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异质性视角下中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不断提高碳排放效率,能够有效地激发减排潜力。本文在省域异质性视角下,运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分析的参数方法测算和分析中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考虑碳减排技术的省域异质性后,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减小。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效率有利但影响不显著;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有利于提高碳排放效率;贸易开放显著提升碳排放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效率影响并不显著;实施能源目标约束政策有利于促进碳排放效率,政府干预能力越强,能源目标约束的减排效果越好。未来中国提高碳排放效率的的工作重点应着重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能源结构,同时通过制度安排促使地方政府积极设计和实施碳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2.
可再生能源投资效率关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在环境不确定性和税收激励政策的影响下, 可再生能源投资效率会偏离其有效水平。 基于异质性双边随机前沿模型, 本文分析了环境不确定性和税收激励政策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效率的影响, 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 环境不确定性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效率存在 51.84%的负向影响, 税收激励政策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效率存在 48.16%的正向影响, 最终导致可再生能源投资效率低于其最优水平; (2) 在环境不确定性和税收激励政策综合影响下, 国有可再生能源企业投资效率为 1.15, 非国有可在生能源企业投资效率为-7.85, 国有可再生能源企业投资效率明显高于非国有可再生能源企业; (3) 税收激励政策对国有可再生能源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更大, 为 34.81%,比对非国有可再生能源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高5.84%。 以上结论为可再生能源企业更有效地投资以及为政府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相关税收激励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为可再生能源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化发展和政府更有效地干预市场经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技术效率的测算在经济与管理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投入和产出角度分析了技术效率含义及其度量,对技术效率测度前沿分析方法中的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在效率前沿形状、随机误差的处理和随机误差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指出了现有方法的不足,并从研究思路方面提出了技术效率测度前沿分析方法在中国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西部地区2000 ~ 2012的面板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模型在分析该问题时具有较好效果,并且西部地区省城能源效率的提高对邻近省份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分析还发现,第二产业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的增加对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源价格的作用并不显著,而人力资本与能源效率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指标共11个影响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显著地与能源效率正相关,技术进步会提高能源效率;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能源效率;煤炭消费比重提高也会降低能源效率,而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则会提高能源效率。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和市场化均会显著地改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环境问题背景下,一个区域内某行业的生产成本取决于该区域的能源效率水平以及该行业的研发创新水平,而技术创新的相关成本在区域间的相互依存性又将影响能源效率政策效应.本文以两区域模型为分析框架,从技术创新导致的成本相互依赖角度考察区域间气候合作与能源效率政策的选择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气候合作下可以通过征收能源税而实现最优结果;如果区域间不合作,区域内将采取额外手段来提高能源效率,原因在于缺乏合作将导致征收的能源税过低,从而形成了采用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以减少区域外生产排放量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电解铝是典型的能源密集型产业,能源效率是影响中国电解铝企业经济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能源已成为决定电解铝企业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但是简单的单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方法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效率,也无法作为电解铝企业空间布局的决策依据。本研究介绍了基于DEA的电解铝能源效率评估方法,并分区域及集团对2004年及2011年我国电解铝企业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对空间差异以及产业迁移现象进行了经济解释,结果发现:(1)我国电解铝能源技术效率优化的根本动因是技术进步,整体趋好,空间差异不明显;(2)经济效率指标区域差异明显,技术效率指标集团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江苏省总体以及13个市的能源强度与效率状况进行了分析。运用变异系数与基尼系数对地区间能源效率进行能源效率统计图形的差异分析,运用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对能源效率收敛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江苏省区域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效率的不均衡性,从整体角度上看,各地区之间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明显减小,能源效率是趋向稳定的,但是从区域层面上,能源效率存在差异。能源效率低的地区的效率提高快于能源效率高的地区,最终赶上能源效率高的地区。地区生产率的增长、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收敛,通过弱化能源效率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实现低水平地区能源效率向高水平地区的收敛,能够明显地改善江苏省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9.
