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布局模型,构建了一个综合反映增值能力和嵌入位置的全球价值链融入路径的分析框架。在剖析全球价值链融入路径的不同演进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和测算价值链地位指数、增值能力指数和价值链获利能力指数,刻画了1995—2011年中国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及其演进特征。结果表明,嵌入位置是决定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中国中技术、高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分别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上、中、下游;中国制造业的行业技术水平与增值能力负相关,嵌入在低增值环节是导致中高技术行业增值能力弱的关键因素: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开始呈现嵌入位置攀升带动增值能力优势增强的积极态势:而中高技术行业则面临增值能力和嵌入位置同时下滑带来的边缘化风险。增值能力弱是制约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升级要素结构、培育技术优势,以提升嵌入位置为抓手引导中国制造业向高增值环节攀升是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OECD数据库同中国制造业进行匹配数据,并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了2001~2021年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中国制造业行业TFP及其变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制造业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制造业TFP变化率的影响则呈现出“U型”关系。就异质性而言,在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对制造业TFP及其变化率具有显著的作用,而在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作用并不明显,金融危机前GVC参与度对TFP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会通过提高外资利用度来促进制造业TFP;TFP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贡献。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利用全球价值链国际参与度变动促进中国制造行业TFP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是各国构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模块,更是关乎产业转型和价值链升级的主要抓手。本文使用International Robot Federation提供的机器人数据、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企业数据构成了研究使用的高度细化的微观企业数据,在实证层面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数据跨度为2000—2013年。本文的主要结论是:①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且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后仍然显著。②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企业。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人工智能对中国参与价值链的促进效应得到进一步释放。④人工智能对价值链参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实现:一是替代从事低端环节生产的劳动力来降低企业成本;二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⑤针对行业层面的数据分析发现,人工智能会显著促进行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因此,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现实情况下,重视创新发展,就是要抓住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契机,减少人工投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从而助力中国企业以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研究我国本土装备制造业市场空间障碍的产生机制以及实现有效产业升级的政策取向问题。本文发现,作为购买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的主导者,国际大买家将从实现自身最优利润出发,设定从发展中国家消费品厂商采购的最优产品质量要求。为了获得质量更好的消费品,国际大买家愿意提高采购价格。国际大买家的纵向压价行为,与选择以发达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的策略,均有利于其方便设定最优产品质量要求。发展中国家消费品厂商被国际大买家俘获后,倾向于选择进口机器设备,这使本土装备制造业面临必然的市场空间障碍。构建国家价值链,提高价值链终端的竞争程度,有助于突破本土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空间障碍。  相似文献   

5.
6.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掀起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驱动着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为处于“低端锁定”困局的国家提供了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的绝佳机遇。本文基于2007~2019年4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仍然显著;(2)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投入对高、中高收入国家以及复杂全球价值链活动的分工地位具有更强烈的影响;(3)全要素生产率对数字化投入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一国全要素生产率越高,数字化投入对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推动作用就越强。为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效应、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推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背景,在考察全球价值链和企业资源理论的基础上,重新对全球价值链的涵义进行了新的论述,同时,在全球价值链的框架下选取了《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作为样本,对企业资源关系模式进行了评估.最后,作者根据评估结论,对企业资源关系的模式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102个主要国家的SITC五位码贸易数据计算了我国2001—2009年24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复杂度(ESI),以此衡量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实证检验了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全球生产网络促进了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资本密集度和高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可以显著提高价值链地位,但经济自由度、研发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积极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与以零部件贸易为主的行业相比,全球生产网络对价值链提升的积极影响在以半成品贸易为主的行业中更为显著;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全球生产网络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价值链地位,但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这一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发展促进了海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和全球外包网络的形成,全球价值链随之成为新的经济组织方式.文章以液晶电视产业全球价值链为例,首先划分了液晶电视全球价值链的组织模块,并以微笑曲线理论探讨了液晶电视全球价值链的价值分配过程;其次;分析了液晶电视全球价值链的空间结构、驱动模式;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液晶电视全球价值链的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及空间治理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价值链分析:PC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产业结构概述PC即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的简称。PC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大致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层次。上游是整个PC业的龙头,是产业的技术和工业标准发布地,属技术密集型,具有很强的行业壁垒。位于上游环节的是极少数掌握了PC关键技术、其产品已被视为产业内不可缺少的标准部件的企业,全世界只有几家属于上游层的企业,而且都在PC业的发源地美国,其典型代表就是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英特尔的中央处理芯片(CPU)和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1联手,形成了PC硬、软件工业标准,具有很强的技术密集型特点。如果说PC制造业是…  相似文献   

