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慧刚 《商业时代》2005,(21):48-4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越来越自由,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发展中国家的新兴经济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短期资本的重要活动场所;国内资本与国际短期资本连接更紧密。金融危机的实例表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和汇率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我国加入WTO,国际资本尤其是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大,选择合适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会减轻国际短期资本对我国的冲击。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长期目标是建立浮动汇率制,近期目标和现实选择是人民币汇率目标区。  相似文献   

2.
汇率作为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其实质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汇率的变化通过影响货币的相对购买力和贸易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来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对外贸易活动。自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于2005年7月和2015年8月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发现:从长期来看,决定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基本因素是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从短期来看,决定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则是人民币汇率指数和美元汇率指数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3.
汇率作为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其实质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汇率的变化通过影响货币的相对购买力和贸易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对外贸易活动。现首先阐述了2005年"7.21"汇率改革和2015年"8.11"汇率改革,并分析了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主因素,主要有我国外汇供求状况与人民币汇率间的相关性分析;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人民币汇率指数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最后通过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模型,说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和美元指数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资本高度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已逐步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地位也不断上升,因此人民币随之也面临着升值和国际化趋势。本文在简要地介绍国际汇率制度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汇率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系统阐述,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在对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做出评价的基础上,以经济学的原理和他国经验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在金融自由化趋势下 ,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资本流动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 ,资本项目下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汇率制度选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同资本项目下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浮动汇率制度的配合相比 ,资本项目下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制度的配合是没有效率的。我国的实际汇率制度是名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实为固定的汇率制度 ,在资本自由流动成为必然的趋势下 ,这样的汇率制度安排必将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商》2015,(21)
在201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要在2015年努力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一目标的实现。一些专家学者担心资本账户开放之后,资金流动频繁,会使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发生大幅度波动。本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结合2005年7月汇率改革之后到2015年3月的相关数据,从实证方面对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这一时间段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比较小,甚至是没有影响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央行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这种干预稳定了人民币的汇率。但是开放资本账户之后,央行通过干预的方式来稳定汇率会难以继续维持,所以汇率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基于资本流动的人民币汇率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有很多,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具有很大的影响。资本所有者为追逐利润最大化进行博弈,资本总会流向资本收益率高的一国。仅从资本流动考虑,当资本流向我国时,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当资本流向外国时,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并重点分析了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制度改革,决定和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最后给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主要是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实现人民币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浮动,逐步完善外汇市场,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人民币的自由浮动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主要的能源消费国,石油价格一直都是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伴随着资本账户的不断开放,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越来越多体现在对汇率的影响之上。通过引入资本账户开放,本文构建了动态局部均衡资产选择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考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际油价对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影响和冲击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会受到油价变动的显著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因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而发生改变;油价变动对汇率的冲击具有持久性,并且油价下跌会导致人民币的持续贬值;油价变动对汇率的解释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经济变量,能解释大部分的汇率变动,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应适时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并注重油价变动所引发的国际资本流动冲击,以防范汇率持续大幅波动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
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能够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和释放风险,是跨境资本流动的自动稳定器。基于32个新兴经济体1990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四季度跨境资本流动数据,考察全球金融冲击背景下新兴经济体汇率制度选择对跨境资本流动的作用可以发现,全球金融冲击影响新兴经济体短期跨境资本流入,但不同汇率制度间存在系统性差异,相比于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和中间汇率制度强化了全球金融冲击对新兴经济体短期跨境资本流入的负影响。同时,考虑到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等诸多方面与其他样本新兴经济体存在的差异,将中国剔除后进一步检验汇率制度对全球金融冲击和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调节作用,亦得到了相似的结论。而且,替换全球金融冲击代理变量、考虑制度因素影响、考虑跨境资本流入导致汇率制度变迁的反向影响后该结论依然稳健。由此可以认为,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尽管灵活的汇率制度难以提供完美的绝缘性,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全球金融冲击对跨境资本流入的负面影响。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为真正实现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我国监管部门一定要把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改革的自主性、渐进性和可控性;一定要合理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促使汇率更好地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一方面,市场化汇率制度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资本项目可兑换决定均衡汇率,并促进汇率制度弹性化和市场化.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日益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中国应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相应地逐步增大汇率制度的弹性空间,最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methodology for testing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bil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causality direction between the exchange rate and the interest rate for Sweden. The change of exchange rate regime in Sweden in 1992 is used here to illustrate how the alternative exchange rate regimes, fixed and floating, affect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On the basis of new Granger non-causality testing procedures developed by Toda and Yamamoto (1995), the results exhibit that Granger-causality is unidirectional, running from interest rate to exchange rate under the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 The implication of this result is that the hypothesis of high capital mobility is supported only under the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其走势对我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为国内外的物价和利率水平差异、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国际收支状况及央行货币政策等。在短期内,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经济逐渐复苏、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央行引导挤出套利资金以及国际收支的变动等原因的影响,我国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仍是双向波动,2014年内可能不会再出现人民币单边升值。预计未来跨境资金流动和人民币汇率仍保持双向波动的局面,且后者的波动幅度将加大。  相似文献   

14.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能源,其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测算国际油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关系及非对称溢出效应,选取2008年1月~2019年7月的每日数据,在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式,对二者的均值溢出效应进行测量;在VECBEKK-GARCH模型的支撑下,对其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水平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协整关系和均值溢出效应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二者的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是双向的,国际油价会随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呈现出时变性和持续性特征,而国际油价变动具备持续性特征时,人民币汇率随之产生变化。这种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表明,无论国际油价如何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都是非对称的。  相似文献   

15.
有效应对和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维护外汇市场稳定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目前,美元已进入强周期,我国正面临着由强势美元引发的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等风险,当前背景下研究美元周期性波动特征、区制划分及其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6年10月至2018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理论模型和MSVAR模型分析美元周期性波动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非对称效应。研究表明,中美利差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当投资者不存在恐慌避险情绪时,利差的变化将不会引起大规模的跨国资本流动。美元指数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美元升值将引发跨境资本流出,且冲击效应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利差冲击。VIX指数和人民币汇率对跨境资本流动影响较弱,但呈现非对称性特征。加息和缩表后美元升值对资本外流的推动作用明显强于加息和缩表前,表明第三轮强周期下美元升值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94年1月至2005年7月、2005年8月至2006年11月这两个阶段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我国进口总额、出口总额的月度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验证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的实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正在减小,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改善其贸易逆差之举在实践中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1981~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货物及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低估、实际资本存量的迅速增加和国内生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是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Granger原因。文章据此认为,宏观经济内部失衡,投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迫使企业低价出口,是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磊 《商业研究》2006,(1):102-104
分别从内外两个角度分析了目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了人民币面临着双重压力———既有升值的外在压力又有贬值的内在要求这一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缓解双重压力的措施,即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对外缓解升值压力,对内扩大内需;接着,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短期,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期,改钉住汇率制度为汇率目标区制度;长期,退出汇率目标区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加工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 《国际贸易问题》2008,305(5):114-118
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机制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升值趋势将进一步对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国际贸易产生影响。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格兰因果检验和建立回归模型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1981-2006年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加工贸易进出口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会刺激加工贸易进口、出口的增长,对此文章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从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虽然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汇率的变动不仅仅与物价水平相关,还与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利率、资本流动等其他经济变量以及该国施行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有关。因此,必须对购买力平价计量检验模型进行修正,以期更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并指导其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