孙永祥 《广西电业》2013,(Z1):36-37
近日,《世界经济论坛》与埃森哲咨询管理公司共同推出了《2013——全球能源工业效率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对世界不同国家的能源强项和弱项从经济、生态和能源安全观点进行了评估。在评估中,中国仅位列第74位,挪威、瑞典、法国、瑞士、拉脱维亚等8个欧盟国家名列前茅。排名74说明我国必须大力提高能源效率众所周知,能源使用效率是考察能源利用程度和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它可反映能源消费过程中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生产理论,提出短期能源利用效率和长期能源利用效率的概念,并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2000—2010年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估算中国的长、短期能源利用效率,实证分析了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对长短期能源利用效率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①我国"十五"与"十一五"期间的短期能源利用效率大致相同,但在长期能源利用效率上,前者明显高于后者;②除东北外,国内各区域短期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异较小,长期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异较大;③结构调整对短期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显著,但对长期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④技术进步通过改变前沿面,可以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⑤短期内,加强管理能够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但强化管理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长期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2004~2010年间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自200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显著提升,但整体依然偏低;企业超额获利能力、员工素质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规模对技术效率也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不大;第一大股东的国有股性质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企业成立时间长短、技术人员比重、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对技术效率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融资视角来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其自身特点受制于较强的融资约束。因其引发的资金不足问题导致新能源企业的投资效率低下。为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政府补贴成为缓解融资约束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0~2014年新能源产业微观数据,在全样本和按企业异质性分组的子样本下,利用异质性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定量估计融资约束和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投资效率的双边效应和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而言,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产业上市企业投资效率的正向效应能够平滑融资约束的负效应,但却未能完全正负抵消,新能源产业上市企业仍存在投资不足现象。但也有1/4的企业存在过度投资现象。从新能源上市企业的异质性来看,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Using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s methodology with data from 1579 private‐sector establishments, we demonstrate that HR practice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relative firm‐level efficiency. Supplemental analysis implies that this efficiency analysis is substantively different than the common approach to evaluating HRM’s relationships with firm‐level labor productivit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HR practices’ contributions to relative firm‐level efficiency are an important but heretofore overlooked factor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RM and firm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7,自引:0,他引:87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并考察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和所有权结构等因素对研发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是: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整体偏低,但呈现稳步上升状态,行业间效率差异有逐步缩小趋势。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程度与研发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比重对研发效率也有正向影响,但外商投资企业对研发效率的贡献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单供应商-单销售商两级供应链,建立了“批对批”、等量延迟送货和等量 非延迟3种生产-补货模型,研究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集中式决策和分散式决 策策策略。给出了各种情形下供应商和销售商各自的最优决策以及与之相对应的 库存水平和供应链系统总成本函数。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分析了模型的最优解 特性并对结论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has a great ripple effect on the overall national economy. However, there is no consensus about what is the optimal regulation policy for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Regulations o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re different by region (i.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Union and Asia).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comparative efficiency analysis for different policies that apply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or data envelope analysis. However, these comparative studies are inappropriate because the production functions for each region are not identical. Thus, this paper addresses meta-frontier methodology, which can reflect differences in production func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s the highest meta-frontier efficiency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apply an innovative econometric tool to estimate mark-ups in an output marke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is in the novel use of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that is widely used to estimate efficiency. We show that this method, which we call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estimator of market power, can be used both in the dual cost function framework and in the primal framework, and that mark-ups can be estimated with or without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We apply this method to the Norwegian sawmilling industry, 1974–91.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市视角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无疑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契机。借鉴区域和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范式,结合新能源汽车特点,论文有针对性 地选取评价指标,以11个新能源汽车主要推广城市创新数据为基础,在城市视角下应用主成 分分析与DEA的组合方法,定量评价了其技术创新效率。通过对投入产出数据的DEA有效性进 行对比分析,发现这11个城市的整体技术创新效率偏低,主要是受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交 叉作用影响,且普遍存在新产品开发投入冗余、研发支出投入过多、企业规模不合理和资源 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