11.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区域造船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结合微笑曲线,文章从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3个环节,构建了造船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法对我国15个主要造船省份的造船产业竞争力进行排名,分析我国造船产业在融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各个主要造船省份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最后对几个主要省份造船产业竞争力提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在全球范围的应用研究,将该理论导入建筑工程承包领域,以一种新的管理视角观察并分析了工程承包产业链各价值创造与增值环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优化与重组。文章基于各产业经济活动的一致性,定义了工程承包全球价值链,分析了该价值链的驱动机制,并以我国的国家体育场这一国际工程的运作过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对我国承包商开拓国际市场的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质量惯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存在不同的协调模式.这些不同的协调模式的实现需要不同的质量惯例.领袖企业只有将它们的思维标准信息传递给它们的供应商,或者是将关于货物或服务的复杂的质量内容进行标准化、明示化或者是通过第三方认证等手段,领袖企业才能实现灵活性及其业务外包,领袖企业才能控制(驱动)整个价值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积极参与质量标准的制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产品国际分工形式的转变导致传统贸易总值统计方法无法反应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真实获利。以价值增值的贸易统计方法为研究新型贸易体系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首先介绍了3类全球价值链中价值增值的测算方法,分别是基于WIOD数据库的里昂惕夫经典方法、基于I-O投入产出表的总出口分解法、基于微观数据的企业出口分解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基于价值增值的GVC收入、GVC就业、显示性比较优势(RCA)、资源消耗与排放等的应用研究。最后对测算方法的关键方程、使用数据、应用研究和代表论文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61,自引:3,他引:61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是避免在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前提条件。在搞清楚如何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和融入该体系后如何发展问题上,就需要对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有一个充分认识。全球价值链片断化的驱动类型有生产者、购买者和混合型等三种动力机制。不同驱动模式下产业集群形成方式、市场竞争规则和升级轨迹等也是不同的。本研究在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理论论述中,结合诸多实证分析,探讨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应该如何在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中谋求产业升级,从而最终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了全球产业价值链网络模型,从经济物理学视角对比了2000年和2019年世界各国产业部门与其上下游产业部门间的紧密程度,考察了产业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上所处的相对位置。研究表明:(1)全球价值链网络发展整体呈异质性,但后向或前向产业关联中具有竞争优势可促进产业部门在另一侧的竞争优势提升;(2)2000~2019年,各国产业部门的后向和前向紧密度总体呈增长态势,但中国和美国在连接全球价值链中上游供给侧和下游需求侧的作用最为显著;(3)低技术含量、中高技术含量与公共和福利服务产业相对更加贴近上游供给侧,而基础类产业和商业服务类产业相对更加贴近下游需求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借用全球价值链及其治理理论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问题。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升级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的详细梳理,系统总结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发展脉络,以及当前全球化生产组织体系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进程带来的机遇与阻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通过融合“技术能力”和“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演化视角,简要评述了目前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方法上存在的局限,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论全球价值链中我国企业创新与市场势力构建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当代国际新分工是以进出口诸方在产品生产的多个环节上混合使用多种要素从而组成全球价值链为特征的,由于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市场势力致使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通常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而我方则面临低端锁定、利益扭曲、引进依赖等不利格局。我国企业若能构建、强化市场势力,则可提升自主创新的动力与能力,扭转不利局面。本文从理论上探索了企业创新与市场势力良性互动的机理,进而在“环”、“链”、“群”三个层次上就如何构建“良性互动”提出了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10,自引:7,他引:210  
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面对这一国际分工大转换的背景,本文旨在通过引入全球价值链理论对我国如何面对全球产业转移和竞争有一个由宏观到微观多层次多角度系统的认识。本文回顾了全球价值链理论20多年的形成历程,理清理论传承和主要研究思路;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的动力机制、治理结构、产业升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概括性探究和由此引发的诸多发展启示;最后,给出了研究和应用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一些总结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评价——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思考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国际分工已从按产品分工转变为按要素分工,从产业间水平分工转变为价值链分工;产业边界超越国家边界,改变了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性质;企业与国家之间也呈现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这些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假设基础。本研究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焦点转移到企业,考察不同类型企业的竞争力贡献.据此构建了一个全球价值链背景下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评价模型.进而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典型模式和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