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透明度与政府会计改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透明度手册》的核心就是要求政府定期向公众提供全面并且真实的财政信息 ,而编制和公布政府财务报告是向公众提供这些财政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 ,《财政透明度手册》对各国的政府会计改革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介绍了《财政透明度手册》的基本要求 ,并分析了它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房红  亓亮  房秀华 《会计师》2011,(4):9-11
<正>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应加强财政透明度进程。财政透明度实质在于政府要及时、完整、准确地向公众公开其活动的信息,而政府财务报告是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故提高财政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政透明度的度量及改进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透明度主要是指政府向公众公开政府的结构与职能、财政政策目标、公共部门账户、财政筹划和预算信息的程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财政透明度有四个方面的要求,即政府应当明确其职能和责任范围、必须全面公开财政信息、合理公开其预算编制和决策程序和提供真实的财政数据。对照这些规范,我国财政的整体透明度较低,并且存在着许多问题。最后文章还给出了增强我国财政透明度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从管理型政府向"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财政透明度问题提到日程。财政透明是促进效率、保障政府和官员负起责任的一种方法。提高财政透明度是完善财政预算的前提,是加强财政监督的基础。目前我国在财政公开透明上取得了进步但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公开信息不全面,不详细,等问题,由此导致我国财政透明度较低。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透明度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财政透明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方爱丽 《中国外资》2013,(4):105-106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的稳步发展,公众及其他信息使用者对政府财务信息需求也日益增加,对财政透明度的研究也成为新的趋势。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存在的诸如挪用专项资金、"三公"经费难以透明化等一系列资金监管及使用方面的各类问题日渐突出。学术界关于加快政府会计改革,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的呼声愈来愈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的稳步发展,公众及其他信息使用者对政府财务信息需求也日益增加,对财政透明度的研究也成为新的趋势.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存在的诸如挪用专项资金、“三公”经费难以透明化等一系列资金监管及使用方面的各类问题日渐突出.学术界关于加快政府会计改革,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的呼声愈来愈高.  相似文献   

7.
预算是政府调控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加强政府治理的重要方式,而预决算的执行偏差会影响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信度。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我国31个省市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财政透明度与地方政府预决算偏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对地方政府收入与支出预决算的偏离度均产生明显的负向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东部省市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对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的偏离度产生的负向效应较中西部地区更为突出;而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对中西部地区政府预决算支出偏离的负向影响效应较东部地区更加明显。为持续发挥财政透明的积极作用,应当不断拓宽预算信息公开的方式和渠道、积极发扬媒体社交等公众平台的降低信息专业壁垒的作用,并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政府财政信息公开,不仅是现代社会公民知情权的要求,而且是公众参与财政决策、监督政府财政活动.实现良好政府治理的前提。本文试图分析中国财政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提高财政透明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政府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核心是公众能够及时、充分地获取政府的会计信息,以正确评价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对于强化政府公共受托责任,降低政府代理成本,以及减少腐败,建立高效廉洁的公共治理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政府会计信息透明度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针对我国政府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政府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评级思路、评级要素、评价指标等方面就国际主要评级机构对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和城投债管理三个方面对我国省级地方政府信用状况进行评价。进而从增强数据可及性、统一债务核算口径、改革政府预算制度和提高财政信息透明度四个方面提出提高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晒部门决算是释疑而不是存疑,地方政府应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财政透明度。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地方政府被要求向公众公开部门的预决算情况。自广州市于2009年首次把政府部门预算挂网后,全国各地陆续向公众晒三公账本和预算支出。尽管不同地区对当地政府晒三公账本的"质量"评价不一样,但是财政透  相似文献   

12.
<正>财政预算透明度问题已成为我国财政改革、发展中一个十分突出问题。如何公开财政预算信息,特别是公众能够及时、充分地获取政府的财政预算信息,以正确评价政府公共预算受  相似文献   

13.
PPP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虽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主体复杂、周期长和成本高的固有特征也使其面临更多风险。对风险进行合理分担是PPP项目能够成功实施的关键,鉴于PPP项目参与双方的地位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论文从不完全信息的角度构建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得到风险分担的影响因素为损耗系数、风险转移比例和风险转移概率。基于此,对PPP项目风险分担提出以下建议:建立政府信用约束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和促进政府角色转变。本文的研究为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财政透明度视角的政府财务报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透明是公共财政的本质特征,财政透明度的实现离不开政府财政信息建设。我国现行以预算会计报告为核心的财政信息过于简单且缺乏系统性,使财政与经济政策的选择乃至预算的编制缺乏充分依据。笔者认为,深入研究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构建问题,使政府财务报告成为沟通政府与民众间的重要信息源和体现政府财政透明度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提高财政透明度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助于增强公共责任,优化政府行为,因此各国纷纷致力于财政透明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但实践中仍有众多国家在财政透明度方面表现不佳,在提高财政透明度的过程中遭遇种种阻力。文章在深入分析提高财政透明度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财政透明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余蔚平部长助理指出,财政透明度是政府良治、财政公平和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加强财政透明度,有利于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规范政府行为,促进科学决策;有利于増强公众监督,防范财政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有利于将政府的政策意图和激励方向告知社会,合理引导经济社会主体的预期和行为。会计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财政透明度建设中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此,他提出三点倡议:第一,高度重视会计在财政透明度建设中的作用。第二,加快推逬政府会计标准的建设。第三,充分借重职业会计师的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17.
新《预算法》的实施大大加快了中国财政透明度提升的进程,尽管新《预算法》在公开内容范围、主体范围、公开时限以及处罚力度等方面对中国财政透明度做出了相应的修正和补充,但当前中国财政透明度建设仍存在着立法和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公众参与严重不足以及各相关信息的公开程度差别较大、预算公开作用较弱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应深化法制建设,强化立法机构监督机制;增强各部门主动公开预算信息的意识;积极引导公众参与;丰富财政信息公开形式。  相似文献   

18.
向公众公开货币政策及其相关信息,加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已成为当前国际上货币政策发展的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也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综合了当前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对货币政策度的提出与发展、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涵、货币政策透明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以及透明度的度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进一步加强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研究,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应益华 《财会学习》2011,(10):29-31
目前,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确保财政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提高财政信息的透明度、强化受托责任。各国l司逐步形成一种共识,就是在政府部门和公共领域需要建立健全可比的会计制度。实现政府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有利于提供可比、相关以及可理解的财务信息。  相似文献   

20.
张琦  张娟 《会计研究》2012,(7):24-31,96
在西方国家的政治市场中,会计信息被公众视为政府不同公共政策经济后果的货币化体现与替代变量。公众通过会计信息识别公共政策的差异,做出支持或反对执政当局的决定。政府披露会计信息,说明公共资源的使用过程(预算信息)与使用结果(形成的资产、负债与发生的成本),以便获得公众的支持,谋取再次当选。政治市场中的信息供求双方经过博弈,导致会计信息披露将受"准则"的约束而实现均衡。然而,我国公共领域会计信息披露并未实现上述均衡状态,反而呈现出供给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本文期望通过分析我国政治体制下的信息供求双方与信息产品的特殊性,解读上述现象形成的公共领域信息披露悖论,并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