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一些现代艺术家正在忙于使自己的艺术快速"现代化"、"国际化"追随西方文化节拍邯郸学步时却忽视了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本质,更忽视了艺术要创造和谐精神家园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受到关注,这是因为西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强烈地、持续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从而造成了中国人在文化层面上的精神“磨难”,引发了种种偏离现代化追求初衷的社会后果。在探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时,一个不能回避的实质性追问是,如果物质现代化的实现不能够导致精神处境的普遍改善,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如何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3.
生存型实用文化与李约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二重化,折射为超越实用的对世界奥秘的理论旨趣,构成西方古代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近现代西方追求资本积累的“扩张型实用主义文化”,则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动力。二者的结合是西方的现代化浪潮产生的重要因素。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建立在封闭型自然经济基础上“入世”的生存型实用文化,它使理论创造与技术创新囿于落后的农业实践,既未能产生抽象科学,也缺乏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这是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化扩张与文化的“泛西方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都囊括在西方经济秩序、政治模式和文化系统之中,这个“泛西方化”潮流把整个世界联结为一个休戚与共的整体,使人类历史成为统一的世界历史。这个“泛西方化”时代,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他文化也对西方文化扩张有不同的反映。因此,我们除了历史的眼光外,还必须具有这种洲际的文化展望,才能把中国文化在现代转型中的阻滞力看清楚。  相似文献   

5.
“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文化多元性,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是主流意识形态、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汇聚的成果。三个层面的24个字中有14个字即“富强、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自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而另外10个字即“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来自西方现代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念。本文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从西方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兴起二十几年来对于企业发展的巨大支持作用,这些经验与中国传统文化带给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也存在一些区别。纵观中西企业文化之发展,权变思想,制度管理,诚信守约,团队精神等将构成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特定内涵。  相似文献   

7.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在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建筑风格方面各有差异,自成派系,而江南水乡建筑风格独特、结构精巧,在中国古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在现代展示艺术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展示设计体现水乡建筑的特征,实现文化古镇与现代展示艺术完美融合,历史与现代共生,传统与现代的契合,让现代展示艺术设计成为一种既有思想性又有文化意义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统与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经济学有着浓厚的西方文化特色,这已成为共识。日本的经济体制及其管理经济学有其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经济学也应当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本文提出了构建有中国文化特色经济学的几点设想,以及西方经济学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9.
如何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司法文化,是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我国现行现代法治建设中始终要面临的困境就是如何在中国传统司法文化与西方外来司法文化的碰撞中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司法文化,就必须将兼容性和创新性贯彻司法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10.
诞生于西方的现代商业保险是植根于西方社会的制度文化基础之上的,而中国尚不完全具备商业保险运行所需要的制度文化基础,商业保险传入中国必然会产生制度、法制及文化上的冲突。因此,商业保险在中国的运行和发展也呈现出与西方文化环境下不同的特点。由于制度文化变迁的长期性以及全球化的影响,中国要实现商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文化共生的理念下,走“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面临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日本近代文学在借鉴西方文学的同时,没有丢弃自己的文化传统,把握住了对立统一的分雨,明治初期的写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砚友社文学等努力向西方文学看齐,使日本文学西方化,进而与传统文学背离。明治中后期的自然主义文学等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伴随着选择传统,最终走向了回归传统。明治末期和大正时期的唯美派、白桦派、新思潮派文学等走了一条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艺术设计中,应对本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关照,从中抽象出现代的文化符号和样式,以开放性的价值建构本土文化的价值取问,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富有本土文化特征的艺术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3.
文化变迁对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文化的建设发展与教育息息相关。本文从文化变迁角度考察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古代传统文化、近代西方文化、“五四”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文化几个文化阶段的分析,透视出文化变迁对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牡丹亭》和《卡门》分别是东方戏曲和西洋歌剧的重要的经典作品。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化艺术传统背景下形成的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是代表中、西舞台艺术的两种高级艺术形式。西方歌剧的立体化织体效果,雄浑伟岸,辉煌壮丽,犹如一座座震撼人的西方建筑,而中国的戏曲的线形韵味则如用“金丝银线”编织成的一幅幅精工织锦,两者都是对人生的咏叹,是体系不同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行为模式和价值理念,并作为一种潜在意识存在于民族文化之中,现代商业插画中西方设计理念的垄断性发展,易造成民族特性的削弱。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插画中,延续中华民族文化,不仅让插画作品变得更加有意义,富有美感,同时使艺术造型的视觉冲击力也大大增强,使插画变得更有独特性、民族性,更加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传统文化元素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主流经济学队伍中存在明显的区域结构失衡,有影响的中国经济学人以及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学者非常罕见。究其原因在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具有强烈的“西方化”特征:不仅反映的是西方人的心理、思维及行为,而且较为适用于西方社会的现实环境,从而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经济学人的研究及其相应的贡献。文章认为经济学理论本身都嵌入在特定的文化和心理意识之中,中国经济学人要在经济学领域取得广为认同的学术贡献,必须构建嵌入本土文化和心理意识的中国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文化原型就是骆越文化。骆越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稻作文化是骆越文化的本质,它磨炼了骆越人及其后裔的性格;骆越古医药文化是骆越文化的衍生及其扩展,使骆越后裔得以长寿;铜鼓文化是骆越文化在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载体,使骆越人及其后裔的精神生活得以丰富。骆越文化复兴,必须实现现代转型。实行现代转型,教育是关键,文化产业是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二十世纪,大批中国海外知识分子接受到西方文学艺术,同时他们所受的传统文化之影响依然根深蒂固。本文阐述了以聂华苓为代表的一代中国海外知识分子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传统为根的肯定。聂华苓的“三生三世”,即从大陆到台湾,再到美国,传奇般的生活经历,以及她作为一名走出国门的中国女性思想上的冲突和抉择,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在超文化教学模式下,文化教学包括具体文化知识学习、抽象文化理解、交际能力提高、社会适应力增强。教师在文化教学中应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关注外语学习者文化身份认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中国文化会被外国文化影响,中国文化也会对外国文化产生影响,中西文化在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同时其差异在人们的交流交往过程中也造成了一些误会,为了使中西方的商务交流更加顺利,本文将分析中西方商业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