比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它们会通过空间地理因素、经济和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间接影响出生性别比.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最显著.经济及医疗水平越高出生性别比越低,教育水平越高出生性别比越高.计划生育政策越宽松出生性别比越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抉择——引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2005年12月8—10日,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人口学会和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主办了《首届中国人口学家前沿论坛》。论坛的主题为“低生育率下的中国人口问题与对策”。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研究机构的200多位人口学者和人口学研究生出席了会议,就近年来各自的人口研究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对我国目前面临的各种人口问题,包括生育政策问题进行了严肃而认真的探讨。会后,北京大学《市场与人口分析》编辑部决定在2006年第1期的“马寅初人口科学论坛”(以下称“论坛”)中就“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抉择”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委托我作为本期论坛的主…  相似文献   

14.
关注生育政策与人口结构的联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大力控制人口增长以来,在经历了近十多年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之后,当前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突出特点是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五大人口高峰"的相继到来.如果说20年前我们面临的人口主要是数量问题的话,那么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除了庞大人口基数下的低惯性增长外,人口素质与人口结构问题已经凸现.由于长期受生育政策的制约,我国人口问题的性质已从简单转向复杂,从单维走向了多维.人口结构变动,特别是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变动与生育政策的联动效应,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早在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就被大家发现.可能是出于维护国家的形象,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108个男婴对应100个女婴那时被一些人怀疑是统计误差所导致.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出生婴儿性别比113,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119.如果再不改变现有的社会文化环境,到2010年这个数值可能会达到130,130个男婴对应出100个女婴不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数字猜想.  相似文献   

16.
2011年4月底,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数据表明我国当前人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口老龄化程度深且发展超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空巢和失能老人数量骤增、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迅速降低以及城乡人口老龄化倒置等,这些问题都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可见,如何应对上述人口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实现我国人口和社会长期均衡发展,是我国未来将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深圳老年人口社会保障与实践杨中新(深圳大学公共行政学系主任)社会学家、人口学家们惊呼:深圳──这个新兴的年轻城市,竟面临着人口老化!深圳市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市60岁以上老人为57992人,已占当时全市常住人口的90%。从分布地域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长期人口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出现了迅速、持续增高的现象和趋势,这对未来中国人口的发展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性别比方案预测我国人口未来百年的发展状况,考察出生性别比偏高对人口总量、出生人口规模、总人口抚养比以及婚姻市场的性别比等产生的影响.出生性别比偏高会降低出生人口规模、加速人口老龄化以及造成婚姻挤压等人口后果.  相似文献   

19.
结合文献梳理,提出了人口性别比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检验。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中既存在女性的漏报瞒报,也存在男性的漏报瞒报;1949年以来中国总体人口性别比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关系不对应;婚姻挤压由于存在连续性,靠扩大婚龄差无法缓解;男孩偏好是个文化观念问题,更是个社会结构与制度问题;当前独生子女政策正面临考验;人口调查与数据分析中还存在值得认真面对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性别比":我们知道什么,还应该知道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文献梳理,提出了人口性别比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检验.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中既存在女性的漏报瞒报,也存在男性的漏报瞒报;1949年以来中国总体人口性别比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关系不对应;婚姻挤压由于存在连续性,靠扩大婚龄差无法缓解;男孩偏好是个文化观念问题,更是个社会结构与制度问题;当前独生子女政策正面临考验;人口调查与数据分析中还存在值得认真面